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干 平稳过渡

时间:2023-05-16 18:1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对2007广东文理基础试卷历史试题进行了解读,认为从历史部分的命题意图和知识点考查方面具有“简”、““实”、“稳”三个主要特点,并对典型试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评析。笔者是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本文观点或评析有不妥之处,还亟待各位专家、同仁指正、商榷。

[关键词] 2007年广东高考 历史部分的命题 平稳过渡

一、总体情况

2007广东高考首次以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两份试卷去考查考生对新课标要求的共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两卷总体而言,历史部分的试题排列均打破了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的布局顺序,而是以时间顺序为纵轴,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世界近现代史的顺序排列各试题。这样的试题排序与2007年高考广东考试大纲的应考知识点排序基本一致,也符合历史学科重视阶段特征的学科特点,更有利于考生按由远及近的基本思路循序作答;从试题分布来看(以B卷为例),在文科基础试卷中共18道历史题,其中,政治史部分共有7题,分别是第20、22、26、28、31、33、35题。经济史部分共有8题,分别是第19、23、25、27、30、32、34、36题。思想文化史部分共有3题,分别是第21、24、29题。在理科基础试卷中共7道历史题,其中,政治史部分共有1题,是第63题。经济史部分共有4题,分别是第62、65、66、67题。思想文化史部分共有2题,分别是第64、68题。

二、从命题意图和知识点考查来看,历史试题“简”、““实”、“稳”

(一)“简”,是指命题方式上,历史试题的题型简洁、明确。从表述上看,各小题的题干部分从设问材料到设问指向都非常清晰,简明,各备选项表述清晰,具有较明显的区分度。文基试卷18道试题一共有两种题型,材料式题型5道(第19、22、23、29、30题),其余全部是陈述式题型;理基试卷中,材料式题型3道(第62、63、65题),陈述式题型3题(第64、66、67题),组合式题型1题(第68题)。题型设计的简明清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历史试题的畏惧心理,保证了大多数考生以基本读题技巧就可读懂题意,明确该试题“问”什么。

(二)“实”,是指命题内容上,整个命题切实质朴,基础性强,命题详略得当。试题命制紧扣学科主干知识,对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了考查。从三个专题史板块看,经济史比重最大,文、理两卷共出了12道试题,体现了关注物质生产,落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的考查倾向;同时,各专题板块的试题也没有偏题、怪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平日备考教师反复强调,且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基础知识。实实在在抓基础的命题原则,使大部分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坚定而明确的判断了该试题“选”什么。

(三)“稳”,是指命题程度上,本次试题整体难度不大,命题手法稳健、平和。和2006年广东大综合历史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难度大为下降,其目的是实现从旧教材高考到新课改高考的平稳过渡。由于题型“简”,考查内容“实”,命题手法稳妥,虽然各试题切入点、落脚点有所不同,但绝大部分历史试题一看就知道“问”什么,怎么“答”,有利于那些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考生,轻松自如,稳定发挥。

三、典型试题评析及应对建议

例1 (文基)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A 。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归属于必修一政治史板块,考查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本题干引用朱熹言论要求从其言论对宋朝的政治发展做出正确判断。课本上提到朱熹,是在必修三思想文化史部分,朱熹是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阶段的杰出代表人物,所以一些学生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以朱熹的学者身份为思路,很容易误选C。而朱熹该话语的意思是:宋朝鉴于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弊端,(中央)就尽可能的收归了地方权力,特别是藩镇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等…… 因此,A项才是与题干最贴切的正确选项。

应对建议:材料式选择题最重要的解题思路是:要扣紧材料,在理解材料本身的含义或内容基础上,做出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判断, 以“说明”、“反映”为提示词的材料式选择题,07年文基试卷中还有第19、23、35、36题,其考查方向都在于对历史现象做出深层次判断,但这深层次判断一定要与题干所设定的情景或范围限制保持一致。材料式题型还有许多变形,如以图片、表格等为材料,提问方式也可多样化。这种题型可能成为今后历史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希望广大师生多加重视。

