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实践

时间:2023-05-17 18: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富于生命力的科学真理,是指引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的光辉旗帜。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是空前的,使得世界由单极格局转为两极格局又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以他对人类所作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基本理论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使我们感到高兴的,倒是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应运而生。“所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见解曾经长期支配着19世纪的社会主义观点,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法国和英国的一切社会主义者,包括早期的一些德国共产主义者。要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必须首先使它摆脱唯心史观的支配,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总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他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主张;他们的社会历史观点中含有某些辩证法的见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这些积极的思想成果。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那里通过恢复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而完成。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着的内在矛盾暴露出唯心主义的弊端,使唯物主义者不断涌现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包裹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外衣之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社会主义的许多缺陷,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主要集中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二是劳动者一律通过表示劳动量的证书——劳动券来实现按劳分配;三是提出未来社会是“三无”社会,即无阶级、无商品、无货币。后来,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的著名论断。

1848年2月发表的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最完整最系统的阐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不“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制的一切”,无产阶级就不能翻身,不能解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改变私有观念,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二、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他们也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始于列宁,毛泽东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邓小平初步构筑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强调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科学技术、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社会结构、世界文化领域、世界哲学。世界宗教领域、世界民族问题、世界殖民主义、战争领域以及社会主义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实践中,虽然也曾经历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样的严重挫折,但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越南的改革(革新)开放中正取得成功与繁荣。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各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苏东剧变后,许多仍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各国共产党针对本国实际情况,探索独立的发展道路,根据本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目前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道路,形成了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越南特点的社会主义”、“具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等,这些都是努力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现。其他非执政的共产党,也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法共曾提出过,要以建设“具有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纲领;近几年,法国共产党又主张争取切合法国实际的所谓“新共产主义”。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探索的主流。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以其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而载入史册,尤其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其经验是丰富多彩而有价值的,但不能说是完备和终极的,需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历史一再证明,要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我们今后社会主义的探索还要这样进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世界沧桑150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浅谈 当代 实践 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