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几个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3-05-12 18:42: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收入相对平等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2—0.35之间;0.4是一条警戒线,超过0.4就意味着收入差距较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基尼系数逐年上升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健全初次分配的宏观调控,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鼓励公益捐赠和重视教育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1)06-0025-02

一、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提出并落实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措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须妥善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继续扩大,2001年是2.89:1,2004年是3.20:1,2005年是3.22:1。许多研究者认为如果把福利补贴(如公费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计算在内,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达到5倍甚至6倍。这一方面会加剧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其次,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在日益扩大。2001—2003年,西部12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7%、86%和85%,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差距更明显,进入2l世纪以来,西部12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3%—74%左右,到2004年底这个比重下降到70%,这说明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再次,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悬殊。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20个行业中,大部分是垄断行业,如航空运输业、烟草制品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和银行业等。最高20个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均值为3.59万元,相当于最低20个行业平均工资值1.14万元的3.158倍。同时,平均工资最高20个行业平均工资的标准差为1.05万元,为平均工资最低20个行业平均工资标准差1846元的5.7倍,这表明平均工资最高20个行业职工的工资不平等程度远远大于平均工资最低20个行业职工工资的不平等程度。最后,非法收入形成高收入群体。虽然国家在取缔非法收入、打击经济犯罪和惩治贪污受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以权谋私、寻租、投机、走私贩毒和侵吞国有资产而大发其财,甚至一夜暴富。人们对分配不公的痛恨很大程度上就是列非法收入者的反感所致。

2、再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税收对我国收入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我国的课税对象主要是商品和劳务而不是收入。例如,以商品劳务作为课税对象的增值税以及进口商品消费税和增值税合计约占2005年中央税收收入的60.41%,而个人所得税收入占2005年中央税收收入的比重则仅有6.25%。而2005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占联邦政府税收收入的比例为43.65%。同时,虽然我国对个人收入征税也实行累进税率,但却加大了收入差距。2008年,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中,中低收入阶层的纳税额占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只占30%左右,中低收入者成了课税的主体,一些高收入者往往成为逃税的大户。而美国1991年10%的最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税比重在80%以上。其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对收入分配起逆向调节作用。目前城镇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以及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刚刚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的比率还很低,难以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2005年城镇居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650.7元,而农民只有147.42元,两者相差近17倍。

二、收入差距的过于扩大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收入差距的过于扩大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在市场化过程中,法制不健全、资源分配扭曲、政府行为不规范和腐败现象所致。

1、分配制度改革是直接原因。改革开放后,分配制度超越单一的按劳分配,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阶段。在新的分配制度下,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收入的分配,尤其对资本要素,给予了高度重视,得到了足够的分配份额。由于非劳动收入的获取与居民的择业自由度、经营才能、资产或资金占有量、技术与专利权等非劳动力生产要素有关,而这些要素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从而非劳动收入就会多寡不一,拉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国家对微观收入又缺乏必要有效的宏观调控,再加上单位决策者的把握不当或素质低,最终导致分配差距过大的不正常局面。

2、二元体制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长期以来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使我国农村游离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外,这使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城市,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收入的多少。同时,二元结构使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不能平等自由地流动,进城择业受到很大的限制。再加上用工单位实行明显的劳动歧视,同工不同酬或恶意欠薪,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重要原因。首先,竞争起点不公平使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过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格体系、各经济主体对公有资源的不同垄断程度和来自于国家投资的不同受惠程度使各经济主体进入市场竞争所拥有的初始资源条件不平等,导致不同行业职工的收入自然就产生了差异。其次,与市场经济体制配套的法制不健全。劳动法令不完善且执行不力,一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本该由劳动者获得的收入被资本侵蚀,使劳动收入占比过低。最后,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一些人价值观念的扭曲和错位,一些人钻法律的漏洞,更有人凭借法律监督不力获取非法收入。

4、税收制度不健全。从税收收入结构来看,我国以所得和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少。同时,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控重点应该是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而我国个人收入所得税却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群体,限制了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一方面是课税方式和结构不

合理、免征额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监测居民收入的方法,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居民实际收入状况,从而为高收入者的逃税避税提供了可能。

三、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四点政策建议

收入差距扩大是工业化和经济转轨阶段的普遍现象,我国当然也不例外。可以结合国情并充分借鉴别国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举措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1、健全初次收入分配地宏观调控机制。首先,科学合理的制定最低工资制度,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许多企业借机压低工资获得利润,特别是民营企业。这扭曲了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正常的分配关系,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其次,建立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部门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发布各类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及工资的变化,为企业制定各类人员工资标准提供可靠依据。再次,加强对国有垄断企业职工工资的宏观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垄断是消除垄断行业职工不合理高收入的最好办法。最后,加强收入分配的司法调节。主要包括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监督检查收入分配法律和法规的执行情况、调解处理收入分配中发生的争议、裁决和执行收入分配的相关案件,以法律的震慑力来维护经济秩序。

2、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首先,完善税收制度。一方面调整我国的税收结构,增加对所得和财产进行课税的税种,例如开征遗产税。遗产税是抑制“富人”代际转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同时开征赠与税作为补充,防止被继承人将财产以赠与方式逃避缴纳遗产税。另一方面,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缩小居民差距能够起到显著成效。加拿大1993年纳税人的税前基尼系数为0.37,税后基尼系数降为0.33;英国家庭原始收入基尼系数为0.53,税后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7。为了实现对高收入的调节,我国可以考虑提高起征点和从过去的分项征收改为综合征收。综合征收是指以一家人为单位计算征收。比如一个穷人家只有一个人工作,一个人按照3000块钱要纳税,但以一家人为单位算,他就可以纳更少的税或者不纳税。其次,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重点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和社会公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济。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为虽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城镇和农村仍有许多人由于疾病、年老、残疾等原因,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困苦。

3、鼓励公益捐赠。很多专家指出,收入不应只有由市场对生产要素进行的首次分配和由政府调节的再次分配,还要有由政府进行调节和引导的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于公益事业的捐献免税,并对企业单位予以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把自己的财产用于公益事业,而不是像我国大部分富人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形成了“富二代”甚至“富三代”的特殊群体。

4、重视教育和培训,创造机会公平的社会氛围。目前在我国,还有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原因子女辍学,这样的家庭更不容易摆脱贫困,形成了“穷二代”。“马太效应”造成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正在我们的社会形成气候。我国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重视教育投入。如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巴西从2003年起实行名为“面向人人的大学”的改革计划。同时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关注民生——郑功成教授访谈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黄忠晶,李弘毅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 收入分配 思考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