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3-05-20 20: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n۾|^ۏum5N4ӏ4im4m5m5_t]Mw
㞿_ym5}M箼_u_iivMvMxuMvם]]^5]i]?iO4ݴ}}}x׭}v㝵nv5馞tMxM4}׽?iMxZ报告》。

图22013年台资在大陆投资动机比例

从2013年对客户投资动机调查中可以发现,以利用大陆廉价劳动力、低价土地成本和原材料为主要投资动机的企业所占比例已明显降低,以寻找当地市场发展潜力为投资动机的企业所占比例上升至第一位,占比达到2894%,将大陆市场视为公司全球战略组成部分,配合公司整体运营策略的投资动机占比达到1897%,上升至第二位,配合客户以及上下游厂商之间伙伴关系亦成为影响其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随着大陆服务业的开放和台湾投资行业向服务业的倾斜,台资开始向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转移,虽然这些地区存在着经营成本高等问题,但其经济发展程度高而累积的内需市场吸引力,是其他区域不及的优势。同样,京津冀三地巨大的需求潜力也会吸引大量台资入驻。数据显示, 北京、上海是台商设立营销中心比重最高的区域,比重分别是6522%和6479%,在北京设置营业总部的比重达到4348%,[1]61台商已开始在京津冀地区重新布局。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台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以开发当地市场发展潜力为目的的投资,必然会选择收入较高、消费水平较高、市场潜在需求较大的地区进行投资经营,以便更好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获得市场份额。服务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提供服务的台资企业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市场、接近客户,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份额。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在大陆地区创建了第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共同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三个地区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的局面,减少了省际间经济发展壁垒,区域内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集聚的科技力量、不断上升的人均消费水平都为台资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生产角度讲,台资可以充分利用三地产业发展特点,重新进行产业布局。企业可以利用天津自贸区优惠政策集聚优势、地理优势和制造业基础优势,北京的研发优势、服务业发达优势、国际交往中心优势,河北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华北地区潜在需求优势等,构建较完整的产业链和国际发展通道,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确定在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最佳战略。

从需求角度讲,面对外需持续疲软,大陆已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国内需求发展,希望以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内需大市场,2014年京津冀三地GDP总量达到664789亿元,占全国的104%。①京津冀三地不仅自身市场巨大,消费能力强,需求层次多,而且京津地区总部企业集聚,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都要从总部所在地获取,使得京津冀地区内需巨大,不仅是对生活服务业的需求巨大,总部经济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也提出了巨大需求,为台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台湾的批发零售业借助大陆内需市场发展已开始大量进入大陆,其他服务业也积极在大陆寻找市场。

(三)两地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创造了新的合作机会

近年来,台湾将绿色能源、生物科技、观光旅游、健康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六大新兴产业视为重点发展产业,[7]这些新兴产业与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的产业有着非常良好的结合点。对台资来讲,京津冀地区的这些新兴产业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还有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更有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双方企业可以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创造合作共赢局面。

①作者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是北京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大量外资已进入该领域。《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将以文化传媒、创意设计、旅游休闲等产业为重点,聚焦内容原创、投资交易、体验消费等高端环节,推动文化传媒、信息服务、数字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发展目标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不谋而合;北京中关村园区高科技企业在绿色能源、高效节能产业发展上已具有一些优势,且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两地企业可以利用北京高端人才和技术集聚优势,联手攻克技术难关,共同进军国际市场;随着北京人口老龄化急剧发展,对健康养老医疗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加剧,为台湾健康照护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台湾服务业提供了新机遇

2015年以来,北京市成为大陆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开放试点领域、开放措施和相关政府管理政策,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北京在民用航空业、金融保险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新的机会。

台湾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其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60%~70%之间,在金融保险业、商业服务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2013年中国大陆与台湾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涵盖了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运输、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开放承诺,大陆对台开放承诺80条,其中78条超出了大陆在世贸组织的承诺水平。若该协议付诸实施,会帮助台资更好地开拓内地市场,但台湾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阻挠使得两岸企业错失发展良机。而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为台湾服务业进入京津冀地区提供了新的机会。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开放领域,也进一步简化了政府管理措施,政府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外资管理、人员引进、办事流程和时限等方面做了大幅调整和简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便利和规范了外资企业在北京的生产经营。

