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形上学”对传统儒家形上学的推进

时间:2023-05-17 14:54: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是立足于现代的智识脉络与问题意识,在世界哲学视域中,对儒家形上学所作的重要推进。这一推进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揭示各种形而上学的病理,着眼于形而上学的具体性,具体形而上学的出发点,不是直接或无中介地考察存在,而是考察存在对人的显现,而存在对人的显现本质上又是人显现存在的方式,因而人的知行活动,人自身之在,都是开显存在的方式,由此形而上学被视为人的一种视域;其二,“具体形上学”的“原则的原则”可以说是“只有这一个世界”,古典儒学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就不能在本体与现象两层存有的意义上加以理解,而是被理解为这一个世界的不同显现方式;其三,对于唯一的这一个世界而言,存在者之间的关联对人而言,被理解为一种意义关联,世界整体就是一个意义结构或意义网络,简言之,就是意义世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生成中的儒学的新貌。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拒绝了各种抽象的形而上学,拒绝了本质主义的儒学;在世界哲学视域中,在儒学的当代发展的脉络中,具体形上学乃是生成中的儒学,是接续儒学从中国的哲学到东亚的哲学再到世界哲学的发展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杨国荣 具体形上学 意义世界 古典儒学

中图分类号:B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3-01-08

“具体形上学”是杨国荣先生的代表作——《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三书的核心思想,这是杨国荣先生贯通古今中西,在世界哲学视域对儒家形上学的重要推进。就当代中国思想的进程而言,“三书”是继冯契先生的“智慧说”、牟宗三先生的“两层存有论”、李泽厚的“历史本体论”之后,形而上学领域最具有创造性与理论意识的哲学作品,它将广义的儒家形上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一般而言,儒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先秦儒学,是中国儒学的原发形态,它是在轴心文明思想突破的背景下所生成的思想形态,它以独特的方式实现超验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分离,并保守二者的张力;第二阶段的宋明理学,则是在吸收消化印度佛学以后而产生的哲学形态,宋明儒学构成了东亚近世社会进程的动力与背景,可以说理学已经不再限于中国,而是宋元明清尤其是明清时期东亚世界的共同思想形态;第三阶段的第三期儒学,其发生的背景是中西文明的相遇,而以对西学的消化为基础,将儒学建构为世界性的儒学则是儒学的第三期的使命,这一使命与中国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并积极承担其世界历史抱负共生。杨国荣先生对儒学形上学的重构便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重要成果,与牟宗三、李泽厚等强调儒学的中国特色取向不同。杨先生更强调在世界哲学视野中运思,由此,传统的儒学或儒学的已有历史形态,并不能构成儒学的本质主义定义,而是被视为生成中的儒学展开自身所运用的资源。对于杨国荣先生而言,儒学在其历史发展中与时俱进,从未停止自我更新的活动,因此,与其描述一种现成化的儒学,毋宁去主动构成我们时代及其未来的儒学,这一构成中的儒学其根基并不在某种学说,哪怕是传统形态的儒学,而在我们生活于其间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作为个体的人对其生存意义的探寻。而从古今中西的视域,聚焦于形上学,刻画杨国荣先生对传统儒学的推进,乃是一个恰当的切入口。

一、从传统儒学的“形而上学”到“具体形上学”

先秦儒学无疑是中国哲学在其发生原创时代最有影响的一支学脉,它立足于三代政制中的宇宙論秩序与人间秩序的深度渗透甚至浑沦不分,而建立了以明晰性与天道的边界,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连接二者为核心的形而上学。这一形而上学与古希腊那种以逻各斯(logos)为明线、以密索思(mythos)为暗线的形而上学具有不同的类型特点,后者将语言视为存在之家,以为在词语破碎处则无物存在,正是这一点使其得以与犹太—基督一脉“道成肉身”的语言创世的本体论传统结合而构成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这一形而上学传统被海德格尔精辟地定位为“存在—圣神—逻各斯”。而古典儒学的形上学则从一开始就强调语言对于存在显现之限制,“天何言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成为形而上者特有的超越语言的存在方式,显现形而上之道的言说或者被界定为“言无言”“不言之言”,或者被界定为以“象”所指示的隐喻系统或象征性符号系统。天道连通人性之德,因而可以体之于身,而不是通过身体的出离而在灵魂出窍的ecstasy体验中才能通达,这就有了在人之天的概念,人之所以敬天,乃与人之敬己一体关联:既不是通过自我的否定与牺牲方式而将人视为天道的祭品,也不是通过消解、拒绝天道的方式而过分突出主体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主体性。因而先秦儒学在性与天道之间保持了高度的平衡,但与之相联系的“家天下”政制传统却支持并要求对天道的超验性的征用。宋明儒学在回应佛教的挑战中,以性即理的宣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经验与超验之间的张力,并将具体经验世界神圣化为天理秩序的直接显现,从而使得其性理之学仍然以回归高悬着的天理为其依归。这就造成了杨国荣先生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抽象特征。对杨国荣先生而言,抽象形而上学的典型特征是思辨构造抽象的本体概念,它或者注重对存在始基的还原,或者以观念为存在之本原,或者预设终极实在或大全,或者致力于在语言层面建构世界图景,其核心是导致对世界的抽象理解,以及对现实存在的疏离。1“当形而上学以某种或某类存在形态为本原,以终极的存在为统一的大全时,它也蕴含着对世界的静态、片面等看法;向某种质料或观念形态的还原,意味着对世界的片面规定;对终极存在的追寻,则导向静态的、封闭的观念,这种抽象的存在理论运用于研究世界或存在本身,便常常转换为对世界片面地、静态地、孤立地考察,后者也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2抽象本体的思辨构造,与对世界的抽象观看方式相联系,这种观看方式造成了本来是开放的世界的封闭性以及借助整体名义对具体个体存在的消解,不仅如此,它还将本来是变易着、运动着的世界予以现成化,本来相互渗透、相互涵摄的世界不可避免地被片面化与支离化,本来差异化、多样化的世界不能不被普遍同质化。抽象形而上学不能揭示世界的本真存在样式,不能如其所是地展示存在的当下状态,而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真实流动着的世界的凝固化。

推荐访问:儒家 上学 体形 推进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