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评述

时间:2023-05-17 09:00: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管理科学自1911年以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正式产生以来,管理科学派纷纷创建,管理理论不断创新,一些学者也随之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展开了反思。与此同时,我国管理科学界也开始注重管理科学方法论系统研究的必要性。有鉴于此,本文对时下流行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指出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趋势性特征,最后强调建立起严密的管理科学方法论体系是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严密的管理科学方法论体系

一、对管理科学及其研究方法的简单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可以按不同的维度划分为相应阶段,最一般的分法是按时间顺序将管理科学发展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以泰勒(Frederick·W·Taylor)、法约尔(Hei·Fayol)、韦伯(Max·Weber)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管理职能和过程分析、古典组织理论等;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则是以梅奥(Elton·Mayo)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及随后发展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即被孔茨(H·Koontz)在1961年和1980年的两篇文章中描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

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也同时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如:古典管理阶段侧重于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其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方法论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阶段则更是移植了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他自然科学、统计学、系统论、文化学、法学等诸多学科方法论,并形成孔茨所称的“管理理论丛林”。1961年,孔茨发表了著名的《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把各种管理理论归为六个学派,即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数量学派,他认为这些不同学派形成一个思想、理论和观点交织的“管理理论丛林”。其实,这里所谓学派的形成实际上是不同的学科方法在管理科学应用的结果,各学派的根本差别是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异。1980年孔茨也认识到这一点,在其《再论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中,把管理科学派归纳成包括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协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和情境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及经营理论学派等在内的11个学派,并认为所谓学派(School)应叫做方法(approach)更为合适。而且,这11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基本上也是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他多种学科的方法。

二、当代管理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管理科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基本研究方法有三种:归纳法、实验法和演绎法。归纳研究的方法又称实证研究,这是一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由于管理过程非常复杂,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非常之多,而且还相互交叉,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往往只是综合的结果,所以大量的管理问题都只能用归纳法进行实证研究。但是,由于典型调查与实证研究必须有相当多的研究对象;同时,研究对象的状态不具有重复性,过去的实验结论也难以适用于将来,因此,归纳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法可以得到接近真理的结论,但是,由于管理的复杂性,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很难操作。演绎法是一种从简化了的事实出发,通过建立起能反映某种逻辑关系的模型(或模式),来寻找一般性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还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大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这些方法主要有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在内的“老三论”和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在内的“新三论”以及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统计学、法学等研究方法。

1.以系统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系统论是20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普遍适用范围的现代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是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方法用于管理科学,就是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以及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系统方法的特点是基于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要素间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的有机关联性、系统的动态性、有序性和目的性。这一方法具体包括系统理论、泛系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参量系统论、结构理论、层次分析论等方法。

2. 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控制论思想描绘了管理形态和运动规律的多样性。控制论的方法主要强调系统状态的控制、反馈等等。这类方法主要包括反馈控制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辨识等一般性方法和模型化方法。

3.以信息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信息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最初是一门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科学。信息论强调系统信息的传输、处理、接收、存储等。这类方法具体包括信息论、智能论等。

4. 以系统自组织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论的理论核心是系统的运动、发展和演化问题,尤其是揭示自然界中大量系统自发形成具有充分组织性的有序结构的内在机制。这类方法论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新三论”和超循环论等。一般认为,“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5. 以非线性科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非线性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非线性数学系统和自然现象的非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非线性科学的方法可以说是实验数学、真实实验和新型分析方法的综合,因此更具方法论意义。非线性科学主要包括混沌理论、分形几何理论、非线性数学理论、孤立子理论及非系统论等。

6.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里的相似是一种广义的相似,即这些方法是以空间、时间、结构、性质等的相似为基本点的。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相似学、全息学、模型理论、比较学、周期学、系统动力学等。

7. 以数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数学方法作为管理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被用来建立模型和进行定量分析。使用数学方法所建立起来的模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并求出最优解。常用的数学方法主要包括概率数学、模糊数学、离散数学等等。

8. 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为管理科学分析方法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分析方法要求对特定活动的费用(或成本)与效益(或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优化行为,以最低限度的支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原则”。管理科学中的价值工程就是经济分析方法的一种发展和具体化。

9. 以其他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除了上述研究方法以外,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统计学、生态学、哲学等其他多种学科的理论或方法都可以作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根据前文对管理科学发展历史的简单回顾和对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分析不难看出,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多学科移植性的特点。

