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气候大会在艰难中“产子”

时间:2023-05-17 11:54: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热点综述]

原定2011年12月9日闭幕的德班气候大会于10日继续進行。截至当天,会议各方尚未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的具体设计等达成一致意见。截至当地时间11日凌晨6时会议闭幕,各方谈判代表几乎经历了三个不眠之夜,其中很多人还要赶乘离开德班的飞机。即便如此,代表们还是表达了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大会最终达成一揽子协议。在经过十四天的艰苦谈判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11日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正式落下帷幕。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对《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了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建立了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大会主席、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马沙巴内说,虽然在德班会议上达成的一揽子协议并不是完美的,但它仍是“历史性的”。为全球的共同利益迈出了关键步伐。

[热点设问]

1.文件呼吁《议定书》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12年5月1日前提交各国的量化减排目标,然后经進一步减排特设工作组讨论,提交下届气候大会并通过各国的量化减排目标。但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此前已明确表示不签第二承诺期,美国也一直拒绝承诺强制减排,因此第二承诺期主要由欧盟国家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请分别从经济、政治及哲学角度分析其依据。

[分析]经济依据。经济全球化促進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占主导,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在促進世界分工与合作,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政治依据。国家间亲疏冷热、分离聚合是由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国家间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减排问题上,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固然存在着国家利益的差别和对立,但加强世界各国合作,共同商讨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既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停止争吵,加强合作,也要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国家责任,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哲学依据。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对部分起统帅和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要服从于抑制世界气候变暖问题的大局。都要服从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局。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次大会被各界誉为是人类为拯救地球达成共识的最后一次机会。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在促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应对节能减排的要求。

[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進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就是要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進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3.在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前的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上,中印代表在周日闭幕的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上与提出减排路线图的欧盟产生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发言时情绪激动地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你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道理给我?”试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分析]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西方某些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拒绝履行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承诺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国家都不应以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损害他国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积极履行在历届气候大会上的承诺,“该做的都做了”表明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基督教箴言报》刊登分析文章认为,中国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不仅在最近几年做出了多项努力。还首次公开声明要限制国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方在国际大会上公开表明立场并指责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不作为。中国在德班气候大会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是如何体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

[分析]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做法是有效的,措施是建设性的,既符合维护世界和平,促進共同发展的宗旨,也体现了促進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与某些发达国家针锋相对,突出表达了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意志,这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5.2011年12月12日,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遗憾,称加拿大的选择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希望加拿大重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履行减排承诺。试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析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行径。

[分析]加拿大的做法是错误的。首先违背了加拿大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当承担促進世界发展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其次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中关于促進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问题,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集体协作的要求等。

6.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图瓦卢镶嵌在太平洋之中的狭长陆地正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水侵蚀,孤绝的岛屿们极有可能永远被海水淹没。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当暮色笼罩这块区域时,人们再也找不到地图上曾经存在的图瓦卢。同样面临灭顶命运的还有马绍尔群岛和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试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人类应采取何种对策才能保住这些美丽的小岛?

[分析]人类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

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人类还需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球气候变暖表明我们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共同商讨抑制气候变暖趋势,反映了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7.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首席代表苏伟12月3日表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排放量应有合理的增加,现在要求这些新兴经济体承担绝对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公平的,美国和欧盟作为发达国家应该带头减排。试分析“進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的哲学依据。

[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什么样的国际义务都是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2)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应当有所区别和不同。

8.德班会议经过整整两周的密集磋商、坦率对话和一天的延期会议,190多个《公约》和《议定书》缔约方在非洲的土地上共同达成了较为符合各方预期的会议成果。这些成果凝聚了各国谈判代表的辛苦付出和卓越智慧,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在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成果的基础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進程在德班继续向前迈進。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德班气候大会最后的协议好比是难产中“生子”。

[分析](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在达成《议定书》之前的争论和分歧都是导致最终达成协议的基础,都是量的积累的过程。(2)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進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德班会议经过整整两周的密集磋商、坦率对话和一天的延期会议都体现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最终达成《议定书》与经历曲折的过程,本身就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途径的关系。

9.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首席代表苏伟指出,行动是最好的语言,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保证。国际社会期待在气候变化谈判中达成的承诺、共识和安排尽快转化为切实、有力的行动,推动公约的实施和公约目标的实现。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谈谈对“行动是最好的语言”的理解。

[分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中的行动就是实践,表明要付诸于行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任何再好的承诺不能付诸于实践,也只能是美丽的谎言,是毫无意义的。

10.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措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進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试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之。

[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国在德班气候大会的精彩表现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11.2011年11月22日,国新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1年3月,中国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这彰显了中国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试分别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谈谈我国如何实现“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

[分析]加强法制建设和战略规划,做到有法可依,为节能减排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2.中方代表团指出,作为“77国集团+中国”的一员,中国代表团全面、积极、深入地参加了德班会议各个议题的谈判磋商,从不同层面广做各方工作,以积极、务实、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進行沟通协调,与发达国家开展对话磋商,全力支持东道国为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功所做的工作,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试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的表现。

[分析]中国在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表现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切实地履行了主权国家的义务,遵守了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促進世界的共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促進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13.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国际气候谈判進程,发达国家阵营与发展中国家阵营南北对立的基本格局贯穿始终。在南北立场的基本格局下,在不同时期或不同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都存在许多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分别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生活关于国家利益的观点谈谈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影响。

[分析]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气候变化对个人生活、国家生存发展以及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均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求我们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做到节能减排。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也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之所以形成发达国家阵营与发展中国家阵营是因为发达国家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的共同利益;利益的差别是冲突的根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内部都存在许多不同的利益集团,存在着利益的差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变化。

推荐访问:产子 会在 气候 艰难 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