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与广东高等教育发展

时间:2023-05-11 13: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本文运用了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广东在国际化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en),得出了对于广东发展高等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广东高等教育;SWOT分析法

一﹑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教育发展到近现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趋势。教育国际化表现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与合作、财力支持、信息交换(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现在人们认识到“教育国际性和开放性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区环境学习化、教育合作国际化。 可见,广东把国际化摆在了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看待,广东是我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与国

际交流非常紧密,那么,在经济和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广东发展高等教育将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的SWOT分析

㈠优势(Strength)

⒈地理位置优越

广东沿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临近港澳台,在历史以上,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方面,一直是我国的对外交流最活跃的地区。港澳回国之后,广东与港澳的教育交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广东省近年来,一直致大力促进教育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积极推进泛珠江三角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逐步推动九省区教育资源共享,扩大高等学校对港澳台学生的招收规模。扩大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粤办学;鼓励高等学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到国外、境外独立办学或合作办学。鼓励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外开展双向交流。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开拓教育国际市场;积极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⒉经济基础雄厚

经过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广东经济居全国各省份前列。经初步核算,2006年广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5968.55 亿元,增长14.1%,人均GDP 达28077 元,增长12.9%,按现行汇率折算突破3000 美元,达3509 美元。从全国看,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8 年居全国首位,增速处于上游。2006 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2.4%,比重比2002 年提升了1.1 个百分点;与居第二、三位的山东和浙江相比,总量分别多出4121.84 亿元和4420.19 亿元。增长速度达14.1%,比全国平均增速(10.7%)快3.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位。 办高等教育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支持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于广东率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在国际化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据统计,广东普通高校生均教育总经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则在全国各省市中位于较前的位置, 基本上保持在前5 名。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广东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对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斥巨资兴建了广州大学城,珠海大学园区等大学聚合社区。其中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番禺新造镇, 占地规划面积达43.3万平方千米, 投资高达330 亿人民币, 是国内大学城中投资最大的一个。它容纳了10 所高校约16 万学生, 总人口达40 万, 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是面向21 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大学城的建立解决了高校占地面积小,公共资源紧张的问题,是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事件。

⒊办学体制开放灵活

办学体制作为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事业总体运行的深层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常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

广东近年来突破行业、系统、区域乃至国别的界限, 通过内联外引,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境外教育力量参与办学, 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泛吸纳和利用其他社会教育资源,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具体做法表现在高等教育领域有:

⑴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 社会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⑵积极支持和扶持民办教育。一是鼓励投资独立的民办学校;二是鼓励公办与民办合作

办学, 积极探索公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办学模式。

⑶进一步放宽政策, 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现有的优质资源, 鼓励公办与民办合作举办民办二级学院;二是鼓励金融机构、企业投人高等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广东科研院所的人才、知识、技术上的优势, 鼓励它们以多种形式与高等学校进行合作;四是继续鼓励与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办学, 发展有特色的学科专业。

⒋思想观念先进开放

广东是中国最早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地区。19世纪上半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以广东为突破口,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思潮对广东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广东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广东是最早兴办新学的地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改革的最前沿,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努力推行教育改革。2004年初, 教育部再次明确把广东列为全国两市两省教育现代化试点之一。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是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们,即使是普通民众的思想也相当先进和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这对于广东借鉴国际教育先进模式和经验,推行教育改革是有利的。

㈡劣势(Weakness)

⒈高等教育国际认可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方面虽然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总体上仍然落后经济发展速度,与提高广东省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发展后劲的要求不相适应。在高等教育层次,具体表现在: 第一﹑国内知名院校少,目前教育部直属院校只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两所,并且这两所院校在国际上影响力也有待增强;第二﹑办学层次不高,各大院校仍以本科和专科办学层次为主,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全省只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第三﹑国外有些国家对我国的学位和学历不认可,尤其是研究生学位。在这样的状况下,广东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就缺少了一批可以推出国际教育市场的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难以吸引国外优质生源过来就读。

⒉教育产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一面向国际市场开放,就面临着竞争。 广东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国际教育产业化的这种趋势,但是教育在产业化这个问题上,思想有束缚,步子放不开。虽然建立了一些诸如国际学校、对外教育培训机构等实体,但是,这些教育实体还没有发挥最大作用,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范围和措施目标还不全面,归根结底在于其内部机制不够理顺,没有形成抓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思路和抓手。

㈢机遇(Opportunity)

⒈与国际社会联系最紧密

如前所述,正因为广东特殊的地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一直以来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民众易接受国际新事物,所以广东具备了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内因条件。在如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广东提供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外因条件,如果广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内外因条件,那么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非常有可能的。

