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比较及其启示

时间:2023-05-17 14:4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通过对美国、新加坡等国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梳理,发现各国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十分重视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实施细节上,体现出课程的国际性与适用性的统一,职业技能与文化传播的合理结合,教育集团效益与国家利益的有效取舍,为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市场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国际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6-0006-03

通过对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梳理发现,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对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有着不同解释和理解。美国学者更倾向于使校园更具国际性,强调应将国际教育整合到课程的过程中,且将其渗透到组织的整体改变中;日本学者喜多村和之指出衡量“教育国际化”需具备三条基本标准:通用性——能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接受和通用;交流性——能够同外国进行规范化的平等的双向交流和交换;开放性——能够充分地对外开放,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视同仁;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1]40-41。总之,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其外延和内涵日益丰富,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相连,世界不同教育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频繁,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也由初期的高等教育,逐步延伸到各级教育领域,甚至部分国家把教育作为出口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推广。例如,在美国,据不完全统计,外国留学人员每年给美国带来33亿美元的财富。仅在2001年度在美院校就有547867名外国留学生,教育合作逐步成为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在分享由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红利同时,也更加重视本国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和整体设计,以此来提高教育国际化的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服务本国发展。比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为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开始重视教育国际交流,在1991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三种新的促进教育国际交流计划:其一,为本科生提供海外学习奖学金;其二,为研究生提供国内国际奖学金;其三,为学院与大学加强国际计划提供资助。该法出台后,美国国际交流学生不断增加,1991—1992学年,全世界约有1/3的留学生集中在美国学习,1999—2000学年,赴美留学人数达到514723人。在此期间,美国派往海外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1989—1990学年美国共有70727名大学生到海外学习,而在1999—2000学年,这一人数达143490名,翻了2倍多[1]218-221。美国不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学生人数为其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二)旺盛的教育需求带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比以往更加需要扩大教育规模,培养更多的知识工人。近20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虽迅速扩大,但对高教投资增长速度却逐步趋缓。据预计,仅在亚洲地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在1995年-2020年间将增至4.8亿人,这就意味着每个星期要建立37000所大学才能满足这些需要,世界上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也将从1990年的4.2亿人增长2010年的9.7亿人,2025年15.9亿人。[2]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另外,对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育需求呈上升趋势,包括职业课程、技能培训、企业培训以及终身学习等教育形式逐渐受到人们青睐,过去单一的高等院校学历教育独占教育国际化市场的局面逐步打破,而与工业经济转型息息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发展起来。比如,德国政府或其跨国公司为满足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的需求,与其他一些国家创办了不少多行业、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等,并在2005年出台的《职业技术教育法》中规定双元制可以在国外进行,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三)各国人力资源非均衡现状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可能

教育国际化一个显著特点的是国际学生之间的流动,各国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是这种流动的风向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及其供需情况,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导致各国人力资源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要解决这种非均衡,主要靠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而教育是助推人力资源流动最直接的途径。目前,人力资源非均衡成为阻碍世界各国发展一个重大课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根据调研,在非洲的贝宁共和国最缺乏,也最急需是人才是汽车维修、发电机维修等技术工人,由于此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缺乏,导致多数出现问题的汽车、发电机等机器被迫停用,甚至提前报废,严重影响了贝宁的经济发展,在贝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培养本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该国发展经济的一个首要任务之一。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短期内依靠一个或少数国家很难有效解决,需要多国参与才能完成。职业教育凭借培养方式灵活、周期较短等特点,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跨国合作,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流动,最大程度满足各国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缓解国际人力资源不均衡现状。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比较

当前各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参与国际经贸大市场的程度,而教育国际化对参与程度起着重要作用,各国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逐步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推进力度和路径探寻。通过对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实施路径的梳理,各国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主导推进

