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时间:2023-05-18 15: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河南省回族文化主要由伊斯兰教文化、清真寺建筑文化、回族古籍文化、回族节庆文化、回族体育文化、回族商业文化、回族饮食文化、回族服饰文化、回族舞蹈文化等九个方面构成。虽然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应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 回族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文化大省。河南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工商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作为多民族散居地的河南省,其光辉灿烂的中原文化也是由全省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全省有着一百多万回族同胞,他们及其祖先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光彩夺目的回族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之下,研究整理河南回族文化,探讨河南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河南省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转变,促进河南省散杂居地区回族经济文化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原经济区内河南省回族及回族文化

2011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通过《中原经济区规划》,使之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纲领性文件。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和3个县区,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人。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河南省全省共有回族人口116万人,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居全国第3位。全国共有4个城市回族区,其中河南有3个——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南省回族同胞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族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土壤之中,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的产物。回族文化的形成既具有以伊斯兰文明为基础的大背景,同时又在汉文化的氛围中发展变迁。这两种文化的协调和相融,一方面保证回族立足于新的土地,并在某一社会层面上,获得周围民族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中国社会诸多领域的投入,以自然流播的方式,进行不易察觉的伊斯兰文化参与,从而使伊斯兰文化得以向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宝库。

具体而言,河南省回族文化主要由伊斯兰教文化、清真寺建筑文化、回族古籍文化、回族节庆文化、回族体育文化、回族商业文化、回族饮食文化、回族服饰文化、回族舞蹈文化等九个方面构成。河南伊斯兰教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伊斯兰教一样,注重以《古兰经》、《圣训》为核心的伊斯兰教传统,具有传承性和统一性;河南清真寺建筑文化在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其布局、建筑装饰等别具一格,代表性作品有郑州北大清真寺、开封朱仙镇清真寺等;回族古籍文化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等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河南回族古籍文化主要包括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其他伊斯兰教经典汉译著作,还有存放在清真寺内的各种回族碑刻;河南回族节庆文化主要由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构成,既是宗教活动同时也是节庆活动;河南回族体育文化包括回族武术(查拳、七势拳等)、摔跤等,兼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河南回族商业文化源于回族擅长经商的传统,提倡诚实守信,倡导公平交易;河南回族饮食文化是河南回族同胞以伊斯兰教及其教法规范为原则,在广泛吸收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得到了其他民族的认可,例如“马豫兴”桶子鸡、“沙家”酱牛肉等;河南回族服饰文化是回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带有传统的民族特色;河南回族舞蹈包括南顿回民秧歌、沈丘回族文狮舞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方面共同成为河南回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虽然河南回族文化包括的内容比较丰富,特色相对浓郁,但围绕河南回族文化形成的产业并不多,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是围绕回族饮食文化形成的河南回族餐饮文化产业。

河南省回族餐饮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清真餐饮业及清真食品业。由于回族饮食文化讲究卫生,商业文化讲究信誉,服务热情周到,加上货真价实、加工工艺精良,这些因素造就了河南清真餐饮业及清真食品业的兴旺发达。河南特色清真食品包括酱牛肉、桶子鸡、羊肉汤、清真糕点、浆面条等,这些清真食品独具特色,远近闻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河南省回族餐饮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目前省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清真食品龙头企业,涵盖餐饮、调味品、粮油、糕点、牛羊肉制品、豆制品、蛋制品以及速冻食品、保健食品等清真食品门类。比较著名的企业有郑州市天方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祥和清真回族食品厂、麦香斋清真食品厂,洛阳市甜咸斋食品有限公司、伊众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洛阳清真水席,开封市马豫兴食品有限公司、凤鸣斋回族食品厂、白记荟萃斋花生糕食品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有限公司,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有限公司,周口市华发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商丘市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豫龙清真食品厂,新乡市顺鑫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厨香豫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等。

总的来看,河南省回族餐饮文化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种多样,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除餐饮业以外,其他回族文化如伊斯兰教文化、清真寺建筑文化、回族古籍文化、回族节庆文化、回族体育文化、回族服饰文化、回族舞蹈文化尚未真正形成产业,空有文化而无产业依托。就全国范围来看,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全面发展回族文化产业方面有所进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打造回族风情文化产业区,计划建设回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回族特色相关文化产业,把中华回乡文化园、世界穆斯林文化城等打造成为展示回族风情的典型园区,同时把吴忠市、永宁县建设成为独具回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和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计划整合回族服饰、回族餐饮、回族用品企业和店铺,打造回族文化特色街区,培育回族民俗文化品牌。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打算通过实施回族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打造回族文化系列精品,推进回族舞台剧目和文学、影视、美术、动漫作品创作。目前这些计划正在逐步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的这些项目,为河南省开展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就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限制了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缺乏资金,阻碍了将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培育发展为文化产业。河南省回族特色秧歌、文狮舞、撂石锁等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投入,这些特色文化难以成功转化为产业;二是缺乏创意,难以从现有的河南回族文化资源中发掘出卖点。河南省回族文化作为散杂居地区回族文化的一个代表,非常具有特色,兼具民族性和地方性,但由于长期自产自销,传播范围有限,如果没有很好的创意,难以形成产业;三是缺乏市场,目前回族文化消费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扶持和培育;四是缺乏产业链,难以形成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依存度,如果相关产业发展滞后,也将影响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阻碍了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发展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相关建议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原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第二节战略定位中将中原地区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出要“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同时,《规划》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位为推进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规划》对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专门的定位,《规划》中提出“改造提升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开封宋都古城、郑州嵩山、洛阳龙门、邯郸赵王城、定陶汉墓、蚌埠大明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国郑州广播影视节目交易中心和郑州区域性新闻出版物流中心。开通河南电视台卡通频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打造一批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一方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环境下,发展回族文化产业有着相关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对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也需要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具体而言,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扩大现有回族文化产业规模。

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永远不能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化运作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以保护和整合回族文化资源为前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发展产业链,整合多种回族文化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扩大回族文化产业市场,带动相关回族文化产品的消费。例如目前发展比较兴盛的河南省回族餐饮文化产业,可以通过联营或者连锁经营的方式,组建大规模的回族餐饮集团,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回族食品、休闲娱乐等领域文化产品的消费。

(二)打造回族文化产业品牌。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中,文化产品若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存权,也将无法真正实现产业化。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应最大限度地发掘回族特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张扬回族特色文化个性,彰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通过打造河南回族特色品牌,向省外乃至全国渗透,形成品牌影响力,从品牌中挖掘出回族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使其在现代经济与现代科技的双重锻造下,成长为具有中原回族特色的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

(三)调整回族文化产业结构。

目前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加快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改进与优化回族文化产业结构。可以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挖掘开发河南回族节庆文化、回族体育文化、回族服饰文化、回族舞蹈文化等资源,推进回族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均衡化发展。例如发展回族服饰文化产业可以借鉴吸收阿拉伯国家和我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服装,在款式、材质、色彩上大胆创新,研发、设计、制作出满足回族群众需求的服装。通过对回族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使河南省回族餐饮文化产业与其他回族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以此产生规模效应,带动整个河南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回族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遵循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同时也需要具备产业管理学素质和能力的管理人才。目前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亟需培养大批富于民族情感、认同回族文化、掌握文化市场信息、熟悉现代产业运作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尝试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内开设文化产业课程,培养文化产业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也可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在省内各大院校开设回族文化产业课程,为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储备管理人才。

总之,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将回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且可以保护与传承回族传统文化资源,改善回族群众生活,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提升中原回族文化的影响力。

推荐访问:回族 中原 河南省 经济区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