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3-05-23 19: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的筛选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提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对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在语文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信息筛选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信息筛选 策略

在现代文阅读部分,筛选信息的提法的出现,意味着阅读能力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的筛选对于搞好初中的应考训练乃至搞好初中阅读教学改革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信息筛选的现状及意义

1、信息筛选现状

筛选能力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面对读物中众多信息, 对其价值( 重要或次要, 有用或没用) 进行判断并决定取舍的能力。当今时代是知识骤增 、信息骤增的时代, 各种书籍报刊所刊载的信息, 如潮水般涌来。需要人看的东西太多了, 而允许人看的时间又太少了。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可能不遗漏或少遗漏应该吸收的信息, 现代人就必须要具备阅读的筛选能力。

然而, 长期以来,谈到阅读和阅读教学, 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我们也早已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 看作读懂文章的唯一标准, 看作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今信息社会中, 阅读及阅读教学如果仍然以文章学为唯一的理论基础,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现实生活中, 确有为了弄懂中心、结构、写法、语言而阅读, 但更大量的是另外一类阅读: 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是读物到底传达了哪些信息, 其中哪些是重要的有用的信息。即阅读的目的只是获取信息, 阅读的过程仅仅是区分、判定、筛选的过程。

2、信息筛选意义

现代文阅读中,明确筛选标准极其重要。所谓筛选信息,就是领会阅读的要求,按要求思考并解答问题。题型主要有:①要求从文章中直接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②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在若干选项中判断是非;③要求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语句等等。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有效率,才能准确。需求规定范围,即信息的筛选区间,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把握当前本选题,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找准研究的切入点。通过运用类比、演绎、归纳、分析、整理等逻辑学方法,结合多学科理论,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为了使现今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更加适应时代的进步要求,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信息筛选时的价值确定

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的前提是能够辨别文章中哪些是重要信息, 哪些是一般或次要信息。不具备这种辨析能力, 筛选信息就无从谈起。当然, 信息重要与否是相对而言的, 可能因文体而异, 也可能因阅读目的而异。因此, 文章的信息价值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

1、文体特点角度上确定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性文体、说明性文体、议论性文体三类。虽说表现形式多样, 但从内容看, 不外侧重写人、侧重叙事、侧重写景状物三类。阅读记叙性文体首先要弄清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读者弄清了这些要素, 就基本上掌握了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因此, 总体而言, 这六要素 就是该类文体的重要信息, 其余则是一般信息、次要信息。其次当然还应深入一步, 根据叙写的对象分别把握其重要信息。如果是侧重写入, 那么需要着重把握的应该是: 人物的外貌、言语、行动、心理, 人物之间的关系, 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 如果是侧重写事, 那么需要着重把握的应该是: 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 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感情; 如果是侧重写景、状物, 那么着重把握的应该是: 景物的特点, 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说明性文体是通过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原理、结构、功用等, 让读者增加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一种文体。因此, 这类文体的重要信息无疑就是被说明对象的上述特征。议论性文体是通过议论或阐述道理的方式, 论证或阐明某种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这类文章要解决的是“证明什么” 、“用什么证明”、“怎样证明 ”三大问题。于是, 与此相应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就成为议论文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阅读该类文体, 首当其冲就要提取这些信息。从文体特点出发确定信息价值, 由此获得的重要信息实际上就是文章作者所要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

2、 阅读目的角度上确定

判断文章中包含的信息重要不重要, 除了文体标准, 还应有读者标准。阅读本来就是一种再创作, 读者当然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目的来确定文章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 哪些信息是次要的。譬如: 为积累知识而读, 文中新知识就是重要信息, 早已熟悉的知识则是次要的信息; 为解决疑难问题而读, 文中涉及答案的内容便是重要信息, 其他内容则无关紧要; 为查阅资料而读, 文中所需资料就是重要信息, 其他资料则是无用信息。同一篇文章中同样的信息, 因阅读目的不同, 其价值也会有轻重之别。以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当读者的目的是撰写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五位青年作家烈士的专题报告时, 该文的重要信息就是文中有关五个青年作家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 当读者的目的是准备《鲁迅与青年作家》 的讲演稿时, 该文的重要信息就是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 而当读者的目的是写作有关国民党围剿左翼文化的研究论文时, 该文的重要信息则是文中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

三、信息筛选的策略研究

对现代文的阅读, 筛选文中信息是指在把握文章层次结构及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文章的阅读目的辨识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 辨析最能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试题常常以主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 包括以下几点:①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③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如何准确地筛选文中信息呢?

