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时间:2023-05-18 10:1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物理教学要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必需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即不但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要的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我认为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常用教材中或教师自己设计的成功的实验来直接演示某一物理现象、验证某一假设、测量某一物理量等。这种做法只注重实验正面、成功的结果,没有挖掘物理实验的探究创新教学的功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事实上,教材或教师在设计成功的实验时,往往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的探究转化过程以及由粗糙到精细的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常渗透和运用了一些创新的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在某些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展示成功实验的设计创新过程。对于某些适合于学生设计创新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实验目的要求。通过铺设知识和方法台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设计,暴露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揭示学生实验方案存在问题,激发学生实验设计创新意识和兴趣,伴随着实验成功设计,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例如,传统教学中,《自感现象》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会产生自感电动势。笔者认为。自感观象实验具有很强的实验设计探究功能,比较适合于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出如下研究性课题:《关于验证线圈中自感电动势实验的探究》。提出课题后,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图1、图2所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设计创新过程的流程图。

1 设计、实施电流增大自感实验

教学实践表明,展示物理实验的设计探究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以及所探索得出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作为观察者的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并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得到的。在实际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要让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即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任务目的,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要传授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能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的读取: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取。

在使用仪器之前。必须认识仪器。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或仪器说明书,对照实物认识仪器的能力,并养成首先了解仪器的用途、结构、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再动手实验的习惯。要能根据仪器的精度读取物理量的有效数字。

2、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要做物理实验。总是要先把有关的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连接正确无误。具体的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例如电路实验,操作要求是:

(1)按照实验原理电路图安排好仪器、元件布局。使之便于连线、便于检查、便于操作、便于读取数据。

(2)正确连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是否分别与待测电路串联、并联;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是否合理;连接线路是否符合先支路再并接,后干路,最后接电源的程序;电键是否能控制电路;接线是否简捷、牢固。

(3)实验前应先检查电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预备性调节。

(4)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例如:改变变阻器的阻值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最后正确读数。

3、故障排除。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也体现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特点分析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因素,逐个检查。直至最后排除故障。

总之,加强实验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创造条件探索问题和智力的开发。

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巧妙提出问题。设置疑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焦耳定律”一节时,老师先演示分别放在铜丝和电炉丝上火柴被点燃的实验后,若老师立即提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得没有阶梯,致使学生难于回答。若改成几个问题提出:“为什么火柴能点燃?”、“为什么电炉丝上的火柴先点燃?”、“为什么通电后过一段时间火柴才点燃?”,像这样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组成问题的阶梯,创造一个个矛盾,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地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五、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教学是形成学生唯物世界观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科学世界观、科学思想的最好过程,真是言教兼身教。

要很好形成辩证唯物的世界观,教师必须遵循实践产生认识的过程,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一切必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只在黑板上讲实验。因为讲实验、定律和概念不是由客观事物直接得出,贬低了他们的客观真实性。有的教师放映实验录像代替实验演示,教学上虽然方便多了。但学生缺少亲自尝梨子的滋味,得出的结论的客观性就不亲切了。

要坚持物理定律的客观性,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必须从本组的实验操作中得出的结果和数据来总结或验证定律、公式。绝对不许在实验误差太大的情况下,不是设法找出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少误差,而是涂改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相符,这样的做法完全违反了认识规律,从而否定了定律的客观性,也不许抄袭别组的实验数据,这是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

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时,我都逐份查阅过。如发现涂改数据或抄袭别组数据的一一给予批评,并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重做实验。这样做。教师负担重了,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样就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学生,从而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物理实验 素质 科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