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冰火两重天

时间:2023-05-13 20:0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破解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盈利模式、数字技术标准、创新人才等瓶颈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不管你承认与否,它已经用惊人的速度和不同寻常的表现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时尚和消费潮流,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参与。

电子图书、数字报刊、博客、微博、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电子书、手机阅读、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一个又一个新鲜词汇,述说着数字出版市场成功的传奇、失败的辛酸和求索的迷茫,浸透着数字出版企业的酸甜苦辣。

数字出版不是“天外来客”,它是出版产业与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大体包括两个层面,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和新兴的数字媒体。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新媒体产业蒸蒸日上,非常成功”,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步履蹒跚,进退两难。

一路高歌

“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5月13日,在第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2011数字出版高端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说。

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近几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达213亿元,2007年达362.42亿元,2008年达530.64亿元,2009年达799.4亿元,并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生产总值,是2006年产值的3.75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曾就此指出,尽管同30多万亿的GDP来看,799亿仍然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是变革与转型,带来了出版的繁荣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价值。他还强调,数字出版不是简单的出版物的数字化,是要利用数字化的丰富性、便捷性、互动性,使文化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使文化创新插上翅膀,使人类最直接地感受得到更好的体验,使人间的美德情操得到更广地延展。

新兴崛起

在国内,一提到数字出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盛大、汉王、同方知网、北大方正、新浪、搜狐、百度等这些新兴数字媒体和技术公司,它们提供的数字化内容、平台、产品、技术和服务让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津津乐道,如盛大的网络游戏、网络文学,汉王的电纸书,清华同方的CNKI数字图书馆,龙源的互联网期刊,北大方正的电子图书,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以及家喻户晓的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百度等。反观传统出版企业,目前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响当当的数字出版产品,至于成功的数字出版道路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更是遥不可及了。

最近在深圳文博会上发布的“2011年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榜”也充分显示出新兴数字媒体的巨大实力。盛大文学以57.679亿元的品牌价值摘得“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榜·数字出版榜”桂冠。而且前十大数字出版品牌中,除盛大文学外还有5家是新兴技术公司和数字基地,分别是青苹果数据中心、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龙源期刊网、汉王电子书、华文资讯,品牌价值依次为29.335亿元、14.726亿元、10.5亿元、9.138亿元、5.6亿元;另外,腾讯·大渝网是由新媒体腾讯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打造的地方综合门户型网络媒体,品牌价值3.814亿元;其余3家是传统出版单位自主或合作建立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分别是家庭医生在线、皮书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数据库,品牌价值分别是12.043亿元、2.836亿元、0.557亿元。

目前,我国新兴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取得了成功。盛大是“原创内容+版权运营+平台设备模式”,同方知网、龙源期刊是“互联网期刊模式”,北大方正是“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模式”,中文在线是“电子图书模式”,汉王科技是“电子阅读器模式”,中国移动是“无线图书整合发行模式”。

2003年,盛大凭一款网络游戏《传奇》迅速崛起,随即展开令人目不暇接的收购,奠定了盛大游戏、盛大文学和盛大在线三大主体业务,并将企业定位于互动娱乐媒体,旨在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出版商。从盛大官方网站公布的财务年报可以看出,2010年净营业收入5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净利润8.26亿元。

我国总体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第一的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虽然2010年销售收入超140亿元,增长16.7%,但主营业务还是依靠纸质报刊、图书出版,数字出版优势还不明显,数字化收入也非常有限。而据报道,国内最大的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去年全部利润还不到2个亿,2009年总收入才20多亿元。另外在A股上市的出版公司中,主营收入和净利润最多的是中南传媒,分别为47.6亿和5.9亿,中南传媒的主营业务为出版物出版、发行、报纸与新媒体经营、印刷、印刷物资销售。尽管其主业的新媒体经营涉及数字出版和数字内容服务,也将其作为公司发展的一个重点,但负责这项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去年才刚刚成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近几年,手机阅读用户增量迅猛,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在线阅读的主要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1月19日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83.4%。中南大学发布的《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品牌报告》显示,2010年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收入已达414亿元,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四成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9亿户,其中3G用户数已经达到6757.2万户。未来手机阅读用户增长量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为了在诱人的数字出版市场分得一杯羹,去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先后建立手机阅读基地,正式进军手机出版。据报道,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目前已与100多家内容提供方合作,拥有超过19万册正版数字图书,每月访问用户超过4000万户,每月信息费收入超过一个亿,日均点击量已超过2.6亿次。另外,中国移动在2009年就加入了电子阅读器领域,联合汉王科技、华为等4家国内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推出了G3电子书阅读器。其他两家运营商也有推出阅读器终端的计划。

