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几个字的考察

时间:2023-05-17 16:3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是战国时期的版本,学界对里面不少字的释文仍有争议,笔者对其中几个字的释文进行了考究,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恳请专家、读者予以指正。

一、有“ ”昆成

“将”在《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释文是“ ”。裘锡圭释为“状”缺乏依据。“ ”应为“将”字,其理由有三:一是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 ”的竹简原文字形与多次出现的“将”的原文字形十分相似;二是兰喜井在《老子解读》中提出,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将,……古文作‘ ’。陈奂之‘ ’即‘ ’?《尔雅·释诂》:‘将,大也。’如是,则‘有混成’意即‘有大混成’,与后面‘强为之名曰大’照应。”兰喜井并不确定陈奂的“ ”即“ ”,其实是可以确定的,因为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里,“百”有多写一横的情况,如“民利百倍”的“百”就写成了“ ”;三是崔仁义在《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中认为:“ ”,同将,与中山王壶、中山王墓宫堂图中的同字形同。

“昆”的竹简原文为“蟲”,而“蟲”的总名是“ ”,“ ”读作“昆”。《说文解字》:“,蟲之总名也,读若昆。”“昆”有同一之意,《说文解字》:“昆,同也。”

《尔雅·释诂》:“将,大也。”将有完满之意。“有将昆成”是说道是完满的,道同一而成。万物具有差异性,而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具有同一性。通行本《老子》二十五章是“有物混成”,显然,“有物混成”不如“有将昆成”。因为“物”没有体现道的地位,甚至还会误解为具象之物;“将”更为丰富和明确,即道是完满的。“混”容易理解为混沌之物,而“昆”是有同一之意。

二、益生曰“羕”

《郭店楚墓竹简》的释文是“羕”,但又加括号注明为“祥”,“祥”为误,“羕”和“祥”是两个不同的字形。《说文解字》:“羕,水长也。”意指长久。他本《老子》为“祥”,可能是把羕的永部误抄成示部,永和示字形相近。

婴儿(“赤子”)和气充足,这种状态是益生的,益生就犹如水长流,可以长久;人一当丢失了婴儿(“赤子”)的和气,就会受到物质欲望和文化观念的支配而导致异化,常常表现为处心积虑,这就失去了平和,背离了道。老子说:“益生曰羕,心使气曰强。”

三、生于有“亡”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天下”指人类,“天下之物”指每一个人,即人是生于有和无的。有指存在状态,无指消亡状态(原文为“亡”)。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不可分离,有和无在时间上和逻辑上都是并列的地位。有转化为无的同时,已经变成了新有,反之亦然。有和无就是在变化中得到统一的,即有无相生(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有“有无之相生也”的原文)。黑格尔也认为,有和无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因此‘有’和‘无’的真理,就是两者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变易。”他还说:“在变易中,与无为一的有及与有为一的无,都只是消逝着的东西。变易由于自身的矛盾而过渡到有与无皆被扬弃于其中的统一。”

有和无的变易,即有无时无刻不在转变为无,无无时无刻不在转变为有,但两者的变易是同时的,没有先后轻重关系,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有就意味着无,无就意味着有。

通行本《老子》四十章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据此,王弼贵无,认为无的地位高于有的地位,认为无在有之先,王弼的这种理解与老子“有无相生”的思想是相矛盾的。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之“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是符合老子的整体思想的。所以《文子·道原》说:“老子曰:……夫道者……而生有无之总名也。”

通行本《老子》四十章把“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表述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应该是顶真修辞的使用。

有和无都不是具象之物,都仅仅是逻辑意义上的形而上概念。如果有和无指向具体事物,而又言说“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即天下之物生于具象事物,就会导致逻辑悖论。所以,天下之物生于“逻辑意义上的“有和无。有和无又同时构成道,作为道的两个要素,言说“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意指的是天下之物生于道。道正好又是有无相生的,这就消解了逻辑上的矛盾,且也具有形而上的本体高度,这也是把老子作为世界哲学家的意义所在。即中国之前的哲学家都把视界落在了天地万物之现象世界上了,而老子把视界落在了形而上的道的世界,把道作为现象存在的根本依据。

(通信地址:510632 暨南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个字 老子 考察 郭店楚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