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情真意浓”的盲区

时间:2023-05-27 11: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感情是写作的灵魂,它放大了生活中的真善美,酿造鲜美可口的琼浆,吐露着迷人优雅的芬芳。真挚动人的情感也是高考作文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重要筹码,作文情感真切、描写细腻生动,拒绝虚情假意、胡编乱造,这是高中作文写作的先决条件。

下面本人结合江苏高考题“忧与爱”暴露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矫情造作

1.现场反馈

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虚情假意,故弄玄虚,部分考生描写母爱时就是一个模子——唠叨,殊不知一百个母亲就有一百种性格,有的母亲懦弱窝囊,有的心思缜密,有的是女强人,不一而足。

一些考生用大量笔墨赞美最美妈妈吴菊萍双手接住坠楼女孩的事迹,抒发对她的敬佩、崇拜。其实,吴菊萍的美更主要是“救人的本能”驱动,要说是母爱,比较牵强。还有考生认为皮革奶、地沟油、毒馒头、瘦肉精的始作俑者是源于没有爱,殊不知无良奸商已经没有道德,触犯法律,岂是一个“无爱”能了断的。

2.问题症结

矫情造作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从而缺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于是遇到作文就求助报刊杂志教材,以致素材千人一面,抒情众口一词。另一方面教学中我们将学生情感个性抹杀了,用程序化、模式化的框架进行生产加工,学生少了灵气与朝气,舍弃真情实感,忽视自我情感体验,导致文章矫情虚情。

3.走出盲区——选取个性素材展现真情

要解决作文矫情的问题,就要将培养学生敢写真挚情感放在首位。而让学生养成抒写真情实感的习惯,首先就要选择真实感人的素材。

只有选择真实的人物、事件,表述才能自然合理,情感才能经得起生活逻辑的推敲。如果选材“为文造情”,胡编乱造、谎话连篇,考生也就不能用真诚打动人,连自己都不能感动,何以感染读者?

作为教师,有责任将真情实感的选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常态,用自己对生活素材的选择去引领学生,用每一次写作前选材辅导去提示学生,用感人肺腑的范文去激励学生,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瞬间感人画面的习惯。

作文复查时一篇写“狗与老人”忧与爱的两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目睹了小狗的哀痛,它在满屋的哭声中缓缓地,缓缓地转身,回到属于它的窝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哀伤的背影,死别之后所有的深爱都化作哀愁,犹如一颗子弹击中其致命之处,它无从排遣,无法释怀,在那个瞬间,爱因忧而深刻。”“小狗趴在爷爷的房门前,缓缓地,缓缓地闭上眼睛,流出一大滴滚烫的泪水。那是因为在真正的爱里,绝不仅是欢乐,爱与忧纠缠而生,爱添加忧的光泽,而忧使爱更加深厚。在这世界,不仅人类,但凡有生命的生灵,也能洞悉相爱与相忧。它缓缓地,缓缓地死去。”

写得多么细腻感人。人爱狗,狗病人忧;狗爱人,人走狗忧,真可谓人狗情未了,爱与忧潜滋暗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情此境,怎不令人动容,高分何以打不上去?

试想,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素材的精挑细选,如何写得出这么感人肺腑、令人悄然落泪的语句?

二、寡情薄意

1.现场反馈

忧与爱是一种情感型命题,必须通过细节描摹丰富情感。而事实上不少考生乏情可抒,文章干巴巴如一块晒干的泥巴。

如写父亲校门口告别场景,“父亲皱纹深了,头发也有些花白了。父亲转身走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越是说不出的感觉越是写作的重点、中心,这里需要细摹心理独白。有考生担忧传统文化失去应有魅力,客观转述,情感一片沙漠,立意尚可,但切口太大。

2.问题症结

寡情作文出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考生没有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象的意识,另一方面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缺乏恰当的“动情点”,不能细腻描绘所感所想。

3.走出盲区——细腻描写凸显真情

要解决寡情的问题,就应着力于细节描写。有人说,一个典型细节描写,作用大于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节描写如何练成?光靠几节作文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平时。去留意大自然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捕捉心灵瞬间的喜怒哀乐;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个内心感触;这些细微之处如果能细腻描绘、精心打磨,定能打动人、感染人。

一考生在写母亲送考的忧与爱中采用细节点染法,如精雕细刻母亲送考前紧张的神态:“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一个考前精心呵护而紧张焦虑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传神而有力——“红灯亮起,车辆刹时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么……’”面对无礼的大巴司机,妈妈“径直冲”、“猛猛地敲”、“大吼”等行为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爱的强大力量。

三、险情恶搞

1.现场反馈

我在阅卷中发现,少数同学游戏高考,恶搞高考,有的对应试教育大发牢骚,对作文题抨击、批判,责怪命题专家出的怪题,有的对社会负面新闻乐此不疲。比如一考生求分:“阅卷老师:我读了12年书不容易,作文又写不出来,你就多少给我一点分吧。”结果为同情考生的不容易,专家组给其8分。

2.问题症结

像这样的另类作文尽发牢骚,文不对题,一律打入五类卷以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下少许中学生心理扭曲,思想不太健康。这些考生就是教学的“定时炸弹”,平时应加强对其心理疏导。与其责骂,不如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和鼓励,让其走出阴影,阳光起来。如果他们考砸了,你的教学就可能因此而大受其害甚至前功尽弃。

3.走出盲区——借助表达技巧表现真情

表达真挚感情要求善于借助各种表达技巧,可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可以议论抒情,升华真情,使人得到理性的沉淀和深厚的情韵。同时还可以通过巧用修辞手法,表达自我被真情包裹时的真切感受,抒发深情。

再真实的事情,再感人的情感,最终都要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娴熟地掌握了各种表达技巧,即便平常的琐事也会被表现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反之,如果笔头生涩,再感人肺腑的事情也会索然无味。

一考生写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忧与爱,引用侯爹《老鼠娶亲》的唱词之后有一句抒情,“声音绵远悠长,能把人的魂儿勾走。”一句“把人的魂儿勾走”意蕴十足,融情于唱词,饱蘸着对舅爷的爱与忧,爱到骨子里,忧到心坎上。

要展现真情实感,就要写那些最容易动情的人和事。自己不感动,焉能动人?故高明的考生,往往在自己的情感天地中选择那些一想起来就会落泪或欢笑的人和事。

还要借助修辞手法激活丰实人物形象,如“轮椅停在一片小湖前,侯爹细眯着双眼,似要看清远方,但额头上那葡萄干似的皱纹却并未舒展多少。”用“葡萄干”比喻舅爷的皱纹,喻体新奇而独特,形象勾勒出舅爷经过岁月磨洗后的苍老、干瘪。

作文求真务实要求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生活习惯,写作时充分调取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做到下笔如“画”。只有精雕细摹,才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唯此,才能感染读者。

身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线,身临阅卷现场,面对各种平庸之作,我们内心五味杂陈。

作为裁判,我们没有理由不按照评分标准裁量,当低分打下去后,我们总觉得这或许就是自己的学生,心中顿感愧疚与心痛。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就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倾注精力在作文细节指导上,多给点学生积累素材的时间,多给语文课堂注入生活之真水,多给写真情实感的学生掌声。

唯此,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提升,写作的欲望才能点燃,在高考考场才会多一些淡定与从容,评卷时我们才会多一些惊喜与欣慰。

推荐访问:盲区 作文 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