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网络演化研究述评

时间:2023-05-27 13: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战略网络形成以后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节点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演化。战略网络演化研究对于企业更好地整合战略网络资源,取得网络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战略网络演化的动力、影响因素、机制、进程和路径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简单评析,并阐明了战略网络演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网络 演化 机制 动力

一、引言

战略网络的概念最早由J.C.Jarillo提出,他定义战略网络是由具有独特性但又相互关联的盈利组织之间的长期性、有目的的组织安排,以维持网络内部组织相对于网络外部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①。自此,众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到战略网络的研究中来,战略网络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一新兴的组织样式正在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巨大作用。

战略网络形成以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节点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演化的。战略网络演化研究对于指导企业更好地整合战略网络资源,推动战略网络动态演进,最终取得网络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也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网络的演化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战略网络演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和研究中不同分析范式的应用,使得对于战略网络演化的理解和应用出现了诸多误解。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网络演化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并进行必要评析。

二、战略网络演化动力研究

战略网络演化动力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演化动力有哪些,阐述这些演化动力是如何推动战略网络演化的。有些学者通过对战略网络演化的研究,论述了战略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Gulati强调战略网络的演化由新的连接推动,并指出一个公司构建新网络关系的能力由其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提供的机会决定②。与Gulati强调发展中的网络产生的动力作为网络演化的起因不同,Ahuja从个体行为层面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战略网络不仅产生于网络组织的共享动机,还来自于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网络的演变起因于网络组织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③。Moor在其专著中提到“在生态和商业中的共同进化是被竞争和合作相互推动的”④。Lin等的研究表明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关系搜索方法和外部资源增长及其相互作用构成了战略网络演化的重要动因⑤。还有另外一些学者指出了战略网络演化某一种具体动因。Walker认为社会资本是网络演化的重要起因,决定了一个公司建立新关系的频率⑥。Richter在专著《战略网络—日本企业间合作的艺术》将文化看作战略网络形成和进化的起因之一⑦。

在国内,李焕荣构建了战略网络进化的共生能能量模型,认为战略网络生存和进化取决于网络节点共生过程中产生的新能量⑧。研究着眼于战略网络内部,未涉及共生系统与共生环境的相互作用。张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得出非线性机制是战略网络演化的内在动因,随机涨落是战略网络演化的触发器⑨。与该研究类似,李金玉中认为随机涨落、自我复制、自我适应、自我进化等特性,成为战略网络演化的动力和动力机制⑩。阮平南认为战略网络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个企业的竞争和协同作用,合作模式或竞争模式是战略网络的序参量,推动战略网络的不断演化11。国内研究主要是针对动力机制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参照某一特定理论来对战略网络演化动因进行分析,如参照共生理论、自组织理论、协同学等。没有形成综合的系统的分析,而且很少从个体行为上进行研究,另外也很少针对某个特定动因进行深入探讨。

三、战略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战略网络演化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战略网络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内部各节点关系错综复杂,而外部环境对战略网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明确演化影响因素,每种因素对演化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战略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战略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动力因素,但为了更突出后者,所以在上文中已先行讨论。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寻找战略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演化发挥的作用。Reuer等通过对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的研究,发现网络的范围、分工,以及母公司都对战略网络的演化存在着影响12。Mei-mei Lau等发现单向的或双向的特定资产的投资,对于战略网络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13。Doz通过对三个联盟网络的案例研究,发现学习周期对于战略网络演化存在重要影响14。李焕荣等认为关系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网络资源、知识网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战略网络的进化15。谢洪明认为战略行为影响着战略网络的结构和演化16。可以发现以上研究主要是从网络内部寻找影响因素,而李新春指出以前的战略网络研究都隐含着理想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对特定制度环境下企业的网络化成长是缺乏研究的。文章还指出我国企业战略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是政府、利益集团和市场行为相结合的结果17。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因素对战略网络演化存在的影响,很少有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这可能归因于战略网络演化的复杂性,在这方面,阮平南向前迈出了一步,他认为内部涨落对战略网络的形成及其演进起着决定性作用,外部涨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内部涨落包括新的公司或机构的进人、原有公司的创新、网络内部企业和企业之间人才的流动三种。外部涨落则侧重战略网络外部环境,如社会政策的变动、经济规律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和观念的变更等18。

