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

时间:2023-05-29 09: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耕经济与封建主义相对应,称为农耕封建主义;工业经济与资本主义相对应,称为工业资本主义;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对应,称为知识社会主义。应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知识经济模式相吻合,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作走向知识经济的过渡时期;把知识产业革命完成之日,当作社会主义实现之时,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世纪之问。

关键词:知识经济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两个“世纪之问”

“中国向何处去”?

这是毛泽东在其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中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这一经典发问,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几乎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呼号。

仰天横刀的谭嗣同,愤激蹈海的陈天华,中体西用的洋务派,振兴中华的孙中山,五四旗手的陈独秀等,无一不对苍天如此发问。这是一个苦难民族,百年求索复兴路径的“世纪之问”。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发问似乎有了答案。但后因“左”的干扰,未能认识20世纪后半叶起,时代之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切换为“和平与发展”,因而丢失大好时机,反而陷入“文革”绝境。邓小平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把中国引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条持续高速发展之路。

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的中端,走到了前沿。进入21世纪头10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并于不久将成为第一。这一地位变化,使人感到眩晕,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以致出现“中国向何处去”的二次发问了。这不仅是姓社姓资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路径问题。

当中国经济处于世界排序的中端时,我们还可以随大流,跟着大队一直往前跑。但当跑到最前沿时忽然发现,苍茫大地,广阔无垠,丛山峻岭,山穷水复,却茫然不知路在何方。

中国若是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小国,或近亿人口的普通大国,还可以跟着美国往前跑,模仿美国发展模式、消费方式就可以了。亚洲的新加坡和日本,不是十分成功地完成现代化了吗。但中国不能,亚洲的中国、印度皆是人口大国,都不能重复美国的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当日本、新加坡的人均汽车拥有量、人均能源消耗量、人均排碳量等,都与美国相等时,地球还能承受。可是中国人口,比整个发达国家总和还多,若中国人均消费等同美国时,不说别的,仅是石油就成了问题。目前世界石油日产量8,660万桶,其中903万桶供给中国。2010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比上年增加160万桶,其中1/3是增自中国。若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赶上美国,那全世界生产的所有石油,全用来满足中国汽车都不够。这又怎么可能呢?

况且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占世界人口60%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又常以中国为榜样来走向现代化。且不说那么多发展中国家,仅印度一国就11亿人口,若也跟随中国去模仿美国式的现代化,地球如何承受得起?

我国原本是个农耕经济大国,当人类处于农耕经济形态时,我国的经济规模与实力,曾引领世界近千年。直到西方因科技兴起而发生了工业产业大革命,西方国家利用科技手段与军事实力,集中了全球的资源,使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现代化国家。这些少数发达国家成了世界的城市,其繁荣、发达、富有、高消费,是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即世界的乡村)贫困基础上的。

那些过去的殖民地,虽然政治上独立了,但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仍然依赖西方。当他们觉醒后,也要实现现代化时,才发现西方工业经济形态的现代化,是不可能普及的。因为他们的现代化,是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世界资源。当另80%人口,要模仿他们时,却只剩有20%的世界资源了。20%人口享有80%资源,同80%人口仅剩20%资源,两者竟相差16倍。

这就是说,除非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6倍,这种西方工业经济形态的现代化,才有全球推广、普及的可能。而这一点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在20年中实现现代化,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我们不可能通过战争去掠夺资源,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把资源利用率提高到为西方的16倍,因他们的利用率还比我们高许多,至今尚未追赶上。这就逼得我们,必须寻求中国现代化的新路径。

21世纪初的全球金融风暴,显现出已完成工业化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危机。全球气候反常、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短缺、新传染病不断,再加上贫富悬殊、私欲膨胀、社会动荡、恐怖活动频发。这些障碍与困境,严重阻挡世界的发展进程。

有人仍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固有的劣根性,是不可克服的,唯有死亡而为社会主义所取代。那么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呢?是上世纪初“战争与革命”的旧时代主题论,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论?

以上所有这些难题,又构成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新一轮“世纪之问”。

占人类1/5的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为目标,如今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重要引擎。而“世界向何处去”与“中国向何处去”,实为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我们必须作出回答。这不只为形势所逼,也是义不容辞的大国责任。

一个解题的契机

当前面临一个难得的契机,就是世界新一轮产业大革命正在兴起,发达国家正从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进行革命性过渡。由于工业经济已搞了几百年,我们同西方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知识经济刚处雏形阶段,我国同发达国家虽有差距,但基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例如网络信息产业、手机移动通讯产业、软件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纳米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设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保险、虚拟经济及现代服务产业等。我国在有些领域,已同西方并行。

这种知识经济形态,尤其适合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国情。知识经济不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源,其主要资源是人脑的智力。我国拥有13亿个大脑,曾有人推测,每1,500个人脑中,就可能有一个高智商的奇才。那我国就可能拥有86万名,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推荐访问: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