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5-25 14: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利用电教媒体,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就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创新;探究教学;电教媒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再也不是过去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师的教学用具也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另加一块小黑板。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创新的媒介。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努力使教法和学法实现和谐的统一,近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进这些需要转化为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自觉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

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

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

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得好:“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初中生已经不家小学儿童那样偏重于情感上的依赖,而是开始有了较高的独立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除了采取经常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电教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就是运用电教手段,在优化教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保持学生最佳学习心态,并使之和谐统一的情景、方式和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抽象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試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变化;且分析函数变化,探索函数变化实质;(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又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概念时,也可以制作如下课件:多媒体上显示一个动画过程,一个小球沿着斜坡向下滚动,旁边的数据显示其速度和滚动过的距离,让学生来测定小球没斜坡下滑时其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从对客观实物的测量、实践中得到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任何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应该都可以具体化、生动化。”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来实现它,只有这样,舒展心灵的教学艺术才会源源不断。

(二)动静结合,变换图形,帮助学生思考

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口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 MN引垂线 AA’、BB’、CC’、DD’[如图2],求证 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2],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2]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

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一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课件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电教手段着力提高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厅‘再创造’,也就是要学的东西由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

青少年学生育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

因此,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关系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帮助学生探究。在△ABC中∠A=128°,∠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A1,∠A1BC的平分线和∠A1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1,依次类推,让学生思考∠BA6C的度数。

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电教手段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放提高。但电教手段不是唯一的手段,影啊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多因素。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日,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教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教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时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和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位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中小学电教》

[3]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

推荐访问:电教 浅谈 初中数学 手段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