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持续发展视角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时间:2023-05-15 09:54: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v_uv学习的职业,因为其本身就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越迅猛,对会计学习的要求就会越高,对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就会越强烈。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影响深远。该课程不仅奠定了理论基础、技能基础,还影响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前景、就业前景的看法以及学习兴趣度的提高。所以,对《会计基础》课程的重构思考和大胆尝试,很大程度可以作为重构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参考。

二、《会计基础》课程的现状

当前,在《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普遍会把“会计认知”和“会计基本理论”放在第一部分,因为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首先对会计的历史和会计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掌握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整体工作的根本和共性需求。第二部分通常安排学习小型制造业基本业务的账务处理,在业务讲解的基础上,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过程,讲解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继而讲解账簿登记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进行编制财务报告的学习。完成理论学习后,会增加为期两周到三周的手工账实训来巩固学习内容。总的来说,现有《会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是以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工作任务和过程为依据选取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是以先理论后实训为基本设计思路。

那么,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学习效果,学生是否满意?笔者访问了某财经职业学院2015-2108级100名会计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每年级各25人,其中2015级已毕业,2018级为大一新生),访问主题为“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工作等相关经历谈谈对《会计基础》课程的一些观点。”(见图1及访谈节选)

根据上述结果,笔者选取了不同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并节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阐述,如下所示:

“我认为这门课很有意思,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现在我发现一个公司的财务运作和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在课上我居然能够填写凭证了!这真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2018级学生

“我是去年学习的这门课程,我觉得学得非常好,为我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发现会计这门学科变化太快了,很多准则、法规和核算都在不停地修改,有些不能适应。”-2017级学生

“我正在实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把我带到了这个专业领域,虽然实际业务的处理变化更多,核算更灵活,但理论还是最根本的。现在企业已经完全采用财务软件进行核算了,觉得在校期间实训时间不够,如果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融合在一起就更好了!”-2016级学生

“我现在在事务所担任审计助理,我觉得核算是我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重点。但是工作了以后,发现除了核算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补充,尤其是从事审计行业,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主营业务和行业特点,还有就是团队合作真的很重要。”-2015级学生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2018级学生作为刚进校的新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普遍持喜爱和肯定的態度,这也说明了其在培养初学者学习兴趣方面是成功的。但也有学生提出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核算上,对于前期的知识铺垫过于简单。2017级在校生肯定了该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作用,但也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变化。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新的要求。相比之下,2016级毕业生及已就业的学生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同时,他们进一步强调了实训、相关知识融合等和职业能力及就业需求密切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潜在问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就是从长远利益出发,既要培养学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就业的需要,又要让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领域交叉、社会经济变化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在校生而言,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其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用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对于面临毕业和已就业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同专业能力一样对其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从学校开始!应该从专业初学者开始!应该从专业基础课程开始!

三、对策与建议

不可否认,现有的《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但是在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却显得稍有不足。一方面学生经常会提出对手工账的疑问,认为这已经和时代脱节,另一方面只注重核:算,忽视了其他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拓展。

1.改革课程结构,将《会计基础》教学与《会计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将手工账实训.与信息化实训相结合。核算信息化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时代下,会计数据进一步展现了准确、高效、系统的特点,財务共享也成为了可能。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会计基础》课程于第一学i期开设,其实训方式主要为手工账实训,实训课程占比重较少。第二学期学生开始学习《会计信息化》。而《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是以《会计基础》相关业务为基础,引入账套,在财务软件的环境下完成账务处理。其核算内容并没有涉及《财务会计》等同期课程,也就是说两门课的核算内容几乎一致,只不过是核算平台有所区别。因此,将《会计基础》与《会计信息化》相融合将会成为一个可行的尝试。一方面学习基础理论与基本经济业务,另一方面同步在财务软件的环境下完成业务实训。这使得初学者可以尽早地接触当前的核算环境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实训课时比重,不仅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对实训占比的要求,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专业的兴趣度。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将手工账实训取消,而是要将基础理论、手工账实训、信息化实训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财务软件往往是通过程序化操作完成账务处理,并不能揭示其内部逻辑关系,而手工账实训则清晰展示了复式记账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原理。

2.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能力。显性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掌握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考核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显性指标来体现,例如会计职业资格的获得,英语、计算机能力的考核。而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这一措施也进一步肯定了职业显性能力的重要性!在《会计基础》这门课中,几乎90%的教学内容都体现了显性能力的培养,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核算和基础技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职业隐性能力的培养。职业的隐性能力包括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等。从根本上来说,职业隐性能力是支撑职业显性能力的基础,是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在《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中体现隐性能力的培养,并且为后续课程奠定好基础呢?第一,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经济学知识、金融知识、税务知识等相关基础性知识点。例如:企业的发展与现状;银行的概况和主要业务;税收的基本种类等。因为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萌芽、发展、完善的。它是记录货币资金运动的载体,是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这就决定了会计的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际的经济环境,这就决定了相关知识点的补充是必要的,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不同于本科体系,没有过多的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课程来起到前期铺垫的作用,所以将这些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筛选和补充是可行,也是必须的。第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翻转课堂的运用。翻转课堂充分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注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会计基础》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入门课程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要做到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以《会计基础》课程为试点,重新构建会计相关课程将是可行及有效的。本文提出的建议不仅适用于《会计基础》课程,其经验也能够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重构的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J]财会教育,2015,14:116-117.

[2]回晓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设计——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D].当代经济,2010,2:123-125.

[3]张秀烨。经济环境、教育目标与会计教育改革[J].会计之友,2007,22:39-40.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高职 可持续发展 视角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