以台湾金融保险业为例,台湾一直是亚洲最饱和的银行市场,有限的市场使得台湾银行同业竞争十分激烈,过去10年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645%,企业不得不通过开发岛外市场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台湾对大陆以外地区的投资存量中约有44%以上为金融业投资,对大陆投资中,自2011年以来,金融保险业投资占比迅速上升,2013年上升至行业首位,占比达到2068%。[1]截止2014年10月,共有11家台湾地区银行在大陆设立分行,其中6家可以从事大陆台资企业人民币业务,3家获准筹建同城支行。[8]北京现有台资金融机构代表处16家,其中合作金库有望成为第一家升级为分行的金融机构。总体来讲,台湾和京津冀地区在金融机构设置、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合作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表题表3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主要领域及措施序号进入领域措施1建设工程设计取消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工程设计业绩要求。2民用航空业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取消中方控股的限制。3文化娱乐业文化娱乐业聚集的特定区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在北京市区域范围内提供服务。4金融业符合相关法规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5保险业允许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0%)。6商业服务业(征信)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港澳服务提供者先行先试)。7商业服务业(会计)允许符合条件、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港澳专业人士担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8商业服务业(人才中介)在中关村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拥有不超过70%股权。9旅游业扩大中外合资旅行社出境旅游业务试点,支持在京设立并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游业务。10商业服务业(医疗)逐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调整审批权限,便利投资者申报。资料来源: 北京商务委员会网站:

为数不多的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在股权基金、创新型交易市场、融资租赁、产业金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优势。这些金融中心的创建和金融改革既为台资银行创造了市场,也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用武之地。虽然台资银行在规模上无法与大陆银行匹敌,但在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台资金融机构既可以与区域内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协作创新、发展壮大,也可以为大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作出相应贡献。

(五)京津冀地区为台资提供了开拓新市场的通道

为了生存发展,台商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这些新的市场不仅包括大陆中西部市场,还要借助大陆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

从地理位置讲,京津冀地区在“一带一路”和中西部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位于华北地区,对大陆中部和西部、东北地区起着辐射作用,一直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融合、进行对外贸易和交流的重要通道和中心枢纽,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拥有畅通的物流网络,天津是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北京则是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集散地。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作为亚欧大陆桥运输最近的东部起点,目前天津可以通达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北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陆丝路”东端与“海丝路”北端的交汇点,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起点之一,拥有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三条内陆过境集装箱班列运输通道,大幅缩短了亚洲货物运抵欧洲国家的时间。

台商在大陆中西部投资较少,随着国内经济布局的重新调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引致的对资本和技术的需求,使得台商可以在中西部地区找到更多发展机会,台商进入京津冀地区后,可以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开拓中西部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涉及65 个国家,总人口约44 亿,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较快、市场潜力较大、潜在经贸投资机会较多的区域,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大陆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贸易方面提供了新的扩张机会。一直以来,台湾与西亚、中欧及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较少,对这些国家的市场环境较为陌生,需要借助大陆力量搭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关系,[4]台湾不仅要通过水上通道建立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联系,还要关注陆上通道带来的机遇。进入京津冀地区后,可以顺利进入“一带一路”陆上通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分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商机、优惠政策和建设成果。

面对京津冀地区潜在的巨大需求和来自当地市场强有力的同业竞争,台商应充分认识到获得企业核心能力是应对竞争的最佳方式,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就企业自身来讲,要加大研发投资,加强人才引进,引入新的营销战略,制定合理发展规划。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市场开发,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政策优势,建立推动两地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一)深入进行市场调研

对台商来讲,进入京津冀地区既意味着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意味着要面对激烈竞争。与京津地区大量密集的国有企业、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台资企业规模较小,无法与这些大型企业抗衡。台商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加强市场调研和开发,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首先,加强市场调研和双边沟通。台商要做大量市场调研,认真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潜在需求、市场规模、竞争对手等,做好自身市场发展定位;积极获取合作信息,目前京津冀地区每年都通过综合论坛和相互拜访等多种方式,对产业合作、城市发展交流、区域经济交流和青年人才等话题进行商讨和合作,台商要主动参与交流,表明合作意愿,积极寻找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目前京津冀各省市给予台商的特殊优惠政策开拓市场。

其次,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发市场应对竞争。台资企业规模较小,但在一些细分市场的精细化生产和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台资企业在科研成果商业化转变方面的能力,在电子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在医疗养老运营方面的经验,部分行业在京津冀地区已形成的小规模集聚,都可以成为其寻找合作伙伴、开发市场的优势。

最后,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台资对市场的调研和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京津冀地区,还要关注大陆中西部地区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潜在商机。借助在京津冀地区的投资拓展华北和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陆上通道,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二)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

在台资对大陆发展最关注的事情中,协助拓展当地内需市场(4822%)、减少双边投资贸易障碍(3738%)、取得融资(3625%)[1]92成为台资关注焦点,台资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各种优势帮助其发展。

目前京津冀地区获得了很多国家政策支持,天津自由贸易区在外资管理、外贸管理、跨境电子平台、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方面都可以享受较好的优惠政策;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进一步放松了对相关领域的准入政策,并在不断简化外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获得了不少商机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优势为外资提供了更多机会,也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经营环境。台资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获得发展先机。