四、战略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战略网络的演化机制是战略网络演化研究的核心部分,众多学者给出了他们的观点。Gulati认为战略网络是联盟的累积,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新的联盟的形成,网络不断更新③。另外,Gulati和Gargiulo认为网络决定了企业形成网络联系的决策,企业的嵌入性行为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驱动了差异化网络的形成,以及网络成员间结构差异化的发展19。Moor用生态系统的观念来研究战略网络的演化,他认为企业是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之一,各个成员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依赖、共同进化形成复杂的网络关系④。Hock强调战略网络的演化由新成员的加入,网络的演化是依赖于网络内的共享程度和利益的分配机制20。大部分学者只是对战略网络演化机制进行了概念性的描述,很少形成完善的演化机制模型,另外研究也缺乏严谨的实证,笔者认为对于演化机制的研究,需要有一套严谨的研究方法,研究要包括网络演化机制的初始条件,变化过程和最终结果等。

国内学者对战略网络的演化机制也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主要从节点的角度来进行。祝业精认为每一个网络结点代表了一种信息渠道,当一个新的结点形成或一个旧的结点解除时,就改变了企业的机会结构,从而导致战略网络的内生演化21。李焕荣认为自组织功能使得网络节点有机地组织起来,按一定目的和方向,协调地发挥各自作用使战略网络不断地向更高级形态进化,形成不可逆的进化过程22。张敬文认为节点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环境改变,合作的发展会导致竞争,竞争的发展会导致合作,节点企业间这种关系循环变化,最终促使战略网络不断演化23。还有一些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对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阮平南构建了战略网络演化的自组织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两企业之间贡献率之积小于1时,战略网络会在适度竞争和协同的作用下使得结构更为有序,最终形成耗散结构24。王宇露认为战略网络结构演化的机制可分为偶得演化机制和目标引导演化机制两种,战略网络结构的演化也可同时涉及到这两个机制25。

五、战略网络演化进程和路径研究

战略网络形成以后会继续扩展,纳入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其他支持组织、消费者、竞争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从初期只包括横向或纵向关系的企业,向一个呈多维特征的网络结构演进。对于战略网络演化进程和路径的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战略网络演化的阶段划分及其依据,每个阶段的特征,以及这些阶段之间的联系。

Hite和Hesterly探讨了战略网络的早期发展,提出了战略网络局部生命周期理论(形成和早期发展)26。然而,这个框架的有效性还有待检验,并且缺乏早期发展以后的网络模式。Moor和Koka等对于战略网络的整个演化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Moor将战略网络(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分为开拓、扩展、领导、自我更新或死亡四个阶段,企业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不断进化、异变、蜕变④。Koka等则提出了一个网络水平上的概念化的变化框架,包括网络拓展、网络搅动、网络强化和网络萎缩27。该研究充分考虑了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以上这些研究没有系统探讨这些模型的适用条件。另外,Doz等发现了战略网络形成的两条途径并命名为应急过程和设计过程,分析发现不同的演化路径反映了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似利益之间的高度相关性28。

国内学者张书军等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市场力量主导的战略网络是由内及外拓展的,政府力量主导的战略网络是由外及内完善的29。李金玉将战略网络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创生阶段、扩张阶段、自我维持或消亡阶段⑩。李焕荣指出了战略网络的进化过程具有以下突出特征:自我产生、自我维持、自我关联、自我管理30。

关于战略网络的演化进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初始条件或结果,很少关注根本的动态过程,更少有研究来探讨战略网络演化各阶段发展的连续性⑤。