所谓多学科移植性,是指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归纳法、实验法和演绎法这三种很多社会科学都会采用的研究方法外,主要依靠不断吸收和移植当代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法。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的进步、新理论方法的不断诞生,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还会进一步丰富。它随时可能接收新分子加入,也随时可能在其内部形成新的独立的单元。如工业工程方法中的计量、分析物质、动作、时间等因素的方法促使泰勒发明了高速切削刀具和工作研究方法;记录、分析企业行为的财务会计方法,为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促使麦克金塞(J·Mckinsy)发展了预算理论;统计学中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知识被用来推断事实和处理不确定性管理问题,并使得休哈特(W·A·Shewhart)创立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数学中的模型有利于求解最优或最满意解,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使丹兹格(G·Dantzig)提出线性规划方法;心理学方法用来对人的需求、知觉和情绪因素进行研究,以确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行为和模式,如梅奥的霍桑试验;社会学方法中对社会人群及人群之间关系的方法被韦伯用来解决管理组织问题并创立组织理论。前面所说的“管理理论丛林”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多学科移植性的特点。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之所以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移植性特征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管理活动本身的性质为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移植性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以及政治、法律、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这就决定了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管理问题必须用多种学科研究出来的不同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才能解决。第二,从事管理研究和实践人员的来源为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移植提供了可能。自科学管理方法产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从事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纷纷开始研究管理问题,并使他们采用的方法带上了其各自习惯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研究管理科学时开始习惯于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科学理论的精确化和科学化。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管理科学家过于迷信数学推理,严重脱离实际,出现了为“研究”而研究的倾向。他们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模型方法等对管理过程进行定量化、形式化的研究,以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过程,并试图说明人们只要利用这些用符号表示的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数学方程式就可以保证决策合理、行动正确、效益提高。事实上,作为多种学科组合的管理科学,人们对其规律性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管理问题还难以定量化,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而这些问题的内在规律相当复杂,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属于长变化周期和多重结构的大系统。但是,如果因此而仅仅使用不精确的定性分析方法,并凭借管理者的经验来处理和决策,那么,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常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和创新中的重大问题。

四、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管理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而这种发展必然要依托于研究方法的不断科学化、精确化。

1. 继续吸收现代科技的新进展。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推动着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现代化。特别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中的各种模型,多至具有几百个变量的线性规划模型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迅速运算,或者进行动态模拟。因此,计算机更为广泛的应用将大大促进管理科学向更加精密的方向发展。

2. 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不断融合。由于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科学管理的方法偏向于“物”,侧重于对外在对象的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人文管理偏向于“人”,侧重于对人的主观感受与体验的抒发与阐释。而两者的任何单极发挥都可能导致人类智力上的内耗。因此,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方法的融合将是21世纪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企业文化研究热潮就是东西方两种管理模式的代表——日美管理比较的结果。21世纪无疑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纪,随着东西方两种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合,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也必将不断融合。

3. 与哲学的结盟将更加深化。哲学是一种高层次、深远的理论思维,它以最高层次、最一般的范畴体系揭示事物的本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发展过程及规律,以最高的理性境界审视现象,展现人类的未来。因此,哲学是对管理活动作更深层次理性分析的重要基础。西方管理科学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到现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在对“人”的认识上,从“经济人”经过“社会人”发展到“复杂人”、“管理人”;在管理理论上,从“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行为科学时期”、再进入到“管理科学丛林”的局面。应该说,这些管理理论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也都有其局限性,而要解决当今管理科学的“丛林纷争”局面就必然要通过哲学的辩证思维对管理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进而推出一般性的管理原理和规律。

4. 注重跨文化分析。21世纪是经济的全球化的世纪,而文化的全球化将更加复杂,因此对管理科学理论的跨文化分析是一个长期的研究方向。根据对管理科学理论所作的跨文化分析,我们可以肯定不存在一个超越任何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学理论。因此,我们根本不可能构建出一种超越文化背景下的通用管理科学理论。也正因为如此,未来的管理科学研究必将负有文化背景分析的责任。

5. 与经济学方法进一步融合。尽管从总体上说,经济学是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而“管理科学”是研究“怎么办”的问题,但是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联系还是非常广泛的。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应用经济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参与和帮助下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由于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经济管理科学和管理经济学等边缘学科相继出现的同时,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大多兼有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的两栖性,几乎难以分清哪些是纯粹的经济学,哪些是纯粹的管理科学。众多的社会经济问题本身就需要经济学和管理科学共同来研究,只要能解决问题,倒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分清这种学科界限。美国管理科学家西蒙(H. A. Simon)因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作的研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说明他研究的经济决策问题不仅仅是管理科学而且同时也是经济学。因此,今后的管理科学研究应该进一步吸收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五、结论

20世纪的管理科学研究因为来自各学科的专家以自己所熟悉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导致学派林立,显示了管理科学理论体系的一种散乱型、不一致性,使得管理科学不像一个严密演绎的科学体系,没有自己的公理,像一个充斥着各种管理论断的大拼盘。但是,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管理理论自身的重整,管理科学必将在充分吸纳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己的分析方法,最终形成自己较为稳定和独特的分析方法体系。可以预计,今后的管理科学研究除了一部分要继续由管理实践总结出管理原理和方法,一部分会通过案例的设计和情境模拟寻求可能的管理结果外,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起严密的管理科学方法论体系,特别是要吸收经济学的营养,把理论架构的建立作为研究的重心。这一过程在开始时可以从一个高度抽象的人性模型出发,探索出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下的管理行为模式并以此建立起科学的管理理论。然后,逐渐放开约束条件,建立起多种层次、无限逼近真实人性和管理环境的管理模式、理论、公理、法则,最终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管理科学方法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崔援民.现代管理方法论.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

2.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英)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美)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程恩富,胡乐明.经济学方法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芮明杰.管理科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周三多等.管理科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8.苏东水.东方管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9.Warren R.Plunkett,Raymond F.Attner.Management:Meeting and Exceeding Customer Expectation.6th Edition,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1997.

作者简介:马成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上海实业集团副总裁;王国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上海实业集团发展研究部助理总经理。

收稿日期:2004-01-03。

推荐访问:管理科学 评述 当代 方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