京津冀地区产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台湾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契合,奠定了双方共同合作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地区是国内高端人才和技术最为密集地区,产业门类中既有高端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科技业,亦有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有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也有中小型企业的集群,为台资提供了充足的选择和较多的市场机会。

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台资要充分利用该区域潜在需求优势、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优势、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等,以京津冀地区运营为基础,积累管理生产营销经验,借助区域内企业总部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层次分明的制造业集群,将产业链向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扩展,深度拓展延伸产业链,借助巨大市场规模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同时,抓住开发“一带一路”的商机,深度融入沿线国家的开发建设。

全球价值链的重新布局对各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相对而言,台湾和大陆企业都处于价值链低端。在新的竞争方式下,两地企业需要携手合作,借助京津冀地区及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所带来的充足资源、巨大市场和融入世界经济的联接点,抢先构建并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在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价值链建设方面获得先机和发展主动权。

(三)加强金融合作

京津冀地区的台资企业缺少来自家乡的资金融通和服务,需要从当地获得相关金融服务和保障,但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获得授信能力有限,严重影响其融资能力,因此,应尽快采取多种措施深化双方金融合作。

通过双方银行合作,信息互通共享以降低风险。大陆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合作或银团贷款,利用台资银行了解台资企业背景及总部财务经营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风险,利用大陆金融实力为在京津冀地区的台商提供足够资金支持;积极谨慎推进金融创新,利用新的中间业务发展、担保公司建立及金融产品创新减少台资企业缺少财产抵押导致的融资难问题。随着融资难度的减少和内地银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极大改善台资企业经营环境,吸引更多台资企业进入京津冀地区。

政府要为台资金融机构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提供适当优惠政策,建立系统性扶持政策,吸引台湾金融业资本进入京津冀地区。要促进两岸金融合作和经贸合作的升级,支持鼓励台湾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京津冀地区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在京津冀地区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或后台服务中心,鼓励台资金融机构参与银团贷款、资产交易、融资租赁等活动。与台湾银行合作开展各项中间业务,鼓励台资金融机构在区域内成立信用担保公司,在产品担保、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融资方面开展合作与创新,大力发展两岸金融服务贸易。

(四)加强研发合作

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调查报告表明,大部分台资企业研发主要集中在总部,多数服务业企业在大陆自行研发比重低于40%,只有资讯及通讯传播业、金融保险业、艺术娱乐休闲业在大陆的自行研发比重超过50%。[1]许多台资企业将核心研发功能保留在总部以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在大陆投资建设的研发机构有限;而且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研发中心多依附于当地生产供应链关系,与当地研发中心和院校合作较少,没有突破性创新研发成果。

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北京和天津具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储备,许多跨国公司将其全球研发中心设于此,台商应充分利用京津地区的研发优势,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获得高科技成果。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融合是京津冀地区和台湾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的良好机会,通过直接投资、合同管理、技术授权、联合开发、与科研院所合作、甚至建立产业联盟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科技资源开展合作研究。整合两地科技人力、关键技术、管理经验在互补互助的基础上形成新竞争优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将科技能力转换为经济竞争力,两岸企业合力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进军,抢先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两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五)加强两地沟通协商作好长远规划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经济合作出现了泛政治化,政治局势的变化会导致两岸经贸合作的复杂化,岛内经济持续疲软的状态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种状态下的合作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交流,通过官方或民间的对话互访加深了解。强化两地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深入解析台湾经济疲软原因,了解大陆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参与大陆经济建设是台湾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动力,但仍需要进一步作出令人信服的阐述和解释。要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政策的透明度和制度化,消除台商疑虑,减少合作双方对未来合作前景不确定的担忧。

目前,京津冀地区对台资的吸引还处于简单的招商引资阶段,台资亦只是在寻找新的市场,双方产业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两地要在如何利用双方优势互补,如何增强合作互信,在合作方式、模式上大胆创新,共同投资、研发、开发国际品牌,在促进双方共赢、完善全球价值链建设、完成产业升级等方面深入探讨,作出长远规划,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1]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 《2014年对海外投资事业营运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2015年。

[2]林纾:《后ECFA时代台湾工业转移与大陆承接对策》,《经济地理》 2012年第7期。

[3]刘金兰、张敏:《后ECFA时代加快提升两岸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国际贸易》 2015年第9期。

[4]朱磊:《两岸关系进入“新常态”》,《亚太经济》 2016年第3期。

[5]朱正浩:《ECFA背景下浙江省承接台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迁移的动因、模式与对策》,《科技研究管理》 2013年第16期。

[6]唐永红、王勇:《海峡两岸自由经贸区对接合作研究》,《台湾研究》 2015年第3期。

[7]张冠华:《两岸产业合作的回顾与前瞻》,《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

[8]陈丽丽:《两岸产业合作成效评估及路径选择研究》,《亚太经济》 2015年第1期。

推荐访问:台资 对策研究 京津冀 地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