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

时间:2023-05-12 18:12: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所处的类型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铁饼型,二是尖帽型,三是橄榄型。虽然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800美元的底线,整个社会从总体上看也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却是处于尖帽型收入分配阶段。

一系列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在中国的全部居民储蓄存款中,最富有的20%的人群拥有全部存款量的80%,而其余80%的人口才拥有存款的20%。另据有关学者两年前的估计,中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财产的居民有100万人左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显然,这里的100万~130万最富有人口构成了中国尖帽型收入分配的帽尖部分。其次,占另外少数人口的帽身部分,无疑就是城市广大的工薪阶层和农村少数的先富农民。这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5%左右,即4.5亿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仅不足“帽尖阶层”10万元的8%。再次,在占中国总人口64%即8.3亿左右的农村低收入水平人口和少数城市贫困人口中,2002年的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只有2476元,在城市的受贫困救济人口平均水平只有2400元左右。据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人大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的数据,以年人均625元收入的贫困线标准,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为3千万左右;但以825元的贫困线标准,农村的贫困人口将会增加到9千万。无疑,所有这些64%左右的低收入人口构成了中国收入分配中最广大的“帽沿阶层”。

不仅如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收入分配中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尖帽型收入分配的格局还在加剧。据统计,100万最富裕人口的财富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中间阶层的收入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低收入阶层人口的收入仅以4%~5%左右的速度增长。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1.东西部差距出现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我国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特别反映在乐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上。200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5.39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6.07倍。从分省的情况看,2003年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的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别是上海市(7416元)、北京市(7040元)、浙江省(6945元)、广东省(6499元)和福建省(5257元)。

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看,中部地区达9.9%,超过了东部地区的9.4,而西部地区只增长了6.1%,其增幅远远落后于全国9.0%的平均速度。从地区收入差距贡献率来看,目前,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贡献率已从7.5%提升为8.7%,表明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高达58.3%,东部地区为37%。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

从城乡居民收入来看,“十五”时期的前三年,西部12省、区、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7%-88%,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3%~74%;但200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这两个比重出现了逐月(或逐季)的下降,在9月份已经分别下降到了85%和70%,说明东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有拉大的趋势。

从工农业生产来看,2003年西部12省、区、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分别为13.6%和13.1%,但200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下降至13.1%和12.9%,预计全年的比重也将在13%以下;2004年上半年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0.1%,和去年同期持平,估计全年会保持在这一水平。作为西部地区劳动就业的主要领域,工农业生产没有明显的改善,将影响到收入的提高,使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

2.非劳动收入增长快于劳动收入

从城镇居民来看,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1.4%,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为7.0%。其中人均工薪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增长11.2%,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一致;而人均经营性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实现了23.7%和19.8%的增长,人均财产性收入中的出租房屋收入增长幅度高达54.5%。预计2004年非劳动收入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20%,2005年有可能接近25%。

从农村居民来看,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17.1%,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3.3%,低于人均现金收入3.8个百分点;而农民的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增长了30.5%,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增长了24%。预计2004年非劳动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10%,随着政策性转移支付的增加和税费负担的进一步减轻,2005年这一贡献率将会超过12%。

3.城乡居民的实际可比的收入差距仍未缓解

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4.4个百分点,按照农民现金收入计算的城乡收入差距为3.35倍,低于2003年同期的3.52倍。但是,2004年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的城乡差距仍将有所扩大。

但我们也应看到,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24.9%,粮价的超常上涨带来的这一不可比因素对农民现金收入增加的贡献超过了60%。如果扣除这一不可比因素的影响,200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可比增长率仅为5.6%,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乡收入差距实际上扩大到了3.53倍,略高于2003年同期的水平。因此,2004年和2005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仍将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1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差距将继续扩大。

一般普遍认为,我国基尼系数拉大的问题,主要是由城乡差距拉大引起的。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值得警惕。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近年来扩大速率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1996年为2.51:1;1997年为2.47:1;1998年为2.51:1;1999年2.65:1;2000年为2.79:1;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

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0:1,2002年更是上升到3.11: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近几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一倍多,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2002年的城乡收入比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目前农村居民收入已不足城镇居民收入的1/3。其实,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这一结论,即农村居民收入已不足城镇居民收入的1/3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实际上,这乐观的统计结果和人们在实际中的感受并不一样,很难让人信服。

4.基尼系数和城镇居民内部差距进一步扩大

2004年虽然出现了农民增收较快的情况,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势头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显著快于低收入组,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8倍,将有六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会超过0.35,这些因素会导致城乡整体的基尼系数继续上升,超过0.465。2005年农民增收速度有可能出现下降,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基尼系数将迅速逼近0.47。

基尼系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因数据来源或计算方法的差异,学者之间的计算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均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1990、1995、1999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分别是0.23、0.28、0.295;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分别是0.309、0.341、0.336和0.336。就全国总体而言,1990、1995、1999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分别是0.343、0.389和0.397,接近0.4,2000年达到0.417。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包括各种集体福利和非正常收入的差距在内,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45。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扩大到1988年的0.38,2003年已扩大至0.458,有的地区已经达到0.467。

收入差距的扩大逐年累积起来就形成了财产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最高的1 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将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会维持在1%上下,80%中等收入的家庭仅占有财产总额的一半。在城镇居民财产中,资产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1/5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家庭将拥有超过城镇居民家庭总值2/3的金融资产,而户均金融资产最低的1/5城镇家庭的拥有比例会下降到1%左右。

5.收人继续向垄断行业倾斜

从各行业企业收入来看,由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社联合推出的“中国纳税百强”几乎年年是石油、烟草、钢铁、电信、电力、金融等具有国有垄断性质企业的天下,上市公司中的能源、电力、钢铁、交通、汽车等企业总能出现在沪深两市业绩增长排行榜的前列,这都从侧面反映出垄断行业的收入在持续增长,且增幅较一般行业要快。2004年三季度,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造、铁路、航空、电信等行业企业在各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中名列前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25-60个百分点。电力、能源、运力的紧张会加剧这一状况,使得垄断行业和一般行业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各行业职工收入来看,“十五”期间电力、煤气、供水、铁路、通信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均出现了提速,高于“九五”期间平均增长率3~5个百分点,金融和保险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在20%左右,较“九五”期间提高了7个百分点,提供垄断性公共服务的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超过18%,速度提升了5个百分点以上。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由“八五”末期的2.2和“九五”末期的26上升到3.0以上,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推荐访问:浅析 目前我国 收入分配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