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首歌剧《江姐》经典唱段的演唱处理

时间:2023-05-11 20: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歌剧领域中值得骄傲的作品,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其创作背景和音乐本体的分析出发,逐一分析四个经典唱段的音乐风格和演唱处理,力图解读其传唱不衰的奥秘。

关键词:创作背景;人物特点;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79-01

一、歌剧《江姐》的创作背景

歌剧《江姐》是真实故事,凭依的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监狱烈士的事迹改编而成的,江姐的真名叫江竹筠,江姐的故事触动到了创作者,作曲金砂、羊鸣和姜春阳,作词阎肃全力以赴,空军司令刘亚楼倾注了所有心血,每每修改一个字都需要向他汇报情况。刘亚楼还促成了《江姐》主题歌《红梅赞》的诞生,而唱段《绣红旗》更是有上将罗瑞卿亲自为其改词。经过两年多的打磨,创作者们将剧本稿子四次大幅度修改,音乐各种推翻重新改写,主题歌更是多达二十次的变动。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部文工团把歌剧《江姐》搬上舞台,而经过了几代江姐不同的演绎后,歌剧《江姐》早已经是深深的刻入了每个人心中,许多唱段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经过了多年的磨砺,如今的歌剧《江姐》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红色经典中的经典。它以四川民歌为主要音乐素材,广泛吸取了戏曲音乐所特有的元素,深刻的表现了主人翁爱国、爱党,坚贞不屈的音乐形象。

二、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中人物特点

在歌剧《江姐》中,江姐这一人物形象是整部歌剧的中心人物,是牵动整部歌剧的灵魂人物。要把江姐这一英雄人物演绎好,对演员的要求要必须严格,不论是表现高昂的唱腔还是一个有力的动作,都必须把人物理解透,塑造活。歌剧《江姐》之所以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江姐既有一位革命英雄对革命的忠诚、对敌人的痛恨、在惨刑毒打下的不屈形象;也有作为一名妻子、一个关心其他同志的细腻的女性形象。在剧中江姐既是妻子又是母亲,而且她还是一名坚定的地下共产党员,为了解放全中国和维护战友性命的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江姐在唱腔和形体的设计上都借鉴了传统戏剧的很多元素,形象而真实的表达了主人翁的实际感受,因此,在演绎时,要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一部歌剧的角色扮演不是从一个第三者的位置对故事进行叙述,而是要沉浸其中,以代言体的形式叙述。江姐面临敌人的压迫,威逼,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大家,她不是在逃避,而是让自己承担一切,充满自信与骄傲,她为了革命,不惜牺牲小家来维护大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坚定地在渣滓洞与敌人作斗争。

三、中国歌剧《江姐》经典唱段的演唱处理

《红梅赞》为七声徵调式,歌曲中多处使用八度、七度的跳进音程,使得旋律开阔而有气势。歌曲的素材主要借鉴四川“扬琴”和江南“滩簧”的音调,还广泛地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京剧等诸多地方剧种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又使得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充分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这段唱腔的前奏也就是江姐的主题,贯穿在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前半部分有两处铿锵有力的大跳,加上高音区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刻画了一个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后半部分的旋律中去掉了四度跳进,多采用级进关系的音程,使得人物性格由硬朗转为柔美,从而体现了剧中人物江姐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无尽的爱和深情。

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一句意味深长的“啊”,仅仅用了一个字,用下行级进的音程就将一个革命者人性的一面表露无遗,在情感上为接下来诉说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做出了铺垫,在情绪上为诉说内心愿望时的平静提供了缓和的余地,在结构上也为转板做出了衔接,是主题音乐在唱腔中一次意味深长的贯穿。在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中多处使用到润腔,润腔,是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在他们演唱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唱腔时,对它进行各种可能的润色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的艺术作品。大量采用了川剧的唱腔,由于川剧高腔, 是最具戏剧性的声腔形式, 其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特别擅长于细致地表现人物复杂的情感,“一字腔”节奏的强弱处理,旋律的扩展收缩, 是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 而节奏强弱处理, 旋律扩展收缩, 又完全体现于强与弱、高与低、快与慢、断与连、颤与直等对比的演唱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 是唱词语气的夸张与音乐化, 也是对人物情感的渲染升华,也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此外该段吸收了京剧、越剧、川剧、婺剧、洋琴、四川清音等民族戏曲、曲艺的音乐语汇,使得《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五洲人民齐欢笑》这首歌剧唱段深刻地表现了江姐入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对党对祖国母亲无比热爱和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操。明朗、抒情的曲调,表现了江姐对祖国、对亲人的无限深情;刚健、高昂的曲调,表达了江姐对革命胜利的祈盼、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在戏剧性的思维和诗意的伟大巅峰上汲取富有情感的素材,以其强烈的叙事性和抒情性立足剧坛,为人民所喜爱。这一段唱腔,江姐的主题出现,拖腔部分是主题的一次变化再现。一方面,旋律中围绕mi的上行进行描写了江姐即将赴刑场时对明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另一方面,拖腔部分的后两小节下行叹息式的音乐,表明江姐为自己不能生活在幸福的明天而感到惋惜。作为拖腔部分表现出江姐作为共产党人的自豪和荣耀,与主题相比,节奏时值增加一倍,描写出江姐的从容不迫,也像在对战友们诉说自己为革命能够贡献自己的青春,感到虽死犹荣,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里是主题的原始再现,描写江姐表达出对党和人民无怨无悔的一腔激情之后,对自己孩子的一片难舍之情。《五洲人民齐欢笑》这首大咏叹调颇具特色与气势,在用心灵演绎着一首气势磅礴,令人振奋,不似悲歌,更似悲歌。

绣红旗》是歌剧《江姐》中非常婉转柔和的一段,饱含深情,它的创作吸收和运用了江南、四川等地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一特征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适合歌剧的韵味。表现江姐和狱友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特殊感情”。“热泪随着针线走,含着热泪绣红旗”的特定事件和微妙复杂的感情,表达江姐和战友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四、结语

这些唱段震慑了我们的心,千千万万像江姐那样的党员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依然激励和鼓舞后来者。无论是普通的民族歌曲,艺术歌曲的演唱,还是歌剧中特殊曲目的表演,都要求我们“依字行腔” “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在“歌剧语言”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极探索,抓住它们的独特个性,从而实现它真正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歌剧《江姐》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唱段分析,更有助于我们了解江姐的伟大事迹,学习红岩精神,进而更深刻的理解了中国民族歌剧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参考文献:

[1]郭建民.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J].音乐研究,2002(01).

[2]杨郁.歌剧《江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科技创新导报,2009(04).

推荐访问:唱段 浅析 首歌 演唱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