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上课如何“走”?

时间:2023-05-24 08:00: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是一所在2003 年春季由三所普通学校组建而成的布局调整合并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所有学校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因而更有助于我们这样一所合并校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经过4 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凸显学校特色的包括5 类22 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重要属性是可选择性。我们从2003 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的走班制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需求。

一、试行走班制的背景

1.统一开设校本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过去,我在史家小学主管教学时, 曾经协助校长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其中很多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发现, 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及兴趣爱好的差异, 某些校本课程成了令部分学生头疼、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上的课程。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是学生的兴趣”,“校本课程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尽可能地满足其特殊需要与兴趣”,如果我们所提供的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不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强令所有学生必修某些统一的校本课程,那么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力。

2.走班制为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

国内一些学校根据分层教学的需要,实行了狭义的分层走班,将一些主科课程分ABC 或者甲乙丙班授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有的学校允许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对部分课程跨年级走班上课……这些尝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是非常可贵的。

我在国外参观考察时所见到的广义的走班形式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比如瑞典的一些中学,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每个学生的课表都是量身定制的,学生每学期选修哪几门课程,一共准备用多长时间修完全部课程,都由学生自己做主。我明白, 以我们的经济实力和人员编制情况,无法一步发展到这个程度,但是部分地实行,特别是在校本课程中实行,不妨一试。

二、实施走班制的过程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旅都能够光彩夺目,我们尝试着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科目和学习层次。本文主要探索学习科目的选择。

1. 第一阶段:在体育类校本课程中试行小范围的走班

2003 年秋季,在分校建立后迎来的第一个正规学期,我们就开始做走班的尝试。

我们首先在一年级的体育类校本课程中试行小范围的走班。我们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这样的“菜单”:开设“乒乓球”和“形体”两门体育类校本课程,每两个班的这两门课并开并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从这两门课中自主选择一门课程。一个月以后,学生和家长还可作适当的调整。

上课时,两个班选“乒乓球”的学生,由两班中的一位班主任带往乒乓球馆;选“形体”的,则由另一位班主任带往形体教室。实验取得了成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自己选的课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逐渐扩展到二年级、三年级。

2004 年,我们又将二选一的走班扩展到三选一的走班:同时开设了“国际象棋”、“乒乓球”、“形体”三门课。在排课表时,将每三个班的这三门课并开并排,学生自主选择。轮到上“棋、乒、形”课的时候,三个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分别由三位班主任中的一位带往相应的教室去上课。

2. 第二阶段:在逐渐拓展体育类课程走班范围的同时,增加艺术类课程走班

2005 年,我们又在艺术类校本课程中推行了走班制:先在二、三年级试行,以后又拓展到四年级,分别开设了美术类的“纸浆造型”、“扎染”、“粘贴画”、“纸工”、“剪纸”等5 门校本课程。每两个班(或者3 个班、5 个班)、两门课(或者3 门课、5 门课)并开并排(因为当时二年级是6 个班,三、四年级各是5 个班),学生二选一(或三选一、五选一),进行自主选择。

体育类走班也逐渐拓展到4个年级、6 门课程:“国际象棋”、“围棋”(仅在四年级开设)、“乒乓球”、“篮球”、“形体”、“健美操”(仅在三年级开设)。同一年级并开并排的班级、课程,也都改为3或4 个班、3 或4 门课(因为一个年级的并行班达到7 个)。学生可以三选一(或四选一)。

3. 第三阶段:在逐渐完善副科走班的基础上,将走班拓展到主科

2006 年,我们在逐渐完善副科走班的基础上,将走班拓展到主科:开设了“英语阅读欣赏”与“英语基础”两门校本课程。学生二选一,每两个班(或者3个班)并排并开,由3 位英语教师分别为两个班(或者3 个班)的学生授课: 同时由两位教师在班级教室里上“英语阅读与欣赏”,一位教师在图书馆为各班选择“英语基础”课程的学生上“英语基础”(见图1)。图中A、B 教师是具有英语六级水平的年轻教师,C 教师是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或本班英语教师)。3 个班并排时,将图书馆改为三班教室。

4. 第四阶段:试行跨学科的校本课程的走班

2007 年秋季学期,为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 小时”,我们将棋类校本课程从体育类校本课程中分离出来,在体育类校本课程中增加“跳绳、踢毽”(简称“绳毽课”)这门课;而将棋类课程与其他学科、类别的校本课程并排并开。

试行跨学科走班制的校本课程是:“阅览”、“电影”、“国际象棋”(一、二、三年级)、“围棋”(四年级)、“电脑绘画”。学生三选一(或者四选一)。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课空间。

三、对走班制的管理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

⑴ 建立教科研管一体的校本课程组织机构体系(如图2 所示)

⑵ 建立各部门通力合作的联系机制

在小学实行走班制,遇到的困难要比中学多得多。学生年龄小,学校必须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走班上课。所以必须注意学校各部门间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相互配合。

一节课中,一个班的学生可能会分散在地下的乒乓球馆、操场、一层三层的美术教室、四层的图书馆、五层的棋室和形体教室等各个不同的地方,学校稍微有一点顾及不到,都可能发生大问题。这就要求教务部门及年级组的管理要非常严谨、到位。从各个临时教学班学生名册的编制,到每节课各个临时班学生的接送(低年级学生必须接送),以及课表的精心编排、教室和场地的安排等,哪一点都疏忽不得。

2.明确选班的原则

一句话,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走班的课程。“在单一国家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基本没有选择受什么教育的权利,教师点什么菜,学生就得吃什么菜,自己没有点菜的权利,因而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追求。”但在走班制的环境下,学生不仅成了点菜者,而且还有了在某种程度上修改菜单的权利,某些“菜”甚至由于学生不肯选而在菜单上消失了。比如我们原打算与“乒乓球”、“形体”并开的“柔力球”和“毽球”,就因为选择的学生太少而从菜单上消失。学生在上课一个月以后,我们还允许其做二次调整。

3.做好学习评价的管理

⑴ 建立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

① 所记门类统一。比如:学校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两套走班套餐,A、B、C 三名学生分别选择的是体育类、艺术类的如下课程(见表1):

在学生学期课程的评价中,统一记成“体育类校本”、“艺术类校本”,而不再细分小门。三人都各有两门课的成绩。

② 评价指标相对统一。不管学生选择套餐中的哪门课程,评价标准都要相对统一。主要评价指标如下:

第一,学习态度。主要考查出勤情况,以及是否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

第二,学习的进步幅度。比如:学生A 本来就喜欢国际象棋,在校外也参加过相关的培训,水平较高;而学生C 根本没有接触过国际象棋,没有任何基础,但其参加学习以后,积极性非常高,特别努力,课下还与人切磋,进步较快。尽管两人的国际象棋水平相差较大,但都可以被评为“优”。

第三,互助合作的情况。

⑵ 多元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

⑶ 注重形成性评价,简化终结性评价

⑷ 学校对各门课程、各位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

各有关部门对自己分管的内容进行评价。如教学部门对教案、教研小组活动记录、上课质量等进行评价检查,教务部门检查教师是否按时开课、学生的出勤情况,科研部门对其课程研究的内容、进度、阶段性成果予以关注。此外,学校还采取行政人员集中听课、随堂听课的方式,关注常态教学情况,进行相关的交流。

(编辑孙金鑫)

推荐访问: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