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礼上,校长们讲过的故事

时间:2023-05-15 16:4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胡适的“闲暇决定论”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胡适继续讲故事——

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密尔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经济学、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了很高的位置;斯宾塞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要座标。

胡适认为,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

竺可桢和金手指

科学家竺可桢是运用格言的高手,在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他跟毕业生推荐过一句话:“大学的目的,不在使学生得到面包,而在使所得到的面包味道更好。”这句话出自“美国大文豪罗威尔氏”。

为了强化这句格言,竺可桢先生也讲了一个故事:

中国古时有一个人求神仙心切,遍走名山大川。吕纯阳发慈悲,知道他诚心,想送给他一点金钱宝贝,向他说,我的指头能指石为金,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变出来,你想要什么?这个求仙的人说,不要金钱宝贝,要吕纯阳的手指。

傅斯年和“性品教育”

校庆是大学的另一个重要集会场合,1945年代理过北大校长、1949年后出任台大校长的傅斯年,一年后死在校长岗位上。

在台大第四次校庆时,他发表演讲说不许把大学作为任何学术以外的目的的工具,“如果问办大学是为什么?我要说:办大学为的是学术,为的是青年,为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这中间不包括工具主义,所以大学才有它的自尊性。这中间是专求真理,不包括利用大学作为人挤人的工具。”

他死后,胡适予以很高评价:“他做台大校长的时候,就说过‘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办平淡无奇的教育’。他有两句话,第一句是‘自己健康起来’。就是生活改善,加强功课,同时给以正当的娱乐。第二句是‘性品教育’。就是人品、人格的教育,就是‘对人对物能立其诚’、‘不扯谎’。”

“根叔”和“告别”伤痛

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去年题为“告别”的毕业典礼致辞上讲述的故事也是国家的伤痛往事:的确,人生其实是在不断地告别。初中后我才告别饥饿,文革中我告别了雄心壮志;长大了告别了一些豪言壮语,不再去想解放“世界上还没解放的三分之二的人民”;及至而立、不惑之年,我又告别“凡是”……那都是一些酣畅淋漓的告别。

话锋一转,他提醒学子,虽然人生在不断地告别,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告别的。

是的,亲情是不能告别的,学习是不能告别的,改革与开放是不能告别的。

林建华和鲍林的遗憾

想必这是一个传统:浙江大学校长都爱讲故事。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现任浙大校长林建华又讲了一个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两个机构都在进行DNA结构的研究:一个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另一个是加州理工的鲍林。鲍林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和晶体学家,曾两次获诺贝尔奖,从专业知识上鲍林占优势。但双螺旋关键的衍射实验是在伦敦工作的弗兰克林做出的,由于鲍林教授并不了解这些信息,所以错失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林建华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毕业生“学会合作”。统计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是通过合作研究获得的,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团队精神、合作共享都非常重要。

陈晓阳和退休木匠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在今年毕业典礼上,也讲了两个故事——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卖力,于是主人把后车上的货物挪到前车。后马对前马说:“你辛苦吧,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折磨你。”回家后主人想:“既然只用一匹马就能拉车,我养两匹干什么?”于是把那匹懒马杀了。

一个木匠要退休,老板让他离开前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没有用心,很快就应付盖好了。落成时老板突然把钥匙交给木匠:“这是给你盖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又惊讶,又羞愧。如果早知道房子是送给自己的,肯定会精心打造。

陈晓阳借故事提醒毕业生:认真是一种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

推荐访问:讲过 校长 毕业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