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3-05-22 11: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平台,新媒体在思政课中的运用,有助于克服传统媒体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有限性,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为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但在构建新媒体平台的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中,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依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借助新媒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内容、方式、方法,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6-000-02

一、引言

新媒体是区别于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一种新型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等提供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促进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方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了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新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方式,从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学生。二是新媒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粗放型授课向精细化教学转变,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近期学生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事件以及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备课,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三是爱国主义教育作品的宣传从单一的教材向多媒体方向转变,在新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呈现出多种多样,图片、电影、微视频等信息载体以更加学生课堂与生活。

2.新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平台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设计仅限于对政治、历史、人文、民主、法治等方面的讲述,单一的通过教师授课将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新媒体时代,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涌现,如易班、微课、慕课、网络课堂等,这些新教学手段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爱国主义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平台。教师可利用微博、微信推送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文章、作品,实时转发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或者通过互联网开展爱国主义知识竞答等活动,将爱国主义信息潜移默化地转移给学生。权威性的新闻客户端实时传播全方位新闻快讯,满足了一些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的需求,加大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力度,引导当代受教群体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例如“在2014年春季新増课程中,出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也成为全国首门试水‘慕课’教学的思政课”。

(二)新媒体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1.信息传播途径的变化冲击教育方式的改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海量数据快速传播,现代学生形成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阅读的习惯,这些都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的零碎化、多样化,对传统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信息传播途径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师生结构的重新塑造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学生从被动地接收信息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师生关系中合作性凸显出来,逐渐实现了“去中心化”。加之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对社交媒体的充分使用,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思维路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价值体系多元化影响核心价值的塑造

多元化的价值体系通过网络遍及全球,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不断动摇着当代受众群体的社会主义爱国信念。网络上充斥着拜金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不良信息的传播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条件下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三、新媒体条件下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爱国主义既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国家意识,又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高校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学生认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内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行动,其实效性的实现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同度与情感依存度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程度的变化。新媒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已经承担了重要的平台,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生活的变革者。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新的环境下,多元化的信息传播也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带来一定挑战。当前大学生校园生活与新媒体融合度比较高,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引起了一些不良现象,不能充分了解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正确地看待新媒体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调整。在传播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堂的学习作为学习知识的主渠道,对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更为关注,且易于理解。一方面学生乐于接受新媒体平台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还不够理性,在爱国主义的认同度、情感依存度中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主渠道与新媒体平台融合度

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以老师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单向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爱国教育模式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所在,无法开展针对性精细化教学,只能采取粗放型大面积知识集体灌输的方式。同时,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单一地呈现在纸质课本中,缺乏生动直观的表达。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改变了单一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也改变的教育模式,拓宽了教育渠道。但是,课堂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的主渠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进行了一定的变革,并且处于不断创新和探索的阶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方式偏單一,教育内容不够多元化、教育实践较少,教育渠道拓展有限,这些依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实现的制约因素。如何打造课堂主渠道与新媒体以及线下线上活动的相结合,拓宽授课方式、实现二者的相融合,成为提高实效性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教师媒介素养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引导结合度

在新媒体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爱国主义的效果,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的主体,更是利用新媒体传递爱国主义理念的发起人,要想真正地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理念首先要重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提高,要积极主动学习,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和教育能力,克服自身不足,通过自己的言行做大学生的榜样。

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者,承担者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爱国情感,这对高校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的提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学生面对网络、手机、自媒体等开始自主、有意识地获取知识,不再简单地通过课堂学习进行输入输出。但在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对于媒介的利用、对于学生的引导,还处于较不完善阶段,这也直接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现。

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一)新媒体资源的整合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实行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既要发挥线下实际教育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真实体验功能,又要发挥新媒体的丰富功能。高校要建立极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扩充学习专栏,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大学生的真正所需,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点击网站,更可以把具有较高爱国意义的影视作品、歌曲动画引入网站建设中,把大学生的被动教育变成主动学习,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还要重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强化高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力度,不断拓宽教育的渠道,通过编制专门的爱国主义专题的推广,提升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度,加深大学生与校方之间的沟通,了解大学生的真正需求。充分利用好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动态,及时分享爱国主义的相关视频、图片及音乐,不断满足师生的心理需求,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注重手机功能的开发,研发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APP,将红色影视、歌谣、小说融合在APP里,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查看。更要积极净化新媒体爱国平台,对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要积极引导、扶持,强化对网络的监管,完善信息筛选,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网络平台、知名专家及时剖析发生的事件,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当前事件,逐步养成独立判断的能力。

(二)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

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我国古、近代相关爱国主义文献的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变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并发挥新媒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明确新媒体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程中充分提高大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彻底放弃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新科技、新理念发挥其优势,为教育服务。教育者更要重视自己的教学技能的提高,掌握新技术、新理论,并有效地融入教学课堂中,发挥新媒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广泛利用视频、音乐、动画等新媒体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时代不断发展变化,要使教育者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和培训,高校要为教育者培训提供稳定的保障,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教育者运用新媒体的技术,这样不仅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提升自我,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教育者掌握好新媒体可以把新媒体当成一把教育的利器,反之有可能影响整个的教育工作。

(三)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和教育者发挥主体的作用,还需要社会及个人的努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素养的养成与提高,积极利用校园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能在新媒体中认清自我,正确地辨别对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交际能力,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学校还要充分挖掘“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宣传片等形式普及新媒体的各类知识,使其在生活、学习中可以正确地运用新媒体,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还要积极学习与新媒体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懂法,不断补充自己知识,增强法律思维,还要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种信息,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新媒体及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要以身作则文明上网,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丰富了教育形式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的路径,需要我们提升教育平臺与新媒体的融合度,探索创新性的教育方法、模式、理念,通过教师媒介素养、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认知能力,提升爱国主义认同度、情感依存度,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超.接纳与认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态度——基于对上海6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J].探索,2015(02): 136-140.

[2]习近平寄语新媒体[EB/OL].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7/ 02/19/ARTI3AhFJzVtVujQkrnhn6sT170219.shtml.

[3]刘韵清.论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8):27-32.

[4]吴佳伟.论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J].读天下,2017(4).

[5]刘熠.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5).

[6]胡继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教育 实效性 高校 媒体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