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3-05-28 12: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本文就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探讨, 以提高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素质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课的教学, 使学生逐步达到掌握改进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 体育教师如何言传身教, 以自身的良好素质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是至关重要的一环。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进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适应体育发展形势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关键。知识的更新, 教育环境的变化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利用优质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推动整体素质向前发展。在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 不断更新和扩大本学科适应面及边缘学科的知识面, 熟悉并掌握大量最新资料, 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1 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 教与学是第一位的教师是教育者, 学生是受教育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育心和育体的思想并存。因此, 教师的品行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师的劳动是以人格培养人格, 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优秀人格品质体现在师德、教态、教风、学识与能力诸方面, 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 无不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对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起最直接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2 体育教师的知识

在21世纪, 体育教师以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为适应社会教育的需要, 应具有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体育教师必须从健身育人的角度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出发, 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并能自觉地利用体育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体育教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提高,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各运动项目理论及运动项目竞赛规划与裁判法。教师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修养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工具类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生物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体育专业理论与方法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如人体科学理论知识、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应用学科理论。其中, 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人体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要求熟悉新大纲、新课程, 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知识, 并在教学中有所创新, 对某些问题形成系统观点。应用学科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

运动项目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各运动项目的理论和运动项目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 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学术观点、技战术的知识及发展史等理论知识, 运用现代最新理论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群体工作计划。同时, 裁判工作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裁判员是比赛的主持者和执法者, 应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各运动项目裁判工作的意义、要求、临场裁判员的工作

方法等应向学生分析赛场的精神文明和体育运动道德的体现, 以及比赛风格表现等, 因为它们都与临场裁判员工作直接有关。

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当代体育科学理论和运动技战术以及场地器材设施不断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广泛及时了解和掌握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新信息、新动态、新知识。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方可游刃有余。

3 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院校尽量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广大教师主动抓机遇、抢时间、大练教学基本功。尽快提高新世纪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

“师者,人之模范也”,体育教师的劳动往往以身体活动为其主要的表现形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特别注意以其表情、情绪感染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品行传授给学生,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健壮的体格、优美的姿态和较强的运动能力及较高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素质教育对现代合格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能力、提高训练能力、保健能力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教改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面向学生的教育活动, 如何去教育学生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一切为了学生,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知识结构的培养和知识模式的建构, 更重要的是要深人学生的精神世界, 看到学生所具有的需求、欲望、尊严、价值和潜能。因此,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能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

3.2 教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学, 如何教会学生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渗透德育教育、发展智力、融和美育和劳技的基本形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向心理模式发展,向思维模式发展, 向适应个性模式发展, 向学生参与管理模式发展。主要问题是内容太多,有的学生根本不适应,要么吃不了,要么吃不饱;有的内容学生走向社会根本用不上;有的项目学生不感兴趣,结果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有些人看来,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只有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才能实现,却不知《指导纲要》并不要求完成所有内容,只有1~2 项终身受益的锻炼项目即可;却不知这1~2 项根据学生兴趣和基础选定将会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不闻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体育基础状况,一昧地追求教师的积极性,显然无法使体育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学校学生这个群体中,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个性即个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和体育锻炼意识不同;体育的兴趣和兴趣项目、兴趣运动方式不同;最佳的锻炼时间即生活节奏不同。这些不同,并呈现出一种具有规律性的正态分布。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规律事半功倍,违背规律适得其反。学校体育也不能例外,必须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规律,真正使我们的教学思想从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向学生兴趣、适应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转变。这就要求, 体育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 又要具备纯熟的教学实践能力, 并且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体育教学的功能真正进人学生的生活领域, 并发挥良好的作用。

3.3 指导学生培养身体锻炼能力、提高训练能力,同时伴随着培养保健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和提高训练的同时, 应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学生。应注意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全面测量, 正确评价, 以及实施机能评定和医务监督, 介绍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保健知识。“适应21 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高的素质”。加强素质教育,仅仅靠课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是课内、课外的配合。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重视课内教学,忽视课外锻炼辅导与组织。在课堂上,有的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活动量,追求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在课程考试时,不去考学生对所学内容和锻炼方法掌握的程度,而是用学生运动水平的高低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结果是运动水平没有提高(也不可能提高) ,还影响了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使课堂教学变成了运动训练,变成了单纯生物学和运动水平提高的教学,失去了公体教学和健身的功能。现代高校体育必须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统一,课内以教学为手段,以提高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意识和学生科学锻炼技能、方法的掌握为目的;课外以辅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为手段,以提高科学锻炼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为目的。同时,应充分运用体育教育的独特功能,广泛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体育文体、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的培养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力,服从管理遵守法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心向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讲究风格顽强拼搏的道德品质等综合教育。体育教师应以体育教学为中心, 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给学生造成“ 自觉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的气氛, 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目的、健身价值的认识, 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修养, 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技能和方法,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3.4 创新能力和教改意识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

体育教学创新是由体育教学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组合, 获得实际应用, 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全过程活动。教学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以教育发达、科技领导为先导, 而且要营造发挥人的潜能的环境和氛围, 构建创新体系, 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倡导和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体育教师应关注社会的变化, 了解新大纲、新课程的实施, 观念要更新, 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 在教学中应表现出体育教学创新的新、效果、整合等特点。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一环可以说, 没有高水平的教学与训练中的创新能力,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和运动训练水平.我国学者周登篙教授在研究我国优秀体育教师成才过程的规律与特点时发现,90% 以上的优秀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是最好的, 在业余训练方面也是突出的, 同时他们也是搞科研的好手, 没有一个是单打一的.据有关资料表明,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体育理论水平较低, 科研能力较差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别突出的只是极少数。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过程中, 要发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坚决摒弃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一味模仿照搬的做法教师要有敢想敢为的勇气, 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坚强的毅力执著的精神去面对所确定的创新目标, 才能创造性地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创造出新的体育知识、新的体育文化。

4 结语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方面的进修将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努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 不仅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它能力的基础, 也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中, 教育、教学能力是核心, 指导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 训练能力是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保证, 科研能力是探索体育本质及规律的重要环节。

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 其创新主要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整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优化信息传递方式。体育教师的教改意识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

21 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因此,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习惯与接受挑战,乐于接纳新事物,能够在短时期内适应环境的变化。然而,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斗争,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担当起新世纪的教学大任。

参考文献:

[1] 周学荣论体育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 德稚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3] 樊海清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学校体育》.

[4] 翟裕华试论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体育教学》.

[5] 朱菊兰浅析体育教学创新与教学规范,《体育教学》.

[6] 论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科研能力..2005.1,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7] 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素质.2000.12,上海体院学报.

[8]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四川体育科学2000年第2 期.

推荐访问:浅谈 应具备 体育教师 素质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