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中重振民艺

时间:2023-05-13 13: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是中国典型的农耕为主的地区。因此,作为农耕文化典型物象的传统泥塑能在河南省得以广泛流传和传承发展。可是,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工业化大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代表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众多民间工艺形式承受着很大的冲击,走到了生存的困境。

关键词:中原文化;传统艺术;泥塑

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01-02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然而,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原传统艺术也逐步衰退,许多重要的传统手工艺被冷落甚至被破坏,发展步履维艰。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为处于生存困境中河南民艺的重振指引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强调“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探索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河南民间艺术又好又快发展途径,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不仅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情感,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振兴的历史责任感。

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泥塑浚县“泥咕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存现状、现代环境中角色的转变分析,找到阻碍其发展的自身因素,并总结它在现时代背景下重振的优势,以便更好地寻找其发展及传承之路。

一、在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生存现状

河南传统泥塑以其质朴亲切的造型、艳丽强烈的色彩和较强的娱乐性,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手中神奇的玩具,更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以及一个时代的深深记忆。可是,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消费需求和设计风格也都逐渐多样化,传统泥塑也丧失了它的生存土壤。

1.样式保守,需求减少

河南传统泥塑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由于长期以来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缺乏,很好地保存了其造型的区域性和特色。但这同样也大大制约了自身发展,使其程式化明显如故。加之多为手工制作,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模式,耗时长、生产数量有限,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的需要。在现代环境下的实用功能大大减弱,只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意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于是传统泥塑成为人们把玩、鉴赏、陈列的艺术品,市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

2.传统信仰精神流失

在河南传统泥塑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民间信仰的精神力量正是民间艺人创造的原始动力,民间艺人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精神的需求。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传统信仰精神的流失也是河南传统泥塑走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3.市场混乱,无序竞争

笔者在对浚县泥塑的调查中发现,浚县泥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没有统一的包装,没有作坊名称,仅仅在每个造型的背面做了一个印章的标记。如果我们将传统泥塑重新纳入市场经济,它就很难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无序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的混乱。

4.现代玩具的对传统泥塑的冲击

作为传统玩具的河南传统泥塑只有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其原始性才能很好地传承。然而,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转型让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逐渐失去它的原始性,最初的实用功利性越来越被弱化。泥塑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是带有吉祥寓意的现代古玩具。

而现代玩具以其漂亮的造型、自由的艺术风格、灵活的操作性、较强的互动性等满足了人们各个层面的需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趣味世界。在现代玩具的强大攻势下,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生活中淡化,甚至它们的身份和内涵正在逐渐转变。

在现代环境中,河南传统泥塑因材料工艺的落后、题材的单一、参与性较弱、品牌意识薄弱等在与现代玩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河南传统泥塑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亲切感,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在功利主义的盛行的当代,传统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定能慰藉现代人精神的浮躁。

二、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创新优势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知,现代环境中的河南传统泥塑,并不仅仅是传统农耕文化所遗存下来的“ 古俗 ”,而是一种具有交流情感、容纳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并因之常在常新的文化形式和物化载体。当今全球化、都市化的超速发展,使得传统工艺轻易地被挤到了社会的边缘。河南传统泥塑也无可选择地置身于传统与当代、乡土与都市相杂糅的当代环境中。所以,它必须经过自身的蜕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危机也是生机,创新的意义将不再局限于为一时一地提供某种经济资源,也不仅仅是延续一方水土的文化传统,而将久远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撑。”

1.巨大的创造性

河南传统泥塑有着极强的创造性。以浚县泥咕咕为例,民间艺术家能够围绕着“祈福纳祥”这个主题捏制出几百种造型,有飞禽类、动物类、人物类等等。还有各种祥瑞怪兽,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单是“泥猴张”手下捏制的猴子造型就上百种,更有猴头山、花果山、白猴献寿、千猴塔等大型作品。各具情态,奇妙无穷,粗泥却显露出雅美。

2.强大的人文性

河南传统泥塑的创作题材大多来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神话故事,看似一个简单的泥塑,里边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这些正是只追求技术精湛、材料新颖的现代玩具所缺乏的。河南传统泥塑的故事性能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和饱满。

3.民俗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万物有灵”的观念是人们对河南传统泥塑信仰的基础,河南传统泥塑的题材大多来自对日常生产生活的描绘。先民曾经用“兴土龙、立土人”的方式求雨,河南传统泥塑中更有“泥猴赶鹅”生动表现;另外一部分源自神话故事,有西游记、关公、武松打虎等。可见,河南传统泥塑题材大都与民俗活动密切关联,是民俗的直接体现。

河南传统泥塑又因其造型的意象化、色彩的象征性、图案的装饰性,成为最纯粹、最直接、最原始、最能反映民族个性、最贴近民俗生活的艺术形式。河南传统泥塑是民俗性和艺术性相互结合的产物。

4.顺应受众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机械化,内心越来越疲惫。现代化促成了人文精神的“世俗化”,也造成了人们的伦理困惑和理想失落,使人更为依恋传统生活秩序,总是渴望返璞归真,找回生活的乐趣,体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而河南传统泥塑不论是艺术特色还是制作过程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朴素自然的亲和感,流露出坦诚和真实情感,这正是现代社会压力下人们寻找的东西,更是人们对质朴和稚拙的怀念,带给人们纯真的感悟和生命的欢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保守的传统式样、过强的区域性、单一的形式,以及现代环境下高科技玩具的冲击,无一不制约着河南传统泥塑的发展。要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河南传统艺术,改变其生存观念,除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进行创新性设计之外,市场的运作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要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角对传统泥塑的发展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更要把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发展规划到地区总体营造中来,而中原经济区建设正是重振民艺的一个好契机。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民间彩塑[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 马金章,朱中月.浚县泥咕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 寻胜兰.源与流[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4] 高颖.我国传统工艺品的品牌建设之路[J].新美术,2010,(1).

[5] 张士闪.当代民间工艺的环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1).

[6] 任新凤.中国民间玩具的基本概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3).

[7]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寸松.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9] 倪宝诚.另类童话——玩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10] 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M].北京:北京艺术出版社,1997.

[11] 杨大年.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再设计[D].无锡:江南大学,2004.

[12] 王刚.中国民间儿童玩具创新设计研究[D].武汉:中南大学,2007.

[责任编辑 王 莉]

推荐访问:中原 经济区 重振 机遇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