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3-05-25 17: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电化教学是一种声、形、色并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学生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强化记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点滴看法。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先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把学生视为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尊重爱护学生,沟通师生的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借助电教媒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闻其声,如临其中,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我课前做了细致的准备,在学生初步预习课文后,播放《邓小平同志光辉一生》的精彩片断:青少年时期为寻找救国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立下汗马功劳,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和民族;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走向富裕等,这使“我是中国人,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当播放到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播的实景录像时,很多学生都禁不住失声痛哭。我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在哽咽中读完这篇文章。整节课,我并没有作任何讲解,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迸发出对邓小平爷爷的衷心爱戴,并树立要学习邓小

平爷爷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坚定决心。

三、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如《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问题。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海滨小城》这一课,我在总结小城的风貌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海滨小城”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电教手段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让课文中的人、事、物跃然纸上,以声感、行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增强电教意识,优化媒体组合,提高教学效率。■

推荐访问:电教 课堂教学 巧用 手段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