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译《葬花吟》中的文化移植现象与翻译

时间:2023-05-16 16:0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文化移植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想象,如何把源语言信息所体现的文化尽可能地表达出来是每个译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葬花吟》为例子,分析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移植并探讨了其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移植;翻译策略;《葬花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245-02

Abstract: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is inevitable in translation, and to express the source language information fully is the goal that every translator pursues all the time. Taking Zang Hua Yin translated by Yang Xiangyi and Dai Naidi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in poetry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that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Keywords: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Zang Hua Yin

众所周知,东西方历史、地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其思维方式、文化也迥然不同。因此从翻译层面上说,译者要把源语言信息所蕴含的文化完整地用译文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在一种文化里面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面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文化移植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正如在文中所说的,“文化移植是指把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象以其本来面目移植到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空缺里”。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不可磨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如何实现中国诗歌和相关文化的移植,这是翻译者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全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简称杨译本)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中国红学专家吴世昌先生曾撰文介绍杨、戴合译《红楼梦》,给与了高度评价,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紧扣原文,语言优美生动,体现了他们一贯严谨认真,忠实达旨的译风”;可见杨译本《红楼梦》被认为是目前《红楼梦》英译中最完备、最准确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本。《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具感染力的篇章之一。它出现在《红楼梦》第 27 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前夜拜访宝玉遭到闹脾气的晴雯拒绝开门,因此遇到花落之情景顿时心生伤春愁思,独自葬花。在诗中,林黛玉由花思己,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怀,并对生命感到迷茫。

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简称杨译)曹雪芹的《葬花吟》为例,探讨文化移植现象以及处理策略。在杨译《葬花吟》中,文化移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典故、佛教文化以及其他中国特有词汇的翻译中。

一、中国典故

中国典故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古诗中经常借用典故来丰富诗歌的情怀。在《葬花吟》中有两个典故:一个是24行的“洒上空枝见血痕”,另外一个是第 25 行的“杜鹃无语正黄昏”。要想准确翻译出这两个典故,首先就要清楚他们所传达的内涵。第一个典故相传舜帝为了除掉九条恶龙而去世,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血痕”就是指这泪斑,反映了悲伤之情。第二典故来源于古代神话中,相传蜀王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凄凄凉凉,而“杜鹃无语”指杜鹃泣尽血泪之后,沉默无语,表达了凄凉、哀伤之情。杨将把“血痕”译为“drops of blood”并且巧妙的用动词“falling”这个词暗示了林黛玉眼泪一滴滴落在花枝上的伤感之情。杨将第二个译“Dusk fall and the cuckoo is silent”,把“杜鹃无语”译为“the cuckoo is silent” 并通过动词“fall”来表达黄昏已经来临,这样就生动表达了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在处理诗歌中典故的时候,杨并没有借助于加注来说明典故的原有意思而是通过直译并灵巧地借助于动词等来再现典故所表达的情感。

二、中国宗教文化词汇

受佛教、道教的影响,中国民间有着许多有关鬼魂的故事,人们也相信人死之后,依附在人的肉体上的灵魂就会离开躯体。万物皆有灵魂,因此动植物死后也会有灵魂,如花魂、鸟魂、树魂等。中国宗教中灵与魂是不可分割的,这与西方基督教的教义中关于灵魂的观点完全不同,基督教认为人是由灵、魂与身子三部分组成。基督教里的“灵”就是“气”, 生命之气,精神,灵是与神交通的,而“魂”是指人的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是人的一切自由意志,比如人的个人意志、理性、感性、思想、理念等。在翻译“知是花魂与鸟魂?”这句话中的“魂”时,杨译用了“soul”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死后游走于人间的那种凄凉无助。

第41行的“一 净土掩风流”中的“净土”是佛教专用名词,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度化一切众生者所居住的世界没有受到尘世的污染,因此称为净土,杨译为“clean earth” 抓住没有受污染的干净这个中心,采用直译表现了林黛玉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标傲世的性格特點。

三、其他中国特有词汇

《葬花吟》原文中出现了不少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的词汇,这些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传承着中国的文化。

第4行中“秀帘”。秀帘是指绣了花的门帘,用在中国古代小姐的闺房中,杨将其直译为“embroidered screen”,虽然翻译成了一个绣屏,但是准确地表明了这个是一个刺绣品,再现了中国的刺绣文化。

第 5 行的“闺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大家族中,一般未婚女子的住所称作“闺房”。古人又称之为“香闺”,而把未出嫁女子唤作“待字闺中”。中国古代的千金小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藏在深闺人未识”,她们是不允许随便出门的。因此,“闺房”是这些未婚女子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地方。大多数时间那些千金小姐们都是呆在自己的“闺中”,吟诗作画、刺绣弹唱,是一种自我封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闺房”就不再仅仅指她住的房间了,也包括了她平时活动的场所。西方也有“闺房”,它完全不同于中国意义上的“闺房”,它只是为那些上流社会的妇女们提供一个可以避开家人和仆人的空间,那些妇女们并不是一定要呆在这个闺房中。杨译为“chamber”,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解释为“a room designed and equipp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准确地表达了中国“闺房”一词的核心意思,再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一文化含义。

第7行的“花锄”。林黛玉用于葬花的“花锄“应该是小巧而适用,能够被虚弱的林黛玉扛在肩上,杨直译其为“hoe”,在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中解释为“a gardening tool with a long handle and a small square blade, which you use to remove small weeds and break up the surface of the soil”,是一个用于养花的工具,这样林黛玉的大家闺秀形象就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第 50 行中的“红颜”,杨译为“beauty”。百度百科中,“红颜”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美貌的年轻女子;另一个则指女人美丽的容颜。从整句话来看,林黛玉在这里喻指自己。曹雪芹要让读者感受到的是林黛玉的美,而不是林黛玉的青春。因此杨译再现了林黛玉作为一代美人,终难逃命运的安排,如凄美的落花飘逝于人间。

《葬花吟》中的有许多词负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杨以中国文化为重心,在含义与形式出現矛盾时,以含义为优先考虑,通过直译最大限度地传达了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其译文生动地展现了林黛玉体弱多病,自怜自悯的大家闺秀的形象。

参考文献

[1]Yang Xianyi,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M].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9.

[2]范圣宇.《红楼梦》管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有道电子词典[EB/OL].http://dict.youdao.com/

[4]刘肖杉.《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J].外语教学,2007(5):91-94.

[5]杨春花.试论林黛玉文学形象的西化——《葬花吟》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长春大学学报,2010(7):54-57.

推荐访问:浅谈 移植 现象 翻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