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计量经济学》在我校教改的实施方案研究

时间:2023-05-28 15:0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该文对计量经济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校该课程的情况在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和授课方法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授课形式灵活,效果良好。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实践教学 定量分析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032-02

1 课程的历史沿革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相结合,研究经济变量间数量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经济学方法类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并逐渐在经济管理学科广泛开设。1998年7月,课程被教育部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我校经管类专业的《计量经济学》始设于本科2006培养计划,为专业选修课。课程一经开设就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一方面是通过提供给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多样化方法,提升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东三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优秀成果,激发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基于《计量经济学》在管理学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考虑到其教学将对研究生撰写高质量科研论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于2010年修订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特增设了本课程,为学位基础课。

经过3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一,课程教学团队经反复磨合逐步成型。在3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不断在理论基础、方法模型和实践与应用等层次吸收一批有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参与教学,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且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其二,课程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与基础经济学课程进行了有机衔接,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与理论基础,而且逐步强化了实验与应用教学,使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在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得以广泛实践。其三,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效果。近3年来,经授课教师指导的学生课程论文在EI检索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际会议等刊物累计发表高档次论文约30篇,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奖项若干次,硕士毕业论文中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的数量与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 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鼓励与支持课程组成员进修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2)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高校优秀教学经验与成果。课程组一方面注重跟踪学科的发展,结合《计量经济学》国际国内的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跟踪国外、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有益的经验与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的考试分为两部分:实验和课程论文。实验的考核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建模求解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而课程论文的考核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计量经济学》具体授课内容的改革方案

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要反复研讨并通过与学生的反馈交流,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论文、课程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载体方面,课程组要做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实现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障碍教学。

由于我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非侧重在研究计量方法本身,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课程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融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一体。考虑到本学科的研究生大部分在本科没有系统学过本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大多数研究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的体系,反复精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要求。本课程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为主,适当概要性地介绍“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新发展与动态。课程特别注重基本思想、经济背景、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的经济和管理问题。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的需要。《计量经济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计量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与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

(1)案例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基本上每节课都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了解理论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介绍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计量经济理论方法更加贴近经济管理实际,而且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去学习计算机软件,比单纯讲授软件本身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配合《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专门设计的辅助性教学环节。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在工商管理实验室进行专门的上机实验教学,并要求学生课外另外安排不低于10小时的上机实践。上机实验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选定的作业和设计的模型,熟悉EViews软件的使用方法各个部分的具体操作。实践证明,经过8学时及以上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分析的EViews软件操作,都具有了用计量经济软件作实证性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

(3)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要求研究生结合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和自身的研究兴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工具,解决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了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以后,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对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式有更深刻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其科研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享受到了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能力。一方面可以参加相关的建模竞赛,更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撰写科研论文进行发表,这几年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论文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

4 《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方案

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模型计算与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探究、协作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具体而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教学延伸到实践环节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良好。

例如,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内容,如总体回归函数、总体回归模型概念的联系和区别,t检验法、P值对回归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的联系与区别,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时会出现的理论后果和实际后果,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教学形式。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内容,如经济计量学的研究程序,运用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构稳定性,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各种诊断方法和补救措施,间接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对一些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不同点,对数线性模型、半对数模型、线性对数模型的设定和参数含义,采用对比、讨论教学形式。对有些难点内容,如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和秩条件,采用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讲授《计量经济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2)实验教学。安排1/4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保证了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精讲、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内容方面,适当减少死记硬背式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等实际应用型的考题;题型设计多样化;增加题目覆盖的专业面。

参考文献

[1]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39-153.

[2]李子奈.再谈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0(11):21-26.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推荐访问:教改 实施方案 我校 计量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