六、研究评述和展望

对于战略网络演化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研究已涉及战略网络演化动力、影响因素、机制、路径各个方面,采用复杂科学、共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多种理论对战略网络演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大量模型,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奠定了战略网络演化研究的基础,为后来人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参考。

目前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阶段对于战略网络演化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动力、机制等某一部分的论述,依然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很多研究只是采用了某单一理论来分析演化,而且也没有应用该理论对演化进行全面的探讨。大多数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性的论述或案例分析上,很少有研究能进行可靠的实证研究。已形成的动态演化模型也并不成熟和严谨,很多没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对于演化这种动态复杂的过程的研究,单单数学计算、普通模型可能不会取得理想结果,计算机技术可能会有更大的辅助作用。但就目前看来,很少有研究利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另外,如何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方面也缺乏相关探讨。

在借鉴和批判性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今后战略网络演化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一是在理论上,注重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复杂性科学、组织理论等各种理论,形成战略网络演化系统全面的研究框架。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可以在现阶段概念研究和案例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的实证研究,为研究理论提供可靠的支撑。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利用计算机建立动态演化模型和系统仿真模拟战略网络,来揭示战略网络演化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①J.C.Jarillo.On Strategic Network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

②R.Gulati.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

③Gautam Ahuja.The Duality of Collaboration:Induc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firm Linkag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

④J. F. Moor.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M].北京出版社,1999

⑤Zhiang (John) Lin,James A. Kitts,Haibin Yang,J. Richard Harrison.Elucidating strategic netwok dynamics through computational modeling[J].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2008(14)

⑥Walker G., B. Kogut and W. Shan.Social capital,structural ho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industry network[J].Organization Science,1997(8)

⑦F. J. Richter.The Strategic Networks:The Art of Inter-firm Cooperation in Japan[M].New York: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2000

⑧李焕荣.基于共生观的战略网络关系进化动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5)

⑨张敬文.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

⑩李金玉,阮平南.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10)

11 阮平南,刘高燕,刘晓燕.基于协同学的战略网络稳定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12 Reuer JJ, Zollo M, Singh H Post-formation dynamics in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

13 Mei-mei Lau.Adoption of strategic networks:evidence from the Hong Kong cloth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usiness &Industrial Marketing,2008(23)

14 Doz Y.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Initial conditions or learning process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

15 李焕荣,马存先.现代企业战略网络关系管理过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

16 谢洪明,刘跃所.战略网络、战略生态与企业战略行为[J].科学管理研究,2005(1)

17 李新春.企业战略网络的生存发展与市场转型[J].经济研究,1998(4)

18 阮平南,张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战略网络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12)

19 Gulati R.and Gargiulo M.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9(3)

20 M.Hock, C.M.Ringle.Local Strategic Networks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Value Continuu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2010(4)

21 祝业精.简论战略网络中的协调机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

22 李焕荣. 战略网络的结构、类型、构成要素和功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23 张敬文,阮平南.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态特征及生态演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0(9)

24 阮平南,张敬文.战略网络的自组织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25 王宇露.海外子公司的战略网络、社会资本与网络学习研究——基于东道国子网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8

26 Hite JM,Hesterly WS.The evolution of firm networks:from emergence to early growth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

27 Koka BR, Madhavan R,Prescott JE.The evolution of interfirm networks: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patterns of network change.[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2006(31)

28 Yvesl Doz,Paulm Olk and Peter Smith Ring.Formation Processes of R&D Consortia:Which Path to Take? Where Does It Lead?[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

29 张书军,李新春.集群资源、战略网络与企业竞争力[J].产业经济评论,2005(4)

30 李焕荣.基于超循环观的战略网络进化过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8)

〔本文系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基于组织演化的战略网络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34011212201101)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D011212201201)阶段性成果〕

(阮平南,1955年生,江西吉安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刘云,1986年生,山东日照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战略网络)

推荐访问:述评 演化 战略 研究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