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

时间:2023-05-29 11: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筑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工业经济的扬弃。知识经济在中国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萌动呼唤着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借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是今天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决择,是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知识经济;农业产业化;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2-0107-02

一、知识经济呼唤中国农业产业化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在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自然延伸。从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比较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集中地表在:知识与智力要素化;产业结构高级化;资本投放无形化;产值趋于轻型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既然知识经济是对工业经济的扬弃,因而,它的滋生、孕育、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1)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2)社会知识化、科学化水平有较高的发展;(3)知识和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这些条件看,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知识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从整体上讲,知识经济在我国还未到来。这反映在:一是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远远不足以承担知识经济支撑的重任;二是目前我国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尚不具备知识经济所要求的内在素质及其合理性;三是我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全面实现工业化之前,就直接整体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说知识经济离我们还遥遥无期,事实上,知识经济的脚步声已深深地震撼着国人的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挑战,最集中地表现在农业上,知识经济呼唤着中国农业产业化。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为支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经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社会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今天,加快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有宫观必要性,也在现实可能性,因而,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首先表现在,它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烈呼唤。知识经济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一切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一切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创新和发展。知识经济在农业生产发展上的要求是,建立知识农业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应当成为知识农民;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应当是知识化的要素;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当是知识化的科学管理;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应当是以知识的贡献率为主导。总之,知识应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创新领域所具有的强大优势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体制转型国家强有力的竞争的挑战。倘若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些,紧紧地抓住发展机遇,那么有可能再次出现中国与机遇失之交臂。因此,时代的发展赋予我们使命,借中国知识经济的萌动,有力地促进中国农业市场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这是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抉择。

其次,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在20世纪90年代初,小平同志就明确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来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村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中国农村、农业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农业产业化是第二次飞跃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在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又一次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发展来说,既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使产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农业商品率、产出率。对农民来说,既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使农民的比较收益大大提高,使农民向全面小康水平迈出了一个可喜的一步。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

第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就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入世”后,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件大事、好事,同时也是一件难事。它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紧紧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受冲击最强、阵痛最大的是中国的农业;受益最大、回报最高的也是中国的农业。

从加入WTO五年后的情况来分析,中国农业将直面国际竞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1)对国内农产品形成巨大和压力;(2)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将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3)国营农产品经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4)WTO的有关规则,限制和约束了国家对农业支持和保证的空间。然而,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挑战就有应对。面对“入世”后国际竞争与挑战,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借“入世”对中国市场化进程强有力的推进,积极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产业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中国农业产业化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沿海发达地区。当时,这些地方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以及“三来一补”的项目发展迅速,这使得该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中去了,导致大量农田、林地闲置,于是一些有胆识、有志向的农民通过租用的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时期可看成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原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经历着一场深刻地社会变革的洗礼,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方兴未艾,绿色农业、高附加值农业成为令人注目的“朝阳产业”。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大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看好农业,并积极投资农业,与此同时,大量的外资也投资到农业的综合开发上来。一定量的社会资本向农业第一产业的流动,在客观上大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农村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等土地使用权转让形式的出现,也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可看成是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入世”以来,无论是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入世”这一外源经济发展为动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大地加快,无论是从水平上,还是从规模上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当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产组织方面,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农业生产组织群体。这是在继续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二是在生产经营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三是在运行方式上,龙头企业或公司、协会、基地等通过创新打造的支柱产业、拳头产品,联接农户与市场,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机衔接,引导农民进入大市场,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村、农业、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壮大的能力。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中国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第一,要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的有关农业的政策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积极引导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随着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综合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需要及时地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应自觉地应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农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第二,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革,全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其升级换代。完成这一变革,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此,需调政府、企业、外商、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地向农业注入资金,以加快完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第三,要充分地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是上级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还是下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措施,都必须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和归宿。也就是说,农业产业化的整体进程和阶级性发展,都必须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

第四,努力构建以科技农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体系,它的基本构架是:(1)充分发挥科技农业对生产要素所具有的强大凝合作用,使之成为农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催化剂。(2)充分发挥科技农业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使科技成为对农业增长贡献率的主力军。(3)充分发挥科技农业对农业商品率提高的重要促进作用,使之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决定力量。(4)充分发挥科技农业对企业形成的直接催生作用,使之成为提高农业比较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总之,要借知识经济萌动发展的动力,积极地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使其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当代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既给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更提出了艰巨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地应对,以加快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责任编辑:张振华)

推荐访问:知识经济 农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