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气候大会:越谈越尴尬

时间:2023-05-17 10:18: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背景介绍】2012年11月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开幕。多哈气候大会计划持续12天,来自近200个国家的约1.7万名官员、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参加了此次大会。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有2.4万名代表参加;而今年,与会代表只有约1.7万人。这一数字的减少,虽然不一定能说明问题,但至少对这场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抱希望。

20年“谈气候”,越谈越悲观

2012年渐入尾声,就在各国高官忙着奔赴卡塔尔“谈气候”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告诉我们:2012年是人类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

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的一篇论文,通过对近30年卫星记录的比较,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气温上升之间的联系。最新的世界银行报告直接指出,如果当前减缓变暖的承诺不兑现,那么不到50年,人类就可能被迫过上热浪滔天、干旱严重的日子。届时,全球都将遭遇大灾难,非洲、中东和南亚都可能会面临全国范围的水荒。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有无数的争吵、纠结和一次次破灭的承诺,世界各国高官还是要一次次聚到一起,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正好20周年,世界人口已从1992年时的50多亿增长到70亿。而这20年中,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最大突破,恐怕要数1997年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了,因为它为发达国家设定了强制减排的目标。

2008—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根据协议,发达国家的排放量需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但如今,美国与加拿大已退出《京都议定书》,而2012年后的减排目标迟迟确定不下来。从2007年至今,在印尼的巴厘岛、丹麦的哥本哈根、墨西哥的坎昆,各国外交人士多番谈判,却始终无法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达成一致。

而今年的多哈大会,更进一步考验着各方在“减排目标”“资金支持”“技术转移”等一系列“老大难”议题上的谈判能量。

没钱,“谈气候”很难!

发展新能源,开展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还要应对气候灾害——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入为气候问题做出贡献的队伍,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承诺了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在多哈会议上,新西兰等国声称,这笔钱已有320亿美元到位。尽管这个数字由于透明度不足、重复计算严重、以低息贷款形式发放等,被指责存在着大量的水分,但好歹聊胜于无。

在接受《青年参考》记者采访时,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区媒体主任余冲表示,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在多哈会议上落实2013年到2015年未来3年的“中期资金”。

“这笔钱有没有、有多少、从哪儿来、如何分配,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清晰的安排。”余冲说,赠予国应该明确资金分批发放的时间和数额,受赠国也必须明确这些钱都要花在哪儿。

如果没有这笔资金,那么气候问题的资金安排在时间线上就会衔接不起来,甚至出现致命的“资金断崖”。绿色和平组织的英国政策顾问鲁斯·戴维斯和巴巴多斯国代表甚至以“多哈成败在此一举”,来描述这笔钱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集体呼吁,发达国家应拿出更多钱来用于应对中期需求,数额至少也应翻番,达到600亿美元。按照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的约定,这笔资金应达到1年1000亿美元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对此十分关注,但发达国家的抵触情绪却比较大,尚没有明确表态。

余万里表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主张减排的那些国家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占有绝对优势;而那些即使不愿加入气候谈判的国家,也不敢公然站到对立面上。于是,气候谈判就成了两层皮,“各国在这场互相扯皮的游戏中大唱高调,但一涉及到自己的饭碗或者真金白银,就马上缩回去了。”

【纵深阅读】

《气候战争:决定全人类命运的最后一场战役》

作者:【美】格温·戴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气候问题是一个关切人类生存的问题。《气候战争》记载了联合国关注气候议题、签署《京都议定书》、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议题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应对变暖的过程。全书基于研究与采访,预知超前、分析透彻,读起来惊心动魄又不失趣味性,是任何关心全球事态发展的读者必读的一部佳作。

推荐访问:多哈 气候 尴尬 大会 越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