转型困局

面对近几年数字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新兴数字企业的蓬勃崛起,传统出版单位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漠然、犹豫到主动出击,纷纷转型涉足数字出版。

2010年12月,《读者》杂志在推出手机杂志、电子书之后,继而推出网络版,读者网正式上线。江苏凤凰集团也开始拓展数字出版,与台湾元太科技公司合作联手打造凤凰电子书包,与北京学易星科技公司合资成立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教育资源网络平台。

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数字出版网”工程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安徽出版集团从教育入手,将开通“时代”网上教育平台,推出第一份教育类手机彩信报;陕西出版集团已与国家图书馆签署协议,将建立“中国版本图书馆——文化教育音像出版物数据库”,项目完成后,该数据库将是国内最权威、最完整的音视频资源数据库。

面对手机出版风起云涌,其他传统出版企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团、河北出版集团、陕西出版集团等,也不愿充当看客,在主管部门推动下,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纷纷签订了合作协议,希望“借船出海”,杀入手机阅读新天地。

数字出版是2005年以后才兴起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电子出版和2000年前后的网络出版,我国传统出版单位并不是束手待毙、固步自封的,“每一次技术革命,传统出版单位都进行了积极应对,成立电子出版社、网站、数字出版事业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主任张立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据统计,在我国,90%以上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网站,全国579家图书出版社中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

但迄今为止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化转型上并不太成功,“主要是不符合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特点”,“都是做内容搬家,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张立认为。

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钟健华指出,传统出版还没有在“编、印、发、供”的传统产业链中走出一条新兴数字出版产业链。

细心者会发现,无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还是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要加快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5月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年数字出版与文化产业国际研讨会上,众多业内人士也纷纷慨叹,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商,俨然成了数字出版的落伍者,不仅落后于国内的新兴数字出版企业,而且与西方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专业出版巨头的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爱思唯尔、斯普林格等跨国出版集团从数字化方面获取的收益已经超过了50%。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总裁张玉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爱思唯尔现在86%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在线,“在短短10年里,爱思唯尔完成了从传统出版商向科技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我感觉我不是在为一个传统出版商工作,而是在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工作”。

我国传统出版社近两年才开始加快转企改制步伐,成立出版集团,但基于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健全,相关资源的整合还不到位,科技创新和数字出版人才非常缺乏,大部分收入还集中在纸质图书销售上。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强调,“传统新闻出版单位运用科技手段的主动性和能力仍然不强,国内的数字出版产业基本是由技术提供商来推动的,传统出版单位处于被动的地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主任张立认为,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步伐之所以比较慢,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创新,二是体制机制落后。只有进行转企改制,将事业单位的传统出版社彻底变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才能激发其在内容、技术、商业模式等上的一系列创新。

张立还指出,不管是国内的盛大还是西方出版业的亚马逊、斯普林格、爱思唯尔,都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迅速壮大起来,而我国的传统出版单位不擅用资本说话。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传统出版单位都是事业单位,出版社领导属于半官员身份,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束缚,使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辛勤耕耘,对上市、融资、收购等资本运作的事情,压根没有那个动力。

业内人士分析,传统出版社虽然改成了企业,并通过兼并重组成立了出版集团,有的已经成功上市,但只是少数有实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数字业务,众多中小型出版单位依然受限于资金、资源和人才。真正形成影响力的数字化产品还鲜有,至于数字化商业模式、运营流程都还在探索中。虽然与其他渠道运营商和技术供应商开展了一些数字内容授权、平台产品研发等合作,但传统出版企业显得非常谨慎,担心将内容授权出去不仅不能给出版社带来收益,反而有冲击传统纸书销售的风险,而且数字出版的投入产出比较低,侵权盗版又很猖獗,因此,对数字化转型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国形成10家左右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这是未来五年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宏伟蓝图。

真诚期待——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版权保护、盈利模式、数字技术标准、创新人才等瓶颈问题得以解决;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真正形成一条由内容提供、技术供应、渠道运营、衍生服务四个部分组成的完整产业循环链条;传统出版企业和新兴数字媒体、技术公司在互利共赢中创造世界数字出版奇迹。

推荐访问:冰火 两重天 出版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