例2 (文基)2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 实用技术发达

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B。本题是陈述式选择题,归属于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板块。但笔者仔细查阅了必修三教材(人教版,2004年12月第1次印刷,以下同。)的第二单元第1节,无论是课本正文、小字或是有关图片等,都未能直接发现答案。查阅必修三《教师教学参考》,也看不到答案B的结论。从这个角度上看,此题有超纲的嫌疑。对这类试题,不妨试用排除法。C、D项不符合实际,相对容易排除;而A项有相当的迷惑性,很多学生容易由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强大的角度,误选A。以文科基础要求考核的程度来讲,该题可能是历史试题中难度最大的一题。当然,该题答案是可以在理解中深化、提炼的,回忆必修3课本P22—P30的内容,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和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展密切相关,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就是手工业方面的生产技术革新成果,人工选择和杂交育种、应县木塔、牵星术等也与农业、建筑、航海等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可概括理解推断出答案B。

应对建议:这种要求理解、概括结论的选择题型,提醒我们在实际复习中,应该对教材的专题知识二次整合,即对每一个专题包括其下的重要子专题都做一个简明系统式归纳。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为例,可归纳为:1.主要内容或表现2.发展原因3.各领域核心或主要特点4.与西方科技发展的对比5.后继发展:近代→共和国科技……等等。这类“大”线索式的归纳不必过细,但可以帮助文基理基学生大大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例3 (文基)25.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答案C。 本题是陈述式选择题,归属于必修二经济史板块。该题以备选项的形式纵向呈现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线索,重点考查对新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掌握。

应对建议:考查阶段特征一直是历史学科命题的“重头戏”。找出“正确说法”的题型,有利于强化学科的主干知识及其阶段特征,在文基试卷中还有第26、28题。这种题型的变形还包括否定式判断(即“不正确的是”)等,是历史命题的常规题型。因此,在备考中,我们应优先把各主干知识的发展脉络及其最突出的阶段特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反复、透彻讲解和训练,给学生以鲜明印象,力求一看就能正确识别。

例4 (文基)31.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 确立责任内阁制

B 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 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 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B。本题是陈述式选择题,归属于必修一政治史板块,其考查的是英、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试题难度不大。这道试题提示我们,对于必修课本,考查新增学科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新课改增加的学科内容一定要扎实掌握。如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文明等,其内容不多,考查角度相对简单,希望广大考生能稳拿其分数。

2007年理科基础试卷中,历史部分的试题。就内容上看,各题的切入点小而专,均围绕着必修课本的核心主干知识命制,就考查角度看,本次命题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知识及其发展脉络,特别是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阶段特征的掌握。

由于理科生复习历史的时间明显不足,建议广大理科考生在高考备考中:第一,有长远目光,尽量在高一、高二学段的水平测试复习中,牢牢抓住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在高三复习中,对政治史、经济史部分的主干知识尤其要高度重视,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按纵向线索,对重点知识进行脉络梳理,形成清晰的树状知识结构,其中,对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一定要记准其发生时间以及其重大影响、意义、地位等结论性表述。一句话,牢固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阶段特征是有效复习历史的重中之重!第三,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历史的现实的镜子”,对与现实社会重大热点时事有关联(主要是因果关系)的历史知识应重点掌握。虽然本次历史命题未直接从时政热点切入,但关注现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必定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得到更广泛的呈现,希望理科考生不要忽视这个重要的复习角度。

四、余论

统观文理两卷,在“平稳过渡”的总思想指导下,历史部分的试题无论是题型、内容还是命题手法上都比较谨慎保守,其设问平实,但试题的深度、广度和开放性略显不足,求新求变的亮点几乎没有。虽然也考查了学生已有知识的驾驭和迁移、运用的能力,但考查的力度不大,选拔性原则体现不足。而且以往历史命题比较注重与现实热点相结合的试题,在今年的试题中基本上未直接出现。对比其他几个课改区,如山东文综试卷、宁夏文综试卷,广东省的历史命题风格中规中矩,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无图片试题、无区域史试题、无现实热点试题……当然,在新课改首轮高考时,步子稳一点是必要的,我们相信,2008年广东历史命题会博采众长,稳中求新求进,在与其他课改区的交流探讨中,更具广东特色!

推荐访问:紧扣 主干 过渡 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