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明确的几个点

时间:2023-05-30 13: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义务教育地理课主要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与之相应,区域性就成为地理课第一特征,区域地理的重要性也就表现出来了。为了搞好区域地理教学,教师必须对课标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但事实上,因为这些问题分散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所以,在教学时往往就被忽视或淡化了。针对于此,下面就区域教学中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做简单描述,以供同行,尤其非师范专业、非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交流。

一、地理位置的描述和重要性

1.半球位置是经纬度位置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人教版教材中,大洲位置的描述,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进行的。这样的叙述,看起来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好像是并列的关系。实际不然,我们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为界,也就是东、西半球分别是一定的经度范围,即东、西半球位置是经度位置。

2.强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许多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理位置,如亚洲东南部显著的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世界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之间。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一节的第一框题——“十字路口”的位置,就突显和强调位置的重要性。课文中,又对马六甲海峡大篇幅叙述。这样,许多人对“十字路口”的位置和马六甲海峡在课文中的作用就会产生理解上的混淆。笔者认为,“十字路口”的位置和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是东南亚位置重要性的两个主要表现。如果说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锦,那么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必经之地的马六甲海峡则是其上的一朵鲜花。

(2)中东——“三洲五海之地”:和东南亚一样,中东位置细化,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上。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周边有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被称为“天下咽喉”,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间接地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二、强调地质要素的案例:主要在《日本》和《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中

1.多火山、地震是日本主要的环境特征

教材以“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为标题介绍了日本的自然条件,把日本的位置、领土、地形多山、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等特点联系了起来,并用图文资料多火山、地震对日本的影响进行了举例描述。从中可见,“多火山、地震”在日本一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黄土是一种岩石,也是这一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节课题是由原来的《黄土高原》改进来的,意在突出“黄土”这一地质要素。首先,要明确黄土在地理科学中是一种岩石,在教材中可以理解为黄土这种岩石及其上的黄绵土。其次,黄土已成为黄土高原这一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因为黄土是影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黄土高原水土嚴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影响黄土高原许多人文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有甚者,人们提到“黄土”“黄土地”已经不单指一个自然名词,而往往带有特定的人文含义,如“黄土文明”“黄土文化”“黄土风情”等。

三、初中地理中出现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哪些

对自然环境要素,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概括和分类。有的认为自然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组成;有的认为包括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灾害等;有的认为包括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和水圈;还有六大要素、五大要素等说法。

人教版课本中,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分为《位置和范围》和《自然环境》两节;八年级第一章为《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从中可见,位置没有被列为自然环境要素。须注意,在学习每个区域自然环境之前,必须学习位置。

四、日常生活用语与地理专业名词的区分

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在学生的脑海中,有许多地理概念是错误的、或者是与教材内涵相差很远的。如每到冬季,天气突然变冷,随时都可以听到人说“西伯利亚的寒流来了”。这句话中的“寒流”就是一个典型概念错误的例子。我们知道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运动,寒流是其中的一种。而冬季影响北方地区降温的是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如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就称为寒潮。

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高温天气的温度指标。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C时称为高温。相应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会把日均温达到或超过35°C时误认为高温。如果以这个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在图2.14中根本就找不到35°C等温线,也就谈不上分布范围,最终就得不出夏季普遍高温的结论。因此必须清楚,教材中是以日均温达到或超过20°C为高温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学生才能从图中找到超过20°C的范围,最终总结出夏季普遍高温的结果。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教材的编写思路。

编辑 王团兰

推荐访问:几个 中应 初中 区域 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