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状况成因浅析

时间:2023-05-12 19: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如果过大,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而且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衷相违背。国内不少学者对收入分配这一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理论经验,主要针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差距 研究方法 原因

一、收入差距研究方法

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社会特有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可以忍受,但如果差距过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滋生。研究收入差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利用这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对收人分配不公状况给出一个大致的评判。其中,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指标,他是以一个数值来反映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世界银行在参照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后,给出了一个来判断一个国家收入分配是否平等的标准,即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并且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我国具有权威性的《中国统计年鉴》并没有给出全国统一的基尼系数数据,已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简易的计算方法,如利用五分法的收入分组数据来计算基尼系数,或者利用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借助Sundrum的方法来计算。其他一些方法,如库兹涅茨比率,可以描述最富人和最穷人的收入比率,也能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变异系数是统计学上衡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反应离中趋势;泰尔指数是将总体收入差距在不同区域或不同人群之间进行分解,得出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程度。但同时,赵人伟、李实等强调,对上述指数所进行的分解分析,并不能真正揭示收入不均等程度扩大的实质原因所在。

二、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收入差距正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男女职工之间、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之间等等,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同时,在这些群体内部,收入差异也普遍存在。已有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研究[1]。

首先要分清几个概念。公平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包括人生总的起点和某一阶段的起点或某一具体活动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活动中,能获得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平等以及活动中在公平的原则和操作下公平竞争;结果公平包括相对结果公平和绝对结果公平。只有在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结果公平。总的来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是两个重要方面。

具体而言,对于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这是我国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物。经济学家赫希曼从主要稀缺资源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这一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金德伯格、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采用了这一发展战略。发达地区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一良性循环的结果,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间的工资差别、人均收入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产生“马太效应”。为了缩小差距,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举措,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大有裨益。

2.城乡二元结构限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长期以来,城乡居民再利用经济资源上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甚至在政策偏向的支持下,农村经济资源的收益还被无偿剥夺,以支持城镇经济的发展。此外,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不能平等就业,公平竞争。农民工在向市场出售其劳动力的同时,受到了户籍身份以及附加的许多社会福利之重重限制,使他们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处地位极为不利。

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建立,打破的计划经济时期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以前都是靠“分配”,现在劳动者可以进行自主选择,流动性增强。劳动者的专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总是有差别的,用人单位对不同的劳动者会采取差别工资制度。能力不同的劳动者之间,收入的差异逐渐显现并扩大。

4.公共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农村的地理劣势,生产力不发达,相对于城镇来说,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边际效益较小。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投入较小,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王小鲁和樊纲(2006)认为,“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过大收入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机会在各阶层人群间的分布是非常不均等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状况和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占人口比重较多的农村,长期以来公共支出比例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农业科技得不到提高和推广,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5.寻租行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寻租行为的存在“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不能反映人们实际的收入差距”。其主要特点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的财富移到一部人手中,它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

参考文献:

[1] 曾国安:《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2] 樊纲 王晓鲁:《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J] .体制改革,2006.(6)

[3] 魏杰 谭伟:《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内涵和现状》[J].财政研究.2006(1)

[4] 赵人伟 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 (9)

[5] 白重恩:《为深入研究收入不均问题开个好头》[J].《比较》.23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

[6] 田伟 沈坤荣:《竞争、机会不均与收入不均关系的研究》[J].《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

[7] 王宏道:《关于我国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6(6)

推荐访问:不均 成因 浅析 收入分配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