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正式进入“蓝金时代”

时间:2023-05-27 10: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iM?iivMv}]6]73}m4]m^iwOiNtNwMtOii׍i׿6]<umzuiiiv]vm5}iMyב?_M书记汪洋鲜明提出,“广东过去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将来的发展更离不开海洋。要努力在国家的海洋开发战略中赢得先机”。 如何赢得先机?在去年“两会”期间,汪洋、黄华华专门率队走访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等国家部委,亲自出面争取,省发改委和省海洋渔业局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去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广东与山东、浙江一并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借力国家战略,广东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建设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单列成章,提出“率先基本建成海洋强省,争当全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

从产业基础看,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291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8%,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海洋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软肋”也十分突出,在今年5月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专项视察珠江以东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粤东的沿海4市不同程度上有着发展模式单一、资源利用不够集约,以及新兴产业发展乏力的多种不足,这都是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规划的相关配套政策,从五方面着手,推动海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到实处。”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我们将着力构建海洋综合开发的新格局,推进海洋经济试点地区建设;在经济发展上,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构建海洋区域合作新平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海洋经济发展新动力;与此同时,还将构建蓝色生态屏障,将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重点工作中。

“未来广东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国务院在《规划》批复中明确提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实施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区域内辐射能力惊人

《规划》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从而将广东海洋经济的辐射力发挥到极致。

而在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规划》也为解决其内部局域不平衡的问题打开新的思路,并将与周边经济区建立起更为频密的联系。“此次《规划》主体区的14个市中有一半都是粤东西部的城市,这正说明了这些市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成为发展中的主力,这也就在无形中为粤东西部经济增添了一个新的抓手。”广东省发改委方面表示。

以粤西的湛江为例,该市去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844.96亿元,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0.2万吨,总产值120.9亿元,这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各市首位。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获批的背景下,湛江的海洋经济深具发展前景。

“粤西可以接着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重点加强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粤东呢?可以直接对接海西经济区,着力打造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扩大与福建在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省发改委方面表示,当一切成熟之后,跨区域合作与广东省内的资源整合将同步进行,“珠三角就直接对接粤港澳经济圈,加强在海洋运输、物流仓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岛开发、油轮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盘活棋。”

不仅如此,《规划》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联动区,从而将广东海洋经济的辐射力发挥到极致。

肩负“走出去”的光荣使命

国务院先前批复的山东、浙江两地的海洋经济区相比,广东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规划》赋予广东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的先行先试权;明确要求广东要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上述地区对接合作,努力探索有利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将以原有的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方面的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同时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再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广东本土经济目前遇到了资源紧缺、劳动力短缺、环境恶化、土地空间紧缩等一系列发展瓶颈问题。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可以进一步加强广东与海外的合作,促进广东依托海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刘维新向本报记者表示,“走出去”一直是广东的一个重要战略,此次广东海洋经济试验区再次把“走出去”打造成广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明智之举。

“广东紧靠的的东盟地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成为了广东‘走出去’的首站。广东应大力推动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开展与东盟国家主要港口的深度对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江年撰文指出,在东盟“10+1”合作的南宁陆线之外,于南海开辟一条东盟“10+1”合作的广东海线,从而把南海建成东盟“10+1”合作的经济内海。

对比

三子落定,中国海洋经济全国布局基本完成

区域海洋经济开发格局形成

随着国家“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从2009年开始到目前,国务院相继将10个沿海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这条自北向南、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沿海区域开发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此期间,以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为试点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陆续出台,舟山群岛新区的建制,把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到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将推动这些地区成为新一轮投资热区和国家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可以说,这些规划战略的陆续实施,将为实现“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足鼎立,各有侧重

同样是海洋经济区,但是称呼不太一样,山东叫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而广东则取名叫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同时,山东省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山东的定位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依托,打造“东北亚大通道”,其试点的重点是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海岛数量众多,宁波-舟山港优势突出。因此浙江试点的重点是港口经济和海岛经济。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地处我国南海北部,毗邻港澳,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域,也是保护开发我国南海资源的战略基地,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对促进南海保护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广东是我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其海洋经济总量连续数年居全国首位。因此广东试点的重点是南海的综合开发利用。相对于这两个经济区,广东作为综合试验区承担的职能更多、任务更重,地位毫无疑问也就更重要。现在推出的规划不仅仅是广东省一个省的问题,它涉及到要带动周边海洋地区,还有海峡两岸、北部湾、港澳等相关地区,同时还要承担与东盟合作开发的任务。

相对于山东、浙江来讲,广东岸线资源和产业实力较强,珠三角对接各区域的基础上,有望加强在海洋运输、物流仓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岛开发、油轮经济等方面的合作。而广东传统海洋产业链较为低端,以渔业和运输业为主。接下来,渔业将从浅海走向深海,提升加工水平;而现代海洋产业将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船舶等;新兴产业则主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

“国家更希望广东能够在以前发展的基础上走出新的路子,特别是在综合治理,统筹发展这个方面同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畅想

向海洋进军!

