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效能

时间:2023-05-12 09: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深入,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心理效能进行简单阐述,以便为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开展这项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心理效能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3-194-02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1.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是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便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自觉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基础。

2.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拓宽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视野。

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体育活动,那么学校要设计这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内容。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首先要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愛好进行教学,然后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

3. 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

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体育锻炼和增进健康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融人学生生活当中,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以便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扭转体质下降的趋势,使学生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心理效能

1.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际交往的形式之一,与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交往相比,运动中的交往更令人心情舒畅,也更容易与他人产生亲密感。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更容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同学或朋友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2.有效培养积极情绪。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领略和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体育运动通常集体进行,学生聚集在一起分享运动的快乐,同学间的感情易于建立和加深,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社会情感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体育运动有时要当众表演,表演过程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与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使他们受到感情的陶冶,培养审美情趣。

3.有利于矫正心理失调。

体育运动不仅能使学生转移自己的忧虑和挫折情绪的注意力,使学生心境保持平静,而且还可以为学生郁积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的发泄口,将学生的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宣泄出去,从而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体育运动也可使受挫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升华,使情绪恢复平衡。当前,许多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疲惫”或“恐惧”,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消除这些消极情绪。研究发现,长期坚持运动的学生与不经常运动的学生相比,前者的自我评价更积极、更客观。体育运动对情绪失调病,如焦虑、抑郁等具有治疗效果。由于体育运动在心理失调矫治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专家将体育运动作为情绪失调问题的辅助治疗方法。

三、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心理效能

阳光体育运动和情绪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效能,另一方面,学生良好的心理效能会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效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效能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在于唤起学生的运动乐趣,运动乐趣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起着“火车头”和“发动机”作用。研究表明,获得乐趣和愉快感是参加体育运动重要的原因,如果体育运动能使参加者产生乐趣,参加者将更自觉、更投人地坚持运动。相反,他们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最终退出运动。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快乐体育文化园地,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体育活动或具有地方特点活动、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等方法,不断丰富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如将阳光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台,通过不断变换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尽可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学生快乐和愉悦的自我体验则是衡量活动心理效能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维持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而快乐和愉悦感主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获得。因此,阳光体育运动的着眼点和着手点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运动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特长和身体素质,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使学生的主体特征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和发展,力争形成人人参与和个个争先的良好运动氛围。

3.加强活动内容的针对性。

体育运动有不同的类型和项目,不同的运动项目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效能。研究发现,慢跑、娱乐性游泳等项目能改变不良心境,减少应激水平;回避人际竞争的锻炼方式能使参与者回避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更有利于积极健康的情绪。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按照运动本身的逻辑和活动的规律组织体育活动,又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

[2]桃家新,漆昌柱,黄志坚等编译.运动心理学导论[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将长好.阳光体育运动的心理功效[J].体育教学,2008(5).

[4]胡传庆,徐国芳.对“阳光体育”的思考与对策[J].体育师友,2007(6).

(责任编辑:刘军平)

推荐访问:浅析 效能 体育运动 心理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