多数国家在推进本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都比较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立法来保障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比如,美国在1917年就通过了《史密斯法案》,该法案也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基础,对美国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富布赖特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的海外剩余财产可以用于资助美国师生的国际交流,这也成为美国政府正式介入美国国际教育的标志,1961年的《外国援助法》还设立国际发展署专门负责美国的海外援助和私人投资,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教育和人才援助,1963年国会又通过《职业教育法》,扩大职业教育培训、在职进修及海外学习的资助范围及额度,1966年通过的《国际教育法》更是全面具体的规定了国际教育的实施途径、财政资助、管理权限等,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依据。新加坡在上世纪70年代,就把“使学生具有走向国际,面向世界的全球眼光”作为四项教育目标之一,教育要培养国家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应用性人才。为此,新加坡政府还制订“海外浸濡计划”,加强国内学校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出国进行学习交流,浸染国外文化,此外,新加坡政府还为院校的国际化提供政策支持,以奖学金制度推动特定领域人才的国际交流。

(二)围绕课程,培养国际化人才

课程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变革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各国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的开发,积极通过课程内容设计,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比如,澳大利亚一些院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设含有国际性课程,1994年,澳大利亚共有845所高等学校被授权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各类国际性课程,通过增加课程中的国际性内容、创办联合学位课程、安排海外实习等增强学生的国际适应能力。2000年,澳大利亚又提出了“全球化课程”概念,进一步加强了课程的国际化[1]261。

(三)跨区域合作,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流动

职业教育相对高等教育及普通中小学教育来说,在对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合作对象更加广泛,可以与不同国家的学校合作,也可以与企业、社会机构等组织合作;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是跨区域办学,也可联合办学,甚至企业技能培训等。如:日本的职业教育一直都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些大企业与其他国家联合设立国际教育交流机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松下公司与多家海外教育机构合作,成立多家研修所,专门负责员工的国际能力培养,使日本电器相关的职业技能得以广泛传播;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加快与各国的教育联系,1990年与欧美会员国达成“欧美关系跨大西洋宣言”,使教育与职业训练领域的活动成为跨大西洋日程表的一部分;澳大利亚专门成立技职教育联盟,代表澳大利亚部分的技术专业学院,支持澳大利亚职技教育系统的国际化与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吸引更多的留学生。

三、启示

通过对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梳理,可以看出,由于受职业教育本身吸引力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弱、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各国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十分重视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无论在资金还是政策上都给予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美国的《富布赖特发案》还是新加坡的“海外浸濡计划”都彰显了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中具体作用,另外,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实施细节上,也体现出课程的国际性与适用性的统一,职业技能与文化传播的合理结合,教育集团效益与国家利益的有效取舍,为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一)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是一所学校或某一教育集团,甚至教育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尤其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证明政府参与的重要性。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应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设计,从国家层面遴选出部分基础条件好、影响力大、服务能力强的优势专业作为国际合作交流的主打专业,通过合理整合,组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群,组团进行国际推广与交流,避免过去分散、单一国际合作,通过不同专业的抱团,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育品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路线。

(二)注重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课程设计,确保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国际性的有机结合

课程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有关于课程国际化的专门发展框架,作为指导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路径依据,以此来保障课程质量和实用性,吸引更多人参与职业教育。我国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也应加强课程的设计,既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现状,设计符合当地学生实际,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课程,还要体现课程的国际性和职业技能的可迁徙性,培养具有国际通用的学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市场,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教育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宝,同时,教育也被看作是除政治、经济、军事以外的第四种外交手段。近年来,各国对本国教育国际化问题日益重视,加强了对教育国际化市场抢占,尤其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的争夺尤为激烈,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基本已被西方发达国家牢牢占据。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在世界教育国际化市场上有所作为将面临很大困难。而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从1978年到2011年的30多年间,职业教育已经累计为国家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有输出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发展相对落后,且市场潜力的地区作为突破口,进行职业教育国际化拓展。比如职业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非洲地区,非洲地域辽阔,目前有53个国家,职业教育市场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优势资源的整合,结合非洲现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非洲本土特色、适合非洲现实需求的职业教育援助品牌,以品牌推广带动更多非洲国家和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吸引更多的非洲人民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一点带面撬动非洲职教大市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

参考文献:

[1] 杨启光. 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郭丽君. 全球化下的跨国高等教育——视点、问题与中国的应对[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of Africa develops quickly, the need to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infrastructure to skilled talents. Based on scale advantage of education and firm relationship to Africa ,my coun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Afric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erve my coun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through innova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责任编辑:程勇)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国际化 路径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