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探索

时间:2023-05-23 12:12: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校外临床实践基地,促进医学生参与到社区卫生实践,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医患沟通与人际交往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创新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社区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65-01

按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医学生除了要求完成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鉴别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力,懂得预防疾病、家庭和社区健康服务应用的综合医学人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已是大势所趋。

一、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主动适应适应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内涵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布局,形成多元化的一线应用、落地生根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1]。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校外临床实践基地,通过搭建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开展社区走访、居民建档、健康评估、义诊宣教等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医学生参与社区卫生实践,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区护理、临床用药等相关课程知识及实践应用,增强社区保健、预防技能,疾病防治合一的能力。

1.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的环境,增强对医生职业特点的直观认识,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更加紧密结合,锻炼学生初步的临床思维,并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沟通能力[2]。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独特的情感教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观念、基层服务意识和对医学知识的求知欲及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是对学生临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医院实习环节的有力补充。

2.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社区入户实践调查、随访、建档等,深入居民生活,充分体会到病人的痛苦,从而能有效地理解“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理念。

3.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共建医疗教学资源平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提高社区医生教学能力,促进社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研究结果

1.建立了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六位一体”的服务,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培养医学生基层社区服务意识,掌握相关社区工作技能。

2.共建社区义诊、健康宣教服务平台

以服务社区居民卫生健康为切入点,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活动。组织已有一定医学生与专家、教授到社区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及健康宣教;对居民接受卫生服务情况、社区人群疾病情况展开调查;对各种常规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向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培养学生沟通和如何进行社区服务的能力,提高对临床疾病的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发散的能力。

3.共建医疗教学资源平台,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3.1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激发教师以身作则、规范教学的动力,主动研究怎样去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關医学知识、规范临床技能操作要领,从而带动教师去认真思考、探索与实践。

3.2通过聘请社区高年资医师来校授课,能更好地将课本知识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授,有利于引导学生临床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

3.3通过开设特色专业课程,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社区提供包括中西医结合、康复保健、心理咨询等相关社区卫生服务。双方医疗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能有效地促进双方在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共同发展。

3.4健全了实践教学的基础和条件,完善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合理的、有效的临床-社区实践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校外医学实践教学模式。

三、讨论

1.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让社区服务中心参与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构建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实践体系,共同实施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使学生了解居民健康情况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增强学生责任感,培养预防、群体和环境观念,学会应用预防医学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有关常见疾病。对今后工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2.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一种独特的情感教育,学生通过社区入户实践调查,深入居民日常生活,充分体会到病人的痛苦,从而能有效的理解“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理念,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较为深厚的感情,让学生动手机会增大,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施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观念、基层服务意识、对医学知识的求知欲以及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

3.通过建立校外社区临床卫生服务实践基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鼓励学校教师多参与社区医疗,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同时,鼓励社区医生到学校参与授课,通过组织理论教学、实验带教、科研互动等方法提高社区医生教学能力,促进社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4.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开展多方向合作,推到基地的成果建设,联合开展医疗技术协作、课题申报、科研成果转化等,推动双方共赢,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5.通过建立临床-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创建了基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努力建设成为广东省具有区域特色的大学生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对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医患沟通与人际交往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创新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大伟,刘岩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医学,2015,36(06):1271-1272.

[2] 邓美海,王天宝,伦丽仙,等.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索[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4):52,55.

推荐访问:胜任 导向 临床 构建 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