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和思考

时间:2023-05-28 20: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其在有效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环境、教师及学生个体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教学 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和方法有机融合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使之与教学中的各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旨在通过物理教师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及师生学教的互动方式等的转变,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要求

(一)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课程首先要求学习环境具备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物理教科书、辅导教材、电子教材、录像资料及网络信息资源。其中,网络信息资源属开放型学习资源,通过推荐诸如物理教学资源网、中国物理教与学、中国基础教育网等关于物理学习的网站让学生自主选择利用,可有效丰富信息资源。其次,物理教学案例要基于学生需要,对其不同分析方法能做出反馈或提供参考资料及引导方法,使之在对教学案例的思考和分析中获取知识。最后,要实现有效整合还需有效的认知工具,这有利于学生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分析和认知,如通过Web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在课题作业、任务及信息资源等,让学生在数字化的虚拟环境中实践各种技能。

(二)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

1.强化教学新观念。要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强化教学新观念,明确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教师应分析教学需求及学生特征,明确学生初始能力与某方面期望值的差距;其次,慎重选择弥补差距所需的学习内容;再次,选用恰当的教学工具;最后,让学生参加某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评价体系。

2.提高信息素养。教师应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应熟练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3.转变教学角色。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及时转变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中,教师要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则又是网络教学的者引航者和设计开发者。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成为独立、平等的主体,二者须在对话和交流中相互促进。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学生要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其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实现信息技术要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自如是前提条件。

2.自主学习能力。由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根本转变,学生由原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学习主体,势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极易迷失在信息海洋中,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物理信息化教学客观上又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

(一)分析学生特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必须重视对其特征的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即其在学习中已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及技能,主要包括:学习新知识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对新知识已了解的内容和掌握程度、对信息化物理教学的态度、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可通过一般性了解,如查阅学生物理成绩、与学生交谈或询问班主任及其它任课老师。但这种方法所获信息准确率低,因此,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课前测验,通过设计试题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初始能力。

另一方面应明确学生的特征在具有共性的同时,也存在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上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都要随时予以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分析结果调整学习内容的侧重,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根据对学习目标和学生特征的分析结果,基本可按课程具体章节的要求,对物理教材各章节所确定的内容进行组织和调整。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及课堂上很难演示实验的内容,可通过信息技术多方面汇集学习资源或制成模拟课件,以供学生在学习中随时查阅资料库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设定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基于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应充分应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具体设计从两方面着手:

1.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内容即为自主学习的设计。自主学习旨在将学生所学知识外化,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并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自主确定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自主学习一般遵循“提出要求或问题——创高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习评价和总结——练习巩固”的模式。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引导,由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后,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终排除对问题的分歧,达成共识。

(四)物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及完善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旨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以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即学生据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分析、判断自己的学习并由此进行自我调节,具有自我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根据已定目标进行自我观察和改进,从而养成自觉评价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评价一般按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测试内容加以整合,从而对学生起到检查、督促作用,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①自主学习能力(如确定学习内容、获取相关学习资源及加工、应用、创造相关学习资源的能力);②理解、掌握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力;③综合应用物理的能力;④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⑤协作能力。

四、整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个别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对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产生抵触情绪,致使信息技术不仅未能起到积极作用,反变成学习负担。建议教师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二是虽然学生对利用物理网站学习感兴趣,但对网站的内容设计、视觉效果及趣味性不很满意,对此,建议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热情,开辟学生网页空间,开展物理网页等设计比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一种师生共享、共建学习资源的良好局面。三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实践中,其自身理论和技能的提高还主要是靠自学,建议学校组织信息技术培训班,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及时了解信息技术并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4]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

[5]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6]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作者单位:浙江苍南龙港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整合 思考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