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开拓

时间:2023-05-20 10: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蔡春,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8年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天津财经大学李宝震教授。攻读审计学专业,199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母校西南财经大学任教至今。1992年破格由助教直接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西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1996~1997年,作为公派高访学者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国际会计中心访问研修学习一年,1998年,被中国审计学会推选为全国12位审计名家之一。蔡春教授曾先后担任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副主任、会计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研处处长,兼任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审计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内部审计师协会副会长、国家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蔡春教授目前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与教学领域集中于审计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研究方法论以及西方会计审计前沿。蔡春教授治学严谨,造诣深厚,他长期从事审计、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Managerial Auditing》和《审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0余项。

蔡春教授在审计理论结构方面的研究被权威人士认为弥补了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一大空白,标志着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被学术界誉为“我国审计学术研究领域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他在著作《审计结构理论》中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研究审计理论首先需要研究进而揭示审计理论之内在结构,只有揭示了审计理论结构并将其他审计问题的研究纳入该理论框架中来进行,才能创造出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审计理论;审计理论结构是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审计理论结构是审计理论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根据,也是审计理论发挥其作用的内在根据;审计本质上应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其特殊性有:第一,审计控制是一种独立的、间接的控制。第二,审计控制的对象是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或状况),目标是保证受托经济责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第三,审计控制的主体具有双重性,由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共同组成;审计本质是整个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基点;审计理论结构由“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信息”、“审计规范”、“审计控制手段与方法”六个要素组成。这些观点赢得了审计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蔡春教授围绕审计理论结构开展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审计基本理论研究重点和方向的转移。

蔡春教授在审计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提出的一系列个人独到见解,在我国审计与会计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并被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概念和观点包括:关于“受托经济责任”的概念;关于“审计本质与功能的特殊经济控制观”;关于“审计目标与前提的受托经济责任观”;关于“审计基本假设的五项假设观”;关于“建立利润目标导向观与投资报酬率导向观相结合的新型绩效审计”的观点;关于“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拥有审计权”的观点;关于“建立以经济权力审计控制为重心的审计理论体系”的观点;关于“构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观点;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观点;关于“经济安全审计”的观点;关于“免疫系统”观下审计的本质与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观点。近年,蔡春教授围绕“现代审计功能拓展与创新”这一主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出版系统学术专著,在创立“现代审计功能拓展与创新”这一新的特色研究领域方面初见成效。

推荐访问:求实 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