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走富有镇远特色的小康之路

时间:2023-05-29 13: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作为黔东门户的镇远,以其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发展优势,被黔东南列入迈进全面小康的第二梯队。立足县情实际,我以:扫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全面小康创建,因地制宜走富有自身特色的小康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镇远。

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核心指标”的重要内容。老百姓口袋里没有更多的钞票花,就谈不上全面小康。要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继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旅游服务行业转移。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安置和脱贫致富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想方设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用活用足“3个15万元”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创业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使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切实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积极争取国家贴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妇女创业就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种粮补贴等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民增收的直接拉力和支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农民增收拓展更大空间。同时,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工业化滞后是我省各县市共同的“短板”,作为在发展一线的县委书记,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镇远是我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启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青溪铁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天宇一号”钢锭现仍存放镇远,还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2006年4月,黔东南州以我县青溪镇、羊坪镇为核心建立了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从这点上说,镇远本身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此外,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工业发展机遇,2012年初省政府批准设立了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从布局上看,该区位于湘黔两省交界地区和中东部通往西南地区的大通道上,是我省“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加快黔东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利于推进黔东区域产业集群和黔东片区“三化同步”进程,率先形成湘黔两省交界地区的强大竞争优势,抢先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此聚集,建设成为我省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又一重要桥头堡,从而形成贵州经济新的增长极。省、州、县共建黔东经济开发区,已基本形成共识。

在此情况下,2012年全县规模工业税收已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2.1%,可见工业仍然是镇远的第一支柱产业,占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应“工业强省”战略大气候,突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工业。一是认真实施工业产业重点工程,力争年内实施工业项目15个以上,完成工业产业投资10亿元,努力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二是借助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着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生产性服务设施、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和园区功能,统筹推进“产城合一、联动发展”,为项目引进和工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三是坚持产城互动、三区统筹发展的思路,结合扶贫生态移民、水库移民、黔东片区一体化建设等工程实施,借鉴凯里市“四个一”安置模式,统筹推进园区、城区、安置新区建设。四是强化工业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全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企业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企业落地、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用地困难、资金匮乏等困难和问题。

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镇远作为贵州仅有的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6张国家级旅游品牌,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其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优美,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和不可比拟的。理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打造自身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文化旅游兴县”之路。当前,我们正面临文化旅游发展的黄金期、关键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国发2号文件”对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和重点做出了引导,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我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黔东南围绕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保护传承开发民族文化,深入实施“十个一”和“四个一百”保护工程,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实施“旅游活州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镇远古城等重点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我们要把政策蕴含的巨大能量转化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契机、新机遇、新动力、新抓手。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按照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部署,把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古城整体保护为重点,以促进旅游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宗旨,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镇远建成文化旅游大县,拉动第三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构筑县域经济新格局

一直以来,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发展最有生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要素。一是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县域经济建设领域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做到政策上放宽放活,简易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二是完善社会服务。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更要靠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要强化转变职能,为民企提供培训服务和各类优秀人才等政策扶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用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和微型企业发展“3个15万元”政策,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措施,着力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产业布局散、市场占有率低等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使其成为镇远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力争到2015年,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值、提供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50%和70%。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三化”同步

近年来,镇远县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镇远是典型的山区县份,其落后主要还是农村的落后。没有农村的加快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加快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工业化是动力,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要通过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以“三化”兴“三农”,以“三农”促“三化”。要依靠工业化提升经济实力,依靠城镇化吸纳转移农村人口,依靠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际工作中,兼顾抓好工业产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园”建设,实行工业、文化旅游和农业发展园区化。着力发展工业经济,不断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镇远建成工业强县,使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攀升。突出实施“城镇带县”战略,加快以芽溪新城、黔东工业新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村寨延伸覆盖,创造条件乡改镇(街道),确保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在同步推进“三化”过程中,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贫困乡“摘帽”作为重点,制订好增收计划、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计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特别是要通过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积极开展文明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先进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制订村庄整治计划并逐年推进,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城乡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名城镇远“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找准差距,以“敢闯新路、勇于超越、永不满足”的镇远时代精神,坚持走一条具有镇远特色、符合镇远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小康之路,才能在全省追赶“中国梦”的大潮中不落伍不掉队,确保2018年率先实现小康梦!

(作者系中共镇远县委书记)

推荐访问:镇远 之路 因地制宜 小康 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