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专业“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5-14 17:5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与计算机二级考证相结合、加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精髓,并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环节;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70-03

0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之密不可分,成为各行各业进行自动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库技术,以利于将来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发挥多学科技术的综合优势。本校针对财经类专业开设了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不仅有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学会应用数据库类软件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碰到了各类问题,认为迫切需要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定位、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与计算机二级考证相结合、加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教学目标定位

1.1 学情分析

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出身,他们大多认为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理科性质的课程,还没有学就望而生畏;对非本专业课程缺乏兴趣,认为对所学专业没有多大用处,觉得学不学、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激情;动手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方法有所欠缺,对教师的依赖较大等等。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值得我们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教学目标定位

财经类专业学生主要将面临涉及到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工作,他们大多都不会利用数据库技术去亲自开发一个信息系统,即使是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往往也是以用户角色对系统功能提出业务需求;相反,他们更可能需要对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特殊性或汇总性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易于他人理解的可视化图表形式进行展示,最终达到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1]。因此,财经类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不能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同等对待,而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弱化程序设计的学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偏重数据库应用,理论以够用为度,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案例教学和上机实践上,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和维护数据库的能力,达到熟练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把握学生认知能力,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环环相扣,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吸引学生开动脑筋,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让他们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讲授第一节课时,不用开门见山直接介绍数据库的概念,而可先从字面意思上介绍,数据库其实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然后设问现实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利用计算机来存储大量的数据,这样课堂气氛顿时会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会动起来,学生的答案非常多,如:学校里学生课程成绩信息、超市中的商品信息和销售信息、医院中的病人信息和药品信息、银行中存贷款信息,甚至有学生还想到了平时经常聊天的QQ账户信息等。学生感受到数据库应用就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而并非遥不可及。看着学生那股热劲,马上设问第二个问题,如:超市管理系统中数据是不是直接往数据库里存就行了,学生一开始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这时可提醒他们先考虑现实生活中如学校开设的财经实验基地超市是如何做的,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要分门别类地放好,再问利用什么放好,回答货架,从而引出表的概念。这样学生会恍然大悟,此时乘胜追击,进一步设问:学生管理系统中主要有哪些表?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等等,非常自然地学生已悄然理解了这些知识。

2.2 创设案例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讲授数据库理论知识时不能一味地将各个知识点填鸭式地脱离实际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采用实例并且是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实例来进行讲解,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一对多关系时,不是直接将概念进行圈圈点点硬塞给学生,而是先举生活中的实例,如以学校为例,一个班级有多名学生、一个学生属于一个班级,班级和学生之间为一对多关系。为了形象直观起见,画了两个实体集合图,分别为班级、学生,班级实体集合图中的某个班级在学生实体集合图中有多个与之对应,表示一个班级可以有多名学生,反之,学生实体集合图中的某个学生在班级实体集合图中只有一个与之对应,表示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班级。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请学生进行交流举例,大部分学生非常踊跃马上就能举出身边的实例,反映出他们已真正领会,最后引出概念就是水到渠成了。

2.3 精讲多练

教师通过"精讲"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再通过"多练"加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由于课时已从原先的每周4课时压缩到每周3课时,时间较紧,讲解时不可能对书本内容面面俱到,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合理的筛选,但不能简单地把课程知识压缩,一股脑地灌给学生,那样学生无法消化。对于学生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少讲或者不讲,通过布置习题让学生自行掌握;对于一些理论概念,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既可以应对课时不够的问题,又避免学生因为授课内容过多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 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例如:对于财经类学生比较头疼的SQL查询语句部分,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编程练习,学生才能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数据库查询能力。

2.4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技能的目的。以任务为主线,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期间教师只起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任务的设定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兴趣相适应,任务的难度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2.5 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一般可以按照4-6人一组围绕任务进行讨论,以任务为主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抽象能力和思考理性的能力,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小组成员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在彼此支持中完成任务。教师对有问题的小组再进行辅导,体现出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3 切实加强实践环节

3.1 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合二为一

在学校机房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为该课程争取更多在机房教学的机会。将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合二为一,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案例,学生同步操作,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互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不是教师演示一步,学生在下面跟着练习一步,这种方法过不了多久便会把所学内容全部还给教师。我们主要是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控制学生的电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教师在教师机上所作的演示,印象比较深刻,并且在教师讲完之后学生立刻就可以做练习,效果很好。一般在2课时的最后20分钟,我们会针对2课时所学知识点设计一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

如果遇到机房被占用,也要争取到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也不是由教师全盘演示与讲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演示操作。

3.2 重视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数据库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注意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要合理安排上机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使教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特别是时间、内容上要衔接好,课后及时上机,保证上机效果。

为了使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系统的训练,应从易到难布置一些实用性强、有一定设计技巧的上机练习题。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教材每章都给出针对本章内容的实验题目。

3.3 安排课程设计

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间联系不够紧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后期最起码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3],才能真正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像穿珍珠一样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4 强化管理

学生上机时应按学号对号入座,方便点名,保证出勤。实验结束要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和遇到的问题等都写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学生当堂写,及时交,避免有抄袭现象。教师要认真批阅,并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公开讲解。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以电子作业形式提交,及时抽查,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反馈给学生,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原先是全省电大系统统考,采用传统的单独理论考试,导致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无法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

今年改为办学点组织考试后,笔者尝试采用笔试+技能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对于知识性、理论性强的课程内容,采用笔试;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着重考核学生的技能,采用上机考试。

最后的课程评定成绩由平时上课表现、平时书面作业、平时上机实践、期中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期末技能实践考核成绩综合而成。

5 与计算机二级考证相结合

越来越多的社会就业岗位要求员工除掌握本身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用人单位开始更多地从这个角度来考察员工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各种计算机证书,正是学生求职时一块有力的敲门砖。例如:我市银行系统、电力系统的部分职位就要求求职者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结合我校的实际,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教学实施大纲相衔接。把考试内容与教材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学习的相关技术,做一些考试模拟题。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自己再深入地复习一下,就可以直接去参加考试获得证书。这样,学生能一举两得,既学习了本课程,又获得了证书。

6 结束语

计算机学科相关的知识发展迅速,尤其是计算机应用相关的知识和工具,所以教师不但应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也应该学习解决在讲授财经类专业数据库应用时所遇到的跨领域知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地认识到考试并不是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是真正目的。应尽可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加新的理论和技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提高数据库课程的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诚然,教学过程中的解决办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长期的过程。但是只要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想出解决的办法,教学过程就能不断地被完善。

参考文献:

[1] 汤晖.财经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2:9767-9770

[2] 杨循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67-168

[3] 张泽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2003[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程序设计 类专业 原理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