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

时间:2023-05-18 16: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死亡是信仰关注的一个主题,信仰出于对不朽的追求消解了对死亡的恐惧,信仰信徒更容易形成超脱的死亡观。各种信仰都通过临终法事对于自己的信徒进行临终关怀,通过相应信仰仪式解除其心理的痛苦或重负,使其以平和、超脱的心态迎接死亡。信仰的死亡观对于临终关怀是一种有力的心理支持。因此癌症患者因病痛皈依信仰的情况较常人为多。合理利用宗教对死亡的从容态度及来世观念有助于临终病人对死亡采取从容平和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的开展。

关键词:信仰;临终关怀;生死

信仰作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人类文化、社会生活、社会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信仰超自然的神灵,强调有灵论、宿命论、唯心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医学的发展也曾在其束缚下长期停滞不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医学与信仰又有着多维的关联,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因此,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作为医疗环节中的临终关怀,是对无望救治的患者进行临终照护。临终过程中患者多经历肉体和精神双重痛苦,临终关怀目的是减少痛苦和提高生命质量,而非延长生存时问。

一、不同信仰对死亡的认识

人总是要死的,而人又总是恋生惧死的。无论曾经是显赫还是平庸,是软弱还是强大,是善良还是邪恶,当面对死亡之际,都无一不感到恐惧、痛苦、绝望和崩溃。然而,实际上,任何临终者与家属都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这个阶段。如何智慧地、平和地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尽量减少各种的伤害,这对于临终者及其家属,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信仰文化中有许多超脱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因对耶稣和新约看法不同而产生分歧口,但对旧约看法基本一致,对死亡有相近的观点。都承认上帝造人,死是受到上帝召唤去接受审判,是一种赎罪的形式,通过赎罪才能踏入天国。

伊斯兰教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且死后将经由真主审判。故穆斯林坚信死亡不过是回归真主怀抱,来世审判的过程,不仅能节哀顺变,甚至不允许丧葬仪式上嚎啕大哭或捶胸顿足的举动。

基督教认为人由上帝所创,而人因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身负原罪,在基督教义下,人的一生是赎罪的一生,其灵魂在死后经由审判进入天堂灵魂方能解脱。这种将生死看作是上帝的创造和赐予、通过行善摆脱原罪并进人天堂的态度,让信众对生死抱有豁达的精神,更加注重临终时的生命质量而不是长度。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及其生死观便根植于中国社会。儒家敬重生命,且避讳死亡。其核心是通过尊严的死亡成就思想的不朽,儒家追求的依然是生命。在儒家理念潜移默化下,“好生恶死”成为儒教临终关怀的真实写照。因此,儒教的宗教包容性为融合其他宗教理念、实现临终关怀文化的本土化乃至普及提供了可能。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信仰,崇尚自然,珍保生命、长生久视,在对待死亡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均统一于道,而生生死死亦然。坦然、平和、安祥、积极、满腔热情地接受死神的挑战,让生命的末路上充满笑声和阳光,无怨无憾,这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佛教的苦谛”是超脱“苦难”的智慧,是释迦牟尼的终极关怀。释迦牟尼认为,世间充满苦,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历程。世人所体会的幸福与欢乐,只是现象、偶然意义上的,是变动不居和虚幻的。死亡才是生命的必然归宿。

由上可见,西方信仰认为人从死亡中解脱更多是借神灵的外力,而东方信仰更倾向依靠自力得以解脱。

二、世界主要信仰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世界上的主要信仰有:儒教、道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在这七个主要宗教中,我们就以信徒相对较多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这三大宗教为例,说说信仰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佛教临终关怀的应用模式,建议吸收佛教临终关怀思想,将佛教仪式选择性纳入临终护理中,增强临终关怀文化的普及度及护理效果。根据佛教经典《佛说无常经》所描述,佛教临终关怀主要包括净身、正念、冥想及临终助念。一是净身即是为病人创造清净舒爽的内外环境。对身体状况不客观的临终者,面向西方而卧。二是正念,包括破执念和破法执,通过讲解佛法帮助临终者放下对尘世一切有形及无形的事物追求,并使其调整心境,内心无牵无挂。三是通过佛法教义的讲解,帮助临终者冥想,将痛苦看作是一种替家人的“受难”,从而将痛苦转化为幸福,使其心境平和。四是在临终者弥留之际,邀请宗教人士围绕临终者身旁诵经念佛,并在其清醒时讲解教义,减轻其执念与痛苦,是为临终助念。在家属关怀上,佛教临终关怀主要通过佛教生死观的普及,宽慰家属的丧亲之情;并为亡者追福、超度,以平复家属的痛楚。

伊斯兰教临终关怀应用模式,由于伊斯兰教通过家庭和血缘布道,信徒较为虔诚,故建议沿用伊斯兰教传统临终关怀方式,并辅以科学的药物治疗。伊斯兰传统临终关怀主要包括明醒“伊玛尼”、“讨白”及“口唤”三个步骤。明醒“伊玛尼”是亲人或阿訇对临终者的布道,让临终者不断心念“作证词”,使其坚定宗教信念,减缓对痛楚与疾病的恐惧。“讨白”是穆斯林临终时必有的忏悔仪式,在阿訇的带领下让临终者反省自己、祈求安拉的宽恕,让临终者从容面对死亡。

“口唤”则是让临终者与其亲朋好友进行话别的仪式,通过“口唤”可帮助患者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纠纷,解开心结。在沿用的同时,可考虑扩展三步骤的应用场景,在日常护理中通过宗教人士、家属潜移默化进行三步骤关怀方式,提高临终关怀质量。

基督教临终关怀应用模式,基督教临终关怀通常是由神职人员或信徒引领家属进行的。建议对信奉基督教的临终者治疗的同时,为临终者祷告、唱诗、读经甚至举行宗教聚会,缓解临终者恐惧心理;当患者情绪或身体状况恶化时,选择性采用冥想技术,缓解临终者痛楚。实际上,由于中西方思想的出入,基督教理念的应用优先,在推广具有基督教色彩的临终关怀文化时,需同时辅以科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语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临终关环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事业,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因此,可借鉴宗教的死亡观及助念等可操作的仪式,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中国的临终关怀模式主要有: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的或社会的临终关怀护理。临终关怀全过程由医护人员、志愿人员等共同参与完成,而在我看来临终关怀的开展需要多元学科的参与,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有学者建议把宗教界人士纳入到临终关怀的实施群体中去,与医学工作者合作,帮助提升患者、家属和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生命质量价值观和爱的奉献精神,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推荐访问:临终关怀 信仰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