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实践,,营造研究氛围

时间:2023-05-28 20: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多年来,北京九中以教科研为立校之本,本着“科研促教、科研兴师、科研兴德、科研强校”的原则,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通过教科研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全面提升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发展水平。

立足教学实践,以科研促教改

现代中学教育科研是—种群体性的探究活动,它能够有效地培养群体意识,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利于发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怎样使团队成员更好地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此,我校在教科研中倡导以教研组、各处室为单位,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十一五”以来,凡是学校自主立项的市区级课题绝大多数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组织同组老师自觉自愿申报课题。目前,各个教研组都有区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如生物组《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索》、物理组《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研究》、数学组《高中数学探究式自学学习模式的研究》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学生认知错误根源及对策的研究》、语文组《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文本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体育组《新大纲下高中“体育与健康”选修课教学研究》、政治组《注重生活德育在中学道德教育中的实施研究》、化学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外语组《英语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研究》等。

从上述课题名称不难看出,我校自主立项的课题都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这些课题也是在课程改革中凸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化学组承担了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从课堂内外两个不同角度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成果显著。课题组出版了一本书、一张光盘、一本校本教材。课题研究成果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化学教研组长认为,课题研究的成果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老师们对于探究性学习和新课改的理论认识有了显著提高,对如何有效实施探究学习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对科研方法有了系统的认识,实现了从传统的教书匠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其次,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改变,使化学课成了学生喜学乐学的课堂。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多名教师的化学课被推荐为市区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多篇教学论文或实验仪器设计方案在市、区评比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可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题研究极大地拓展了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科研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题研究中,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并不影响其进行教科研,即便他们研究得不够好,但总会在过程中提升自己。可能他们欠缺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在翻阅书籍和研究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在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整个教学团队共同进步,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课例研究

除了课题研究外,在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时,教师们相互交流近期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中选一两个共性问题作为研究专题,再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研读,寻找解决的办法,并针对此问题上研究课,大家交流、研讨,从中寻找最佳方案……如此循环往复,学校就有了浓浓的教科研氛围。

长期的教科研实践证明,一线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满5年的年轻教师,最好的科研方式就是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走进课堂,开展课例研究。通过反复听课、说课、改课、评课,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008年,北京市迎来了第一轮新课改,政治组针对年轻教师多的特点,对全体组员提出了“四个一”要求:每两周至少听一节课,每学期完成一篇优秀教学设计、写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完成一篇书面的评课。在备课、讲课、听课、评课上下功夫,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鼓励老师们多深入课堂听课,听课后进行面对面交流,互相评课,及时反馈听课的感受和体会。同事之间互相交流、探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努力营造浓厚的研究气氛。政治组在一个学期共做了9节研究课,其中6节为区级研究课。老师们认真听每一位老师的试讲,课后再进行集体研讨,大家纷纷献计献策,群策群力,针对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主讲老师认真琢磨,精雕细琢,反复修改教案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一节节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们理念向实践的转化,专业技能得到了历练与提高,教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迅速成长起来。一位老师在区教学设计大赛结束时说:“这次比赛让我再次感受到九中政治组空前的团结和老师们对我无私的帮助。正是群策群力和团队协作才有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还有一位老师在上区研究课后这样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实践中解答了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上一堂好课。我前后一共写了四份教案,四种设计,思路迥异。虽然它们一次次被否定、被推翻,但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一稿、二稿、三稿的基础上,我开始明白了一堂好课的要求。”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对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积极撰写课改论文。在反复的听课、评课和说课的过程中,老师们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如怎样进行有效设问、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如何选取恰当的案例为教学服务等。

在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征集活动中,政治组共交了12篇论文和教学设计,所有上交的论文和设计均获奖。在听课、评课、改课的课例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如孙超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了宋晓丽老师的教学案例,郑红梅老师在讲市场经济的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机制时借鉴了李杰老师讲课时的图示,大家共享课件进行教学……

每学期,学校围绕“聚焦课堂,提高实效”主题推出近40节市区校级公开课、研究课、骨干教师引领课,旨在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学方式革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倡导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而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众多研究表明,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学校在注重教学实践的同时,大力倡导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反思。我校定期开展“教学得与失”论坛。每学期末每位教师交一篇教学反思,由学校评审委员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反思案例在全校交流,迄今已举办了9期。

教育科研使教师们的工作与研究取得双丰收,使教师体验到工作乐趣,获得了成功感。在工作中,教师主动学习和运用教育规律,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理论和方法,逐步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实现了自我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通过分析、思考、研究、交流、反思,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我们要继续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荐访问:立足 教学实践 营造 氛围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