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与矛盾中的艰难前行

时间:2023-05-11 19:12: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金陵十三钗》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集齐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与一线演员,筹备四年,总投资高达六亿。不难看出张艺谋冲击奥斯卡、获得高票房的期愿,然而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北美票房惨淡,连国内票房与预期的十亿也相差甚远。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矛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011-01

《金陵十三钗》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集齊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与一线演员,筹备四年,总投资高达六亿。不难看出张艺谋冲击奥斯卡、获得高票房的期愿,然而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获得奥斯卡提名、北美票房惨淡,连国内票房与预期的十亿也相差甚远。

色彩的矛盾。先不说南京沦陷一周,妓女们花枝招展的逃难符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暂且把它作为书娟眼中“神秘美丽的瞬间”的必要条件。影片中,书娟经历逃难失败,亲眼目睹同学被日军刺死,目睹同伴因日军的暴行摔死楼下,还差点被强奸,你能认同在成年后的书娟眼中,“那透过彩色玻璃第一次看到花枝招展五颜六色的秦淮河女人们的美丽瞬间,一定是她当时的经历中(指南京大屠杀),最难忘的” 吗?

片中“神秘美丽的瞬间”基本只集中于教堂的彩色玻璃与秦淮河畔的妓女。纵览全片,与残酷战争的灰暗色彩所对立的这两抹色彩又有何意义呢?如果说教堂的色彩象征宗教的纯洁美好,给予人神性的庄严,区别于没有人性的战争。那么秦淮河畔的那一抹色彩呢?那不是最风流最底层的写照么,不是给予书娟们眼中最下流的幻想么?这种色彩的对比建构崩塌了,没有成立。它仅有的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作用,尤其是妓女们身着艳丽旗袍一字排开,唱着吴侬软语款款走来,吸引我们的是旧时金陵秦淮河畔的一点风情,是一缕缱倦浪漫的怀旧。可是,这点写实的浪漫,这点充满风情的怀旧,真能这么肆无忌惮的放在这段如此沉重严肃的主题中加以缅怀么?

意识形态的矛盾。在这部想要走向世界,获得全世界认同的大片中,我看到的是这部电影严重缺失文化自信,看到的是西方意识形态中“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权意识,与中国传统的具有强烈“处女情节”的男权意识的矛盾。在张艺谋以往广受中外好评的电影中,都毫不遮掩的展示着我们自己的意识形态(例如红高粱等),虽然有不少涉及阴暗面而饱受诟病,但是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或他们理解一个优秀的、充满生命力、真实的民族,理解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而这样一个中国得不能再中国的故事,却硬要灌进西方的意识形态。在“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权意识里,女学生和妓女有什么差别?有什么打动人心、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让妓女替女学生死去?电影中,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层层重叠的心理铺垫,只有突然的转变,这种突转尚不能打动中国人,又怎能打动西方观众?这是一个发生在教堂的故事,是一个西方提供给中国人的避难所,是一个要以西方人拯救中国人的故事。你看,他的表面处处洋溢着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肯定,甚至有讨好之嫌,然而内里,我却认为是一个妓女们“表彰节烈”“弃娼从良”的故事。

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使观者无法找到共鸣,没法达到文化意识抑或社会意识的映射。在影片中,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女性的牺牲无疑会使男权世界中的男性羞愧难当,于是具有原罪的妓女出现了,在男权意识形态中,一群妓女的死总好过一群纯洁的女学生的死,似乎这样就能够减轻人们的罪恶感,而妓女们借助这个“绝好”的机会,完成对于民族的大义,完成对于自己的“救赎”。因此,无论这个故事讲得有多么西方,仍然无法撼动从中流露出强烈的“处女情节”的男权意识。

严肃题材与票房期望的矛盾。从《东京审判》到《南京!南京!》,与战争相关的,尤其是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这一路走来格外艰难。我们至今还无法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那段历史,还无法正视那段鲜血淋漓的历史。一提起它,我们整个民族都会颤栗、痛苦、仇恨。因此,描写南京大屠杀的作品,不管是绘画、音乐、戏剧、影视,都要严正以待,若是以娱乐、以轻松、以调侃,以任何不严肃的态度看待,都会招致全民的口诛笔伐。

然而太过严肃、沉闷的电影,怎么能吸引观众眼球呢?因此,在《金陵十三钗》中,我们不难发现导演煞费苦心,想要在其中找到平衡点。于是,有了中国军人“千手观音”似的壮烈牺牲,这一悲壮的,充满仪式感的牺牲,赚取了多少眼泪?赢得了多少喝彩?豆蔻与香兰的惨死,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又激起了多少人的“民族仇恨”?难免有“不叫好就是不爱国”这一并不高明的舆论绑架。不仅如此,影片还着力刻画玉墨与约翰的情感故事,为了演绎这个故事,编者不得不找许多理由,以填补这个空中楼阁的空隙,想要补助一个基础,然而这些手法都显得非常勉强。大概导演也看出它有点勉强,因此,夹杂其中的是各种香艳,凹凸有致的身材,风华绝代的旗袍,飞起的眼风与红唇,吴侬软语的《秦淮景》,欲露还遮的年轻酮体……

即想要不触动一大帮人的敏感神经,又要保证票房,因而在这个严肃的主题中,插入些风月故事。然而,这样的讨巧只使得想要严肃之人看到轻浮之处,想要看秦淮河畔风月故事的又看得不过隐,两头都没讨到好。

想要都讨好的电影,到最后总是都讨不到好,要拍出有如《辛德勒的名单》一样,反映二战的优秀电影,不仅要求导演有着一个明确的态度,也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推荐访问:前行 混乱 艰难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