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开启“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序幕

时间:2023-05-25 17: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05年12月,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等领导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电教系统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交流了各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做法和体会,更为重要的是会议通报了中央电教馆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对规划教育信息化的各方领导者和组织者来说,更是值得期待和充满挑战的一年。此次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的召开,拉开子对“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进行战略规划的序幕。我们看到,上至同家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下至各地电教系统、教研系统正在绘制2006年乃至今后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蓝图。与此同时,围绕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具体工作也随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新年伊始,百事待发,虽然正值料峭隆冬季节,我们却能欣喜地感受到全同上下教育信息化工作饱含新希望和契机的暖流在涌动。

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不争事实。“十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志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正如中央电教馆馆长陈志龙指出的,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方面,普遍指导和推进的力度不够;虽然局部地区进行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

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但从总体来看,普遍重视的程度不够,进展较为缓慢: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在增强,但实际措施尚未到位;自身的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和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显然,这些在信息化工作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显露出来的问题都给新的—年工作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是信息化基础最为薄弱的地区。如今,国家正在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2005年开始已在连片试点的基础上进人全面实施阶段,现在已完成工程五分之三的建设任务。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幽默地用三句话概括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社会认同:学生笑了——通过运用优质教学资源,学生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由衷地感到高兴;老师笑了——经过学习培训,并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的教学能力、授课的水平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农民笑了——依靠远程教育网,他们得到长久以来非常缺乏但也是迫切需要的知识。李司长指出,2006年此项工程将要完成80%左右,接着进入收关

阶段。2007年要基本建设一个覆盖全国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使广大的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完成这个目标,2006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有五个方面的工作不容忽视。第一,需要很好地规划,需要一个从全国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市区县,再到学校的各级协调行动的有效实施机制,使教育系统内部,教育与财政、发改委等部门,还有组织部门和农业、科协等各部门都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用合力推进此项上程。第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广教学光盘的应用,尽最大可能加大光盘配备和应用的覆盖面。积极推广教学光盘的应用是推进远程教育工程一项比较实用、见成效的手段。在2005年的招标中,根据三部

委的要求,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增加了电视机,DVD播放机的配备,加上这几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合并工作的推进,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推动,教学光盘在学生中和班级中的覆盖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应用效益也越发显著,但在一些地区还存在思想障碍,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三,普遍建立确保应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应用频率的监测。具体而言,其一是在所有的地、市(县)、学校普遍建立起一套有效制度,用制度来保障应用;其二是加强对应用频率的监测,如设备的利用率,教师每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上课的数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鼓励先进,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第四,研究基础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进应用,出标志性成果,借成果之效应标示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意义和效果。各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标志性成果可能也不一样。比如,许多地区在开设新课程时缺乏相关教师,通过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和资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性成果。在出成果的同时,管理者们还应认真地研究当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反映出来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远程教育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积极推进,在一定的时段内实现有限目标。第五,建立稳定可靠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同家即将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工作,使学校公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得到较为明显的缓解,同时在组织机构建设、投入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根据教育部关于远程教育工程的指导意见,中央电教馆将着力做好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资源规划、征集,开发、整合和发送的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应用指导,抓好应用典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三种模式”的广泛应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已于2005年4月启动,首批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开始实施此项计划。2006年,这项能力建设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各地电教馆也将随之行动起来,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好实施方案,选择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作为首批实施计划的地市和县,连片实施,以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便于集中指导和支持服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自成立后,加快了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基础教

合资源库和资源网站建设的研究,进行基础教合资源登记、评估、准入制度和建设标准的研究和论证。新年伊始,各地谋求共同探索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央电教馆与各地电教馆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组织新一轮的教育资源建设。具体而言,中央电教馆侧重国家课程主要版本教材的配套教学光盘和资源库的建设;各省级电教馆和有条件的地、市电教馆积极参与国家课程配套教学资源的开发,侧重地方课程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地市、县级电教馆积极开展教学资源的遴选、引进、整合和应用指导工作。我们了解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正在抓紧时间制定教育资源评价标准,着力推进

资源评价和准入制度的建设,引导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资源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走进2006年,未来的工作计划也渐露雏形,有很多甚至已经细化到某项具体的工作、某个具体的时间。面对未来,我们憧憬,我们展望,同时我们也在思考。2006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宽带网、教育城域网、教室里的信息化装备等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出什么局面,远程教学应当居于什么地位?教师培训、专业队伍的建设需要做哪些工作?资源建设应当建立怎样更加有效的共享

机制……这些都是需要在研究未来发展目标时充分重视和考虑的问题。此外,信息化工作层面上还有一些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比如,总目标确定后,具体到某个地区,会面临哪些困难与问题,哪些可以通过信息化来解决,如何去解决,按照什么样的进度去解决,解决到什么水平。再比如,教育卫星、直播卫星出现后将为我们开拓一个怎样的应用空间,远程教育的框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去充分利用这方面的资源;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成本的迅速降低,第二代互联网——号称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出现以及网络的迅速延伸,会对远程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软件方面,我们如何支持国产软件的发展,如何开发更适于农村、基层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如何进一步完善资源的集成与分发体系等等。基础教育信息化是需要全力推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要不断提高它的应用效益,必然产生许多与此相关联的问题,比如应用制度、监测机制、保障机制、应用水平、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限制性因素及解决办法等问题,都需要好好研究和解决。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比如,没备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维修维护、系统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换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的不断充实和丰富,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新的需要;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一线数以千万计的广大教师的培洲、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相关数据的测算,投入机制、保障机制的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早春二月,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正在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用更为激昂饱满的热情、更为踏实细致的工作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新征程!

推荐访问:十一五 序幕 教育信息化 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