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的故乡情结

时间:2023-05-17 18: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少小离家老大回,“依旧的依旧,变样的变样”,刘大程组诗《小鸟》所抒写的正是自我回乡的印象与“近乡情更怯”的独到感觉。哪一个游子没有故乡之情呢?即使都是故土之情,其思乡内容与表达方式也许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外文学史上故乡诗歌是如此丰富与多样的原因,也是故乡主题常写常新的天然理由。刘大程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诗中“麻阳河”这一河名,同时根据“桐油”与“桐花”等意象,可以推测作者乃湖南西部人氏;果真如此的话,其诗情就有了独立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了。这是一组佳作,也许读者们无不如此认为。

诗中所表达的故土感情是原始而复杂的:一方面通过雪中回乡时见到的“小鸟”,抒写了故土的温暖与亲切,常年在外而今回乡的游子对于生我养我的故士是如此亲近,一草一木都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种种情景,可是“小鸟”却不留下一点一滴,“我”想与“小鸟”对话而不得;一方面通过原始的榨油方式而回顾了乡士的历史,“桃花”与“女子”的相映而构成另一种风情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让我们看到的是今天的“变样”;当然,最重要的却是诗人对故乡现况的种种忧虑:“哥哥”的沉默以至于过早地死去,年少的“女儿”顶替了他在玉米地里的位置;那个被人拐走的女子名叫“桐花”,那个上山采药的女子名叫“茶花”,如此等等。由此可见,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结构呈现出一种立体形态,却是无比的真实可信。诗人没有歌颂故乡在新时代所发生的变化,也没有去揭露种种黑暗的现实,他只是以自我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真实感觉,不过首先自然是一种诗的感觉。所谓文学追求的真、善、美,此组诗是既真既善既美的,然而它首先是以真的生活、真的景象为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表现了真的人生、抒写了真的感觉。

诗与绘画具有同质性与同体性,好的诗往往都具有一种绘画的特质,这样的诗能够让人读出一种特有的美质。第一首就是一幅雪中小鸟图,景象随游子的眼睛而移动,让其图景具有多层次性;第二首是一幅“玉米地里人生图”,只不过让过去与现在相交叉,从而构成了两幅玉米图,由多种物象构成的玉米地图景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并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生命的感悟与世事的变迁,以及有关世界哲学问题,都凝聚其中。第三首是一幅油桐与油茶图,由三个画面所构成:一是风吹故乡的情景,一是旧时代的榨油图,一是油船下江图。其中不无历史的演变与人生的观察。最后一首是“故乡女子人物图”,与前几首比起来,显得一般化,不过也是有变化、有层次的。并不清楚诗人同时是不是一个画家,不过可以相信他具有绘画才能,因为在诗人以诗的方式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图景,非一般诗人所能及。读了此组诗,犹如参观了一个很专业的小型画展。

诗作的语言是一种散文的特征,因为它对于格律没有一点讲究,似乎也没有固定的体式,但读起来自然亲切、味道很足。我们不能认为它就是散文诗,更不是散文。生活的原生态与情感的原始性在诗中完整地保存着,更容易让读者感知诗中诗人故乡的种种印象与情真意切。诗人所表达的显然并不只是一种印象,自己的思考、人生的哲学往往转化为种种意象形态,意象本身以及意象的组合就表达了这种思想情感与人生哲学。“它们太小了,太小了/小到那么容易淹没,小到一个归来的游子/无法挽留,它们的一点点身影”(《小鸟》)这里对于“小鸟”的认知是有深意的,其实就是对于故乡的留恋与对于童年生活的记忆。“上山采药的姑娘,名叫茶花/被人拐走的女子,名叫桐花/麻阳河上的水手一脸放浪”。(《油桐,油茶》)这里三个人物也是有独立品质的,在故乡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如此的古老,女子的命运与男人构成了当地特有的风情。这样的诗句让我们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生,只不过沈从文多半是以小说与散文的艺术方式表现的。由此可见,诗的语言具有多种多样的美质,自由的口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由于其语言没有任何的变形,与散文的表达无异,因此好读易懂,其义与其味也就自动呈现。

刘大程的这组诗情真意厚,象美言朴,表达了一个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故乡的印象,以及他的诗性思考与人生发现,是一首有感情、有诗味、有追求的佳作。不过,也不是每一首诗水平都一样,相比之下,前面的两首更独到一些、更深刻一些。看来诗要写好也实在不易。

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副主编。

推荐访问:情结 故乡 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