作为“双试点地区”,如何用好调查成果、服务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是广东省此次试点调查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广东省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系统分析研究,结合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广东省实际,拿出了三份扎实的试点调查专题报告。

与此同时,广东省设置了“启动海洋经济国家战略行动,做好政策储备与决策应对”专题,为广东海洋经济试点找准了突破口。专题报告认为,国家对广东、山东、浙江三省海洋经济试点的要求是差异化竞争,与山东强调海洋科技、浙江强调港口经济不同,广东省的特点是“综合开发”。

推进综合南海开发——向海洋要资源

广东应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布局、制胜未来的要求,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推进南海全方位保护开发,不断提升我国南海资源调查、科技支撑、生态保护、维权执法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应抓住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历史机遇,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构建东盟10+1合作的海上通道,力促东盟10+1合作的重心由陆地转向海洋,制定南海航运指数,把南海建成东盟10+1合作的“经济内海”。全方位准备对接好国家南海开放战略,为承担国家南海开发战略任务做各方面的储备工作,发挥国家南海开发的物资供应和补给基地、研发和后勤保障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工基地,产品的推广营销基地,资金筹措和技术人才储备基地等重要作用,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南海战略资源保护开发和权益维护的一个重要保障基地。

推进深海工程——向海洋要财富

广东应着力推进“深海工程”,不断加快海洋渔业和油气等战略资源开发的部署。二是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广东省的海洋资源和产业特色,应重点突出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海洋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升优势海洋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打造高端临海工业集群为重点,以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抢占新世纪国际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科学谋划海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通过建设近海海洋产业链系统和终端商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系统,使海洋产业链体系的资源优势在广东本地快速转化为产品优势,以南海为中心构筑全球化的海洋运输网络体系。突出各个时期的广东海洋产业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促进产业集群化。依托南海开发和广东港口、航道、市场优势,把广东建成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之一。优化临海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广东打造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军。

推进海域开发——向海洋要空间

广东省应先行探索科学围填海以及无居民海岛保护性开发和租赁开发模式,促进沿海滩涂资源和近海岛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蓝色经济带——向海洋要环境

广东应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营造海洋生产、生态、生活共融的沿海“蓝色印象带”。以生态海洋、和谐海洋为目标,并将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民生等连接起来,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重、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统筹,探索建立海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海岸带管理、污染物排放控制、海洋灾害防范防治和统一联合执法监督机制,以及海岸带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有效保护并逐步改善海洋环境,维护良好生态系统,建设海洋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完善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提高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将广东建设成为人海和谐、生态文明的宜居区和世界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科技兴海,向海洋进军

针对如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广东省设置了“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初步研究”专题,确定了未来广东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比如,一个重点是深化科技兴海战略,搭建蓝色创新平台。研究认为,应加强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持以南方近海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南方深海大洋研究基地、南方海洋产业战略装备研发基地为主体的南海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搭建起蓝色创新平台。

另一个重点是着力打造高端引领的特色产业基地。研究认为,应实施重点示范工程,依托具有优势的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广东海洋产业增长极。

可见,有了如今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率先基本建成海洋强省,争当全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值得期待!

链接

刘昆副省长到江门调研时强调

推进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南方网讯 7月20日至21日,副省长刘昆率领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海洋渔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到江门市考察海洋经济。刘昆一行考察了广海湾香港惰性物料处置区、台山核电、台山电厂、南洋船舶公司、银湖湾用海区、南车修造基地,对江门市紧紧围绕全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把海洋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保持了海洋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给予了充分肯定。

刘昆指出,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期,目前海洋经济发展蓝图已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刘昆要求:一是抓紧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规划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开展规划宣传。二是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海洋区域合作新平台,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三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是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探索海洋科学家助推海洋经济建设的新模式。五是加快蓝色生态屏障建设,严格监测和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开展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六是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和预报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七是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海洋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推荐访问:广东 正式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