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松彪,难忘几内亚人民的友谊

时间:2023-05-29 19: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和非洲国家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坚持为缺医少药的非洲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中国医疗队员也被非洲人民赞誉为中国的“民间大使”。

北京妇产科医院院长严松彪曾于1998年至2000年参加第16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并担任队长,他和13名队员一同在几内亚救死扶伤、扶危助难。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形容几内亚“吃饭靠上树、经济靠援助、穿衣三块布”,严松彪感慨地说:“尽管去前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抵达后看到的条件之差、遇到的困难之多还是出乎意料的。”

几内亚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位于非洲西岸,濒临大西洋。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接科特迪瓦,南接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面积略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几内亚属于严重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状况非常落后,各种疾病发病率很高,主要是疟疾、急性呼吸道感染、各类寄生虫、腹泻、皮肤病、外伤和性病等。其中危害最大的以疟疾为甚,高发季节主要在换季和雨季期间。此外,肠道血吸虫病、蟠尾腺虫病、脑膜炎和霍乱等流行病及肝炎、结核、麻风等传染病还很多。

两年的医疗援非的经历对严松彪来说,是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他不仅是医疗队队长,还是几内亚总统的保健医生。如今近10年过去了,但是在非洲生活的一幕幕和可爱非洲的朋友们依然让他难以忘怀。

受人尊重的“史努瓦”

1998年7月25日,严松彪和他的队员们飞过16000公里,来到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到达医疗队驻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三层楼高的小砖瓦房是30年前中国第一批援建几内亚时建造的,因为恰逢雨季,院子里积了齐腰深的污水,队员们只能顶着行李半淌半游地进入房间。驻地宿舍内,不但没有电话、空调等必须的生活设施,就连基本的卫生条件也达不到,蛇鼠蚊虫与人同住,大摇大摆、来去自由。严松彪从自己的房间内,扫出七八百只六七厘米长的大蟑螂,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不少女队员暗自掉泪。

安顿下来之后,严松彪决定修缮一下医疗队的驻地,将院子平整一下,铺上水泥。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

驻地院子里有三棵芒果树,非常粗壮,结满了红红的大芒果。一个人吃半个就吃不动了。要平整院子,就要把这三棵芒果树伐了。当时,在院子里工作的几位50多岁的几内亚工人听说要伐掉这三棵芒果树时,抱着芒果树不停地流泪,一边哭一边不断地说着“玛胥尔毛(Monsieur Mao)”。

在几内亚,遍地都是芒果树,为什么要伐掉这三棵芒果树他们会伤心成这样?他们说的“玛胥尔毛”到底是什么意思?找来翻译后,严松彪才知道,原来Monsieur Mao是毛先生的意思,他们说这三棵芒果树是毛主席栽的,坚决不能伐掉。“其实这几位几内亚工人说的并不准确,毛主席并没有到过几内亚。”严松彪说,这三棵芒果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在几内亚栽下的,三棵芒果树饱含着中非友谊。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从此我知道了几内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做了很多解释工作后,其中的一棵芒果树不得不被伐掉,另外两棵芒果树依然郁郁葱葱生长在医疗队驻地的院子里。

几内亚的人民热情、善良与友好给严松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几内亚开车时,那里五六岁、甚至三四岁的小孩子们看见我们的车后,蹦跳跑着冲我们喊‘史努瓦’!‘史努瓦’!”

“史努瓦”是法语,中国人的意思。

质朴的非洲人,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只要提中国医疗队,都充满了无比的热情和感激,“这种单纯、真挚的情感,可能是现代社会人无法想象的。”

为几内亚人民健康谋福利

疟疾,俗称“打摆子”,在几内亚,严松彪治好了很多得疟疾的病人,没想到自己也中招了,寒战高热出汗,一个红细胞里有9只疟疾虫,40多度高烧不退,闹了三天三夜,水米未进,他甚至觉得自己回不来了。

这不是严松彪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前他前往距离医疗队驻地140公里外的地方爆发霍乱,严松彪开车去给病人打疫苗,山路崎岖,装载着集装箱的大货车突然失控,碾压了7辆车,车毁人亡,当时的严松彪坐在第10辆车上。恶劣的环境、肆虐的疾病,甚至是生命受到威胁,都沒有让严松彪有丝毫退缩:“既然来了,就要做些事情,为几内亚人民的健康谋福利。”

严松彪和队员们援助的亚斯汀医院是几内亚最大的医院,但是医疗和手术环境糟糕的无法想象。不仅没有干净的科室,先进的仪器设备,甚至连手术室都达不到无菌的要求,经常有漫天飞舞的绿豆蝇,医护人员们除了要拿手术刀,还得举着苍蝇拍清理手术室内这些“来之不尽,打之不绝”的不速之客。

不仅如此,在非洲,护士们对于无菌术并没有概念。一个针管、一支针头,可以为全病房的患者使用,然后置于盛满水的饭盒中浸泡一下,继续为下一间病房的患者使用。在当地医务人员看来,对于消毒,一是没有经济实力,二是增添了繁重的工作量。

作为队长的严松彪意识到,中国医疗队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当地人民对健康常识的认知,加强当地医务人员对感染的危害和对无菌操作的认知,加强培训当地护士使用高压锅进行消毒。通过术前器械消毒、术后定量消炎药品的使用,中国医疗队最终将当地术后感染率从80%-90%降低至20%以内。

在此基础上,中国医疗队员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自制必要的器械与设备,并让旧设备焕发新的生机。自制的骨刀和改锥完成了多例创伤很大的骨科手术,将喉镜改装成食道镜救了硬币卡在食道入口的五岁男孩,从国内运来的显微镜,成为他们辨别疟原虫的最佳帮手。加上医疗队原有的设备,基本配备齐全后,24小时的驻地门诊与手术室正式开放,无论是几内亚当地患者,还是驻地华人,很多患者喜欢来驻地门诊就医,因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免费的手术与用药。这得益于每年中国都会向受援国提供免费药品及器械,其中70%的药品器械提供给医院使用,30%供驻地诊疗使用。

严松彪人如其名——严,他给医疗队定下的20条纪律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14名队员表态通过、严格遵守,后来,这20条纪律作为规范下发到被援助的42个国家的医疗队中,践行着医者誓言。

在严松彪率领的第16批医疗队回国的欢送会上,亚斯汀医院院长称赞“你们这批医疗队是中国人民优秀品质的代表。”

无私奉献浇筑“中非友谊”

2008年,由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美加等地区最富影响力的十余家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颁授给中国援非医疗队这个高尚的集体。当年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上,全世界将向中国援非医疗队致敬。领队严松彪、湖北中医医院张瑛作为医疗队员代表领奖,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为严松彪颁奖。

许多非洲国家的人民在接触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中国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从而认识了中国并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中国医生战胜困难的毅力和敬业精神也给非洲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医者行医,医治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对患者体征、功能、器官的检查和疗救,同时是对一个个痛苦病体的情怀关爱,对一个个充满期冀的患者的生命慰藉,无论贫富、种族。

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辛勤的劳动、精湛的医术、感人的事迹乃至用宝贵的生命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们用汗水、泪水和生命浇筑出了“中非友谊”的彩虹。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华人“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民形象。

(根据凤凰网,百度等综合报道)

推荐访问:几内亚 友谊 难忘 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