1、 根据语言标志获得信息

阅读一篇文章, 要迅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所需要的解题信息, 就得避免盲目, 抓住语言标志是一条有效途径。中考要求我们筛选某种或某类信息, 即使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阅读那么长的文章也一般不会让考生半天还摸不着头脑。阅读材料往往在某一点上有一条线(也可以称之为信息筛选线)连贯全文。这条线就是语言标志。它可以是某类词语, 也可以是某类句子。这些标志可分类为主旨标志、结构标志、逻辑标志、论据角度标志、论述角度标志等。根据命题要求抓标志, 既快又准。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标志, 但却发现有很多重复语句(或大意相近的句子), 我们就应该抓住不放。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往往是体现全文的主旨关键句, 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有意强化, 我们捕捉主旨或根据文章的主旨来解题, 自然应抓住不放。

例: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问题:作者提出:“然而,在这样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课文中找出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 该段的后两段从“从古以来”和“现在”两方面举了事实论据。 可见,“从古以来”和“现在” 起到了提示的作用。文中提出的论据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和“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

2、根据结构特点确认信息

我们捕捉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点通常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一般来说, 在通读全文的条件下, 有如下地方要引起我们注意:①反映主旨的信息在开头或结尾;②有关论据作用的信息也在开头或结尾;③判别局部内容的信息在近邻(即题点的所在地方附近), 从上文或下文中寻找。人们常说议论性、说明性文章开头段结尾段和过渡段非常重要, 作者常常在这些地方提示文章或层次要旨, 记叙性文章常常在文章结尾处议论抒情,这是我们获得有关文章主旨信息的关键所在。

3、根据提示语破译信息

指示语是文章中主要起结构作用的一些语词。尽管这些语词本身并不能提供实质性的信息, 但它们能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楚地显示出来。不仅如此, 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 指示语还能发挥它的提示作用。因为在这些指示语的后面, 紧跟着的往往正是作者要交代的关键内容, 传递的重要信息。学生如能在此处顺藤摸瓜, 提取文段的重要信息就可能得心应手。

文章中的指示语林林总总,可以发现有助于读者获取重要信息的指示语大概有三种类型。

①用以提示层次结构或语序关系的指示语。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还有“第一、第二、第N”,“其一、其二、其N”等。这些语句和词语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中国石拱桥》:“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 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建成的桥, 用料省, 结构巧, 强度高” 紧接在“首先 ”、“ 其次“ 后面的同样也是文章的重要信息。

②用以提示作者观点、态度的指示语。如“我( 则)以为 ”、“我想…… ”、“ 更重要的是……” 、“ 这就是我所说的……” 等等。例如《从三到万》 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 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人们大都当做笑话, 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则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这处的指示语所引出的作者观点无疑是文章的重要信息。

③用以提示总结归纳的指示语。如“ 总之 ”、“ 总的说来” 、“ 综上所述”、“ 整体而言” 、“由此看来 ”、“ 一言以蔽之” 、“ 本文旨在 ”、“ 因此 ”等等。例如《人类的语言》 :“ 总之, 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 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再如《哥白尼》 :“ 因此, 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 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这几处的“ 总之 ”、“ 因此 ”, 其后的文字, 显然都分别传递了所在段落甚至是全文的重要信息。

4、根据文章段落详略提取信息

阅读文章或段落时, 要让学生学会抛弃 , 大胆跳过一些相对不重要的东西。即在不影响把握文段主要意思的前提下, 从目光中略过部分词句甚至段落。例如:

①常常听说, 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流行着“中国热”。②如最近在海湾危机中, 美国军队中兴起“孙子热” , 军官们几乎人手一册研究孙吴兵法, 对交战韬略中的“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一说,极为称道。在别些国家还有“ 京剧热 ”、“ 昆剧”热 、“ 中国武术热 ”、 “ 《易经》 热” 、“ 珠算热” 、“ 中国象棋热”、 “中国烹饪热 ”、“ 三国热 ”等等。③这些“热 ”, 有的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艺术, 有的是追寻健体强身之道, 有的则想在企业管理上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句② 是举例的内容, 是句① 所论观点的例证, 忽略后不会影响本段中心意思的表达, 属于次要信息, 可略过。句①③ 是本段表意的中心所在, 自然也是重要信息所在。

有关筛选信息的策略,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很少有单独使用的时候,一般都是综合使用的多。各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得越熟练,筛选信息就越快。

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假如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语文教学的筛选策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语文将是一门随时陪伴在身边的学科,而不再是抽象的语言文字。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熟悉语文,学好语文,培养言语理解和组织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挖掘语言知识的生活内涵。

参考文献:

[1] 唐惠忠. 2006高考备考攻略(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应试点拨[J]. 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6,(Z1) .

[2] 王帆. 如何辨别筛选文中的信息[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19) .

[3] 刘占泉. 地到无边天作界——谈信息筛选的充分、有序、适度

及其他[J]. 语文建设, 2007,(12) .

推荐访问:筛选 初中 现代文 教学策略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