⒉优质教育需求量大

广东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大省,户籍人口7800 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 万,在这样的人口规模下,本身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于能接受教育,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调查表明,市民愿意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投入大量的金钱,甚至不惜勒紧裤带。可见其教育投资消费观念,以及对投资教育所带来的长远回报的深信不疑。这种观念落实到行为上就体现在为孩子选择优质学校的择校行为上,当被问到“择校要交择校费,你是否同意”时,66.6% 的市民持接受的态度,17.3%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16.1%持温和反对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市民还是愿意为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付出经济代价的。而且44.5%-的市民有意向送子女到国外读书,5.4%的市民早已有了送子女出国读书的计划。由此可见,富而思教,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一个好的教育背景,已经成为一般家庭的基本投资意向。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适龄青年会选择到中国来留学。国内和国际优质教育的需求量增加,给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㈣挑战(Threaten)

⒈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在学术界,流行着这样的观念,一般都认为西方化就是现代化,因此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大量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直接移植到当地。在广东省,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如国外搞双语教育,广东也照搬双语教育;国外大学园区搞得有声有色,广东也相继建立起广州大学城,南海大学城,珠海大学园区等.物质和硬件上的东西可以模仿,但是制度和文化的东西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两个规章制度就能搬过来的,需要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如何处理好模仿和创新的关系,也是广东在教育国际化背景所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⒉教育产业的市场争夺

随着教育国际化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国外高校进入我国抢夺高等教育生源,,如澳大利亚,的诸多高校,每年都到广东举办教育年展,目的就是吸引适学人员过去就学。大批青年出去留学,对广东省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市场的流失,而大批人才出去留学之后留在国外工作,更是广东人力资源的一种严重损失。

三﹑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的几点建议

㈠政府的有效调控

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涉及新的事项或者情况,这些事项可能是介于两国院校之间,也可能介于两国政府之间,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不能全部放开,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根据新形势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这些问题和纠纷的处理,才能实现教育的有序发展。另外,除了利用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手段外,还可以通过颁布有导向性和倾向性的政策,引导教育向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

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运用经济杠杆,扶持和发挥教育国际化服务贸易主要媒介和载体如国际网络学院、国际虚拟校园、跨国教育公司、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教育国际化服务贸易园区、国际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等的作用,积极开拓海外教育市场,开展教育国际化,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适应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出高等院校特色

广东应在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建设若干所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和综合实力、竞争力强的省属重点大学,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水平:

发挥部委属高等学校作为广东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把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充分利用两校的学科综合优势, 对其重点投人, 使之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 成为广东省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 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支撑的重要基地。

对于“211工程”建设学校以及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校, 要增加投人, 配强班子, 帮助其引进高水平师资, 使其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综合能力排在全国院校前列或进人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成为以本科教学为基础, 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科研型大学, 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第二梯队。

全面提高全省其他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 这是广东高等教育的第三梯队。鼓励这些院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 逐步发展为以本科为主市属高等学校本专科并举, 以本科为主, 并承担适量研究生教育的本科教学型院校。其余高等学校构成广东高等教育的第四梯队, 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㈣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要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环节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广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为高等教育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 内部保障体系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内部所设的评估机构或其他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外部保障体系主要是指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监督系统, 领导、组织、实施、协调高等教育质量鉴定活动与监督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世界各国完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制, 一般都是由国家控制、评估机构评估、高校自我评估和社会监督共同组成。广东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估基本还处于完全以政府调控为主的状况,评估的合法主体是各级政府, 而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是政府评估学校时所委托参加的力量, 属于从属的地位。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日益关注, 应鼓励成立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参与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弥补单一政府评估的不足;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估标准,对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分别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有利于不同类型高校的个性化发展;建立周期化﹑制度化的评估制度,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春连(1984—),女,广东清远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7级研究生,从事比较教育管理研究

王符(1956—),男,吉林长春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比较教育、外国教育史研究

参考文献:

<1>郝克明主编:《面向2l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6),第323页.

<2>广东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3>邱俊 张建梅.经济运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扬帆启程—— 2006 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 年展望.广东经济2007(4).

<4>吴开俊.广东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历程、挑战与展望,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二期.

<5>《关于广东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粤教规〔2002〕52号.

<6>张铁明.《突破体制:广东教育现代化必由之路》.广东教育2004年第9期.

<7> 冯增俊. 广东教育现代化策略探析.教育导刊2007(7).

<8> 郭宪春.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教育研究2006(2).

<9> 庄芙蓉.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理工高教研究,2006(1):63-65.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广东 化与 发展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