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原教旨主义组织研究

时间:2023-05-18 14: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阿尔及利亚饱经内乱和内战之苦,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挑起的这场空前浩劫,已夺走了该国10多万无辜的生命。进入新千年以来,阿尔及利亚国内和解进程曾一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近两年来,该国安全局势再度严重恶化,恐怖袭击时有发生,特别是2007年4月11日和12月11日发生在首都阿尔及尔的恐怖爆炸事件,总伤亡人数近300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阿国内安全局势的动荡与反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政府和人民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试图从历史、现状等多个角度,来透视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发展轨迹。

关 键 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拯救阵线;穆斯林兄弟会;基地组织

作者简介:涂龙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广播部副译审(北京100040)。

文章编号:1673-5101(2008)03-0039-10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传播

阿尔及利亚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北非大国,其经济规模在非洲大陆仅次于南非和埃及。历史上,阿尔及利亚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直是列强争夺的对象之一,先后被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和法国人占领。1830年以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长达130多年的殖民统治,对当地以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为主的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该国虽然是个伊斯兰国家,但伊斯兰教在反殖民统治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并不突出。一般认为,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势力是相对温和的。1931年,阿卜杜勒·哈米德·本·巴蒂斯创立了阿尔及利亚穆斯林贤哲会,主要致力于维护当地的伊斯兰传统。贤哲会在成立初期并未加入民族独立斗争,直到1956年,贤哲会才明确表示支持由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同年8月,贤哲会的代表被选入了解放阵线领导层,其成员也开始加入该阵线领导的阿尔及利亚解放军。[1]

在贤哲会的影响下,阿尔及利亚在1962年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后,肯定伊斯兰教在这个新独立国家中的地位。1963年颁布的宪法规定,伊斯兰教是阿尔及利亚的国教,总统必须是穆斯林。这一原则在1977年修订的宪法中再次予以确认。与此同时,国家成立了宗教事务部,由政府出资创办宗教学校,管理宗教场所,宗教人士也从政府领取薪金,因此,在这一时期,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教的官方色彩十分浓厚。1976年全民公决通过的国民宪章,也再次肯定了伊斯兰教在阿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阿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伊斯兰教的影响和地位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排挤,作为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支力量,伊斯兰宗教势力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局限于“官方伊斯兰”的角色,并没能对民族解放阵线一党执政的格局形成冲击。一般认为,本·贝拉执政时期(1962~l965年),是伊斯兰教在阿尔及利亚政治中影响最为薄弱的时期。布迈丁执政时期(1965~1978年),是伊斯兰教的官方色彩在阿社会政治生活中最受重视、地位最高的时期,不仅在国家的政策法令、政治纲领中,而且在执政党的政治文件中也突出了伊斯兰教的地位。但宗教对阿政治的影响仍然有限。[2]

在布迈丁统治时期,阿的宗教活动比较开放和活跃,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开始落地生根。马赫福德·纳赫纳赫(1942~2003年)是穆兄会思想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第一个把埃及穆兄会的政治伊斯兰思想介绍到阿尔及利亚的宗教人士。20世纪六十年代末,纳赫纳赫在当地创立了第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秘密组织——“统一旅”组织(又称阿尔及利亚伊斯兰运动组织)[1]。该组织承认埃及穆兄会的领导地位,承认自己是穆兄会国际分支机构之一。“统一旅”在阿境内致力于传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寻求恢复伊斯兰的政治功能,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国家。

1976年,布迈丁政权颁布了新宪法,将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此举遭到了自由派人士和新生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对。纳赫纳赫及其秘密组织的同伙,同年因被指控破坏输电线路、危害国家安全而被捕入狱。纳赫纳赫此后被判15年监禁,后于1980年提前获释。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传播并未因纳赫纳赫的被捕而中断。另一个带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色彩的组织——“伊斯兰组织”于1974年在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大学成立,其领导人是阿卜达拉赫·贾巴拉。[3]237

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埃及萨达特政权和穆兄会实现和解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的刺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上升态势,阿尔及利亚也受到了冲击,甚至首次出现了宗教暴力现象。1982~1987年,由穆斯塔法·布阿里领导的阿尔及利亚“伊斯兰运动组织”,在该国腹地发动了数次小规模的武装叛乱,打着伊斯兰的旗号,要求建立伊斯兰国家。布阿里原是阿民族解放军成员,也是阿社会主义力量阵线的成员,但他的宗教背景十分模糊,并不隶属于某一知名的宗教流派[4]237。布阿里的武装叛乱虽受到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但它与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的关系并不密切。从客观上来看,布阿里的武装叛乱加速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在该国的传播。1987年,布阿里被政府军打死后,其2000多名追随者被捕,该组织此后逐步分崩离析。

20世纪八十年代,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阿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1965年,布迈丁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执政后,强化了中央集权和一党制,并对执政党民族解放阵线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和整顿,清除持不同政见者,个人独揽大权。1978年底,布迈丁去世后,阿国内政治出现了“接班人危机”,在革命委员会“温和派”和“激进派”意见僵持的形势下,军队再次施加了影响,最后选举奥兰军区司令员本·杰迪德·沙德利上校为总统,并兼任民族解放阵线总书记。沙德利上台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清除布迈丁政权的遗留影响,试图利用伊斯兰阵营的势力,与布迈丁政权的元老势力相抗衡,此举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阿国内的快速崛起创造了条件。[5]147-148

沙德利的执政策略,与当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利用穆兄会势力与纳赛尔左翼阵营相抗衡的策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后果也同样是悲剧性的。萨达特最终倒在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枪口之下,整个国家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陷入了恐怖暴力的漩涡;而沙德利政权则把阿引向了此后长达10多年的内战,人民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沙德利新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民主政策,客观上助长了原教旨主义势力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在沙德利相对宽松的政策下,宗教部开始允许私人投资建造清真寺,数千座被称为“自由清真寺”的私人清真寺随后遍布全国各地。这些清真寺在宗教部的管辖之外,一些非官方色彩的宗教人士终于找到了可以“尽情发挥”的场所,这些清真寺成了他们宣扬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这一时期,阿的伊斯兰阵营已分裂成四大派别:一、以本·巴蒂斯领导的贤哲会为主要力量的“官方伊斯兰”,该派别认同世俗政权的合法性,致力于与官方构建和谐关系,在现行政策与宗教宣传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二、由一些从贤哲会中分裂出来的宗教人士为主体的“民间伊斯兰”,其代表人物是阿卜杜勒·拉提夫·苏尔塔尼和阿里·贝勒哈吉等人。该派别在官方伊斯兰的框架外活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私人清真寺,向年轻一代发表激进的宗教演说,猛烈抨击世俗政权腐败、行贿受贿等不良社会现象;三、由阿国内传统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组成的穆兄会,但这一时期的穆兄会已经分裂成了两大派别,一派由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先行者纳赫纳赫为首,坚持与埃及穆兄会保持关系,被称为“国际派”;另一派由新生代代表人物贾巴拉为首,虽然也接受穆兄会的思想纲领和斗争手段,但主张独立于埃及穆兄会之外,被称为“本土派”;四、由主张伊斯兰阿尔及利亚化的宗教人士组成的“阿尔及尔派”,该派以阿著名宗教人士马利克·本·纳比(1905~1973年)的宗教学说为指导思想,思想观念比较现代和激进,它与穆兄会的最大区别在于,不赞成泛伊斯兰主义。总之,由于伊斯兰阵营势力分散,当时尚没有任何一派势力能对沙德利政权构成实质性威胁。[6]77-109,144-145

推荐访问:阿尔及利亚 主义 组织 研究 原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