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弈活动:大班幼儿抗逆力培养载体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时间:2023-05-23 18: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下棋的较好阶段,其中6岁为最佳阶段,6岁前后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时其理解力显著提高。这时教他下棋,还可以更多地进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下棋有很多好处,下棋可能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在对局中判断先走哪个再走哪个,哪一方占优,自己这一方有没有危险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判断力。下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曾经用过的招术,再用,他能看得出,这便是一种记忆。下棋还能锻炼孩子思维的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当然,下棋只是作为一种棋弈游戏,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对于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娇生惯养的现代孩子来说,它能做到的还有一种独到的功能就是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能拥有一份输的起的精神,提高孩子面对困境的抗逆力。

基于以上课题背景,为全面挖掘棋弈游戏中的价值,系统地开展有趣的适宜5~6岁幼儿的棋弈游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问题行为,培养乐观开朗、聪明坚强的下一代,我们确定了“基于幼儿园棋弈游戏培养幼儿抗逆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践探索。

1.2研究的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逆力研究逐渐增多,目前抗逆力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话题。

1.2.1抗逆力是可以测量的

美国加州健康儿童调查表是在抗逆力测量中被公认为比较好的抗逆力评估量表。[7]加州抗逆力测验将抗逆力分成外在保护因子和内在保护因子两个部分。内外保护性因子得分越高,抗逆力也越高。

外在保护因子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同伴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还包括:①关心的环境,指至少有一位成人了解关心并支持他。②积极的期望,指有人经常与个体交流,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诉其将来会取得成功。③有意义的参与机会,指个体能够参加一些活动,并有机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

内在保护因子包括:①社会胜任力,指有效地与人交流的能力,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对他人表示关心、回应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三个子维度: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感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②自尊和自主性,指自我认同和自我效能感,其下包含两个子维度: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和自知力。③目标感和有意义的感觉,指相信自己的生活既是与他人一致又是独特而有意义的。

1.2.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1.2.3当代儿童游戏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游戏中也有潜意识的成分,并且儿童在游戏中是本着唯乐原则,即一切以得到机体的快感为主。儿童在游戏中是把游戏的愉快考虑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够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儿童游戏目的是为了在游戏中取利一个主动地位。弗洛伊德认为“这是由于某种要求控制他人的某种本能引起的,而这种本能不以记忆本身是否愉快为转移的”同时,所有的游戏都受到一种愿望的影响,这种愿望始终支配着他们,那就是快快长成大人,以使能做大人所做的事情。这里提及的“棋弈活动”,亦是指棋弈游戏。

1.3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3.1棋弈: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受欢迎的博弈活动之一,被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棋弈从形式上来说,具备了以下一些特点:①参加者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②每一次游戏都需要两个或以上同伴共同进行;③游戏中会出现胜负;④游戏中都有一定的积极约束。

1.3.2棋弈活动:特指以5-6岁中大班幼儿为对象在幼儿园开展的棋弈游戏活动,它选择了适合幼儿阶段孩子进行的棋弈内容,以各种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棋弈活动产生兴趣,发展思维,获得愉快体验,同时它更注重的是棋弈活动的教育功能及在棋弈输赢过程中使幼儿养成正确竞争意识,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并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等蕴涵的教育价值。

1.3.3抗逆力(resilience):物理上,指物体受到另一物体压迫时的恢复能力。在心理学上,台湾学者称之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之为“抗逆力”、“压弹”,大陆也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大致相当于“挫折承受力”、“耐挫力”等概念,是指一个人在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摆脱挫折的打击,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

推荐访问:大班 载体 幼儿 培养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