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信息化建设历程看智慧校园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11 12: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高校建设与信息化技术整合的宏伟工程。近30年来,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随着整个信息技术大环境迅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直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每一个周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又衍生和积累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必须朝着开放化、融合化和应用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6-01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6.053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高校信息化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推手,在推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信息化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技术支持,也是我国国家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更是“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

面对 “十三五”规划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契机,面对培养现代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我们需要分析从早期高校信息化建设到现在的整个发展历程,借鉴过去的经验,弥补出现的不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更需要我们找出一条实现高校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新途径。

1 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内涵的认识

如何定义高校信息化建设呢?它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内各项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项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化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管理、办公、服务、教学资源等各项资源共享的时间和空间的延伸,从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进步、加快工作和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高校建设中来,让国家高等学校教育享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的建设工程。

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软件和硬件的环境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建设、高等学校信息化机制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智能工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办学水平,从而最终实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历程的回顾

近30年来,大概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校园信息化革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随着整个大环境迅速发展,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三个发展阶段。

2.1 网络化校园建设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快。1990年左右校园网的概念从美国传入中国,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这也大大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这个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1)对信息化建设的認识水平处于起步阶段。90年代,国家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其中政务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而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要明显滞后,这与教育管理观念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和教育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十分匮乏,缺乏整体规划、协调与合作。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1990年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数字资源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都只停留在实物和纸介质形式上,无法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3)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化系统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关系到高等院校跨世纪发展的方向,这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事关重大,一般由信息中心、电教中心或网络中心负责。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各高校纷纷根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成立了专门的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或者专门成立院校的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学校的网络化进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大规模开始,教育应用却跟不上建设的步伐,依然停留的传统模式阶段。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

2000年左右,数字校园的概念进入我国,教高厅2000年颁布了第10号文件《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将建设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列为重点。由此开始,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政策,逐渐覆盖远程教育、校园网建设、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投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等。其发展的特点是:

(1)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从而满足社会终身学习的需求。

(2)教育管理电子化和数字化办公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发展,相关标准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取得明显进展。

(3)组织上网,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组合优势,避免各种形式的重复和浪费。同时高校内部从教学、管理、办公、服务、教学资源等方方面面实现全面数字化。

2.3 智慧化校园建设

随着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形态和模式也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这些正日益改变着人们对大学的认知,也对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智慧校园的概念应运而生。如今随着云计算、虚拟存储技术和物联网等热门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开始向时间和空间延伸。智慧化校园建设为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突破和变革。

(1)云计算推动了高校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概念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最热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云技术可以将所有信息资源、网络、存储、服务器等集中起来,然后通过云信息技术将其定义为一个虚拟的服务,最后通过“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云服务、云存储、云安全已经开始应用于各大高校。其强大功能带给高校信息化全新的革命,推动了高校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

(2)“互联网+”实现了由信息技术到数据技术的快速跨越。各高校经过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期,各类基于公共数据库的信息化系统都已基本都建成,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现各类个人数据的生成、获取和储存,同时这些数据也为个人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然而,在“互联网+”校园中,这些生成的数据不仅是为个体所用,也不仅是为单个的平台和系统而存在,更多的是为每一个个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3)物联网技术促进了平安校园的建设,改变了高校管理模式。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其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进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成功在高等学校逐步展开。主要表现在高校大规模开设物联网相关课程和实验室,物联网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依托物联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后实现物联网技术下的平安校园建设。

3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校园的理念是面向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能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學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未来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将朝着开放化、融合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

3.1 开放化

“互联网+”校园借助互联网的有机融入,将包括教学平台在内的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从简单的连接走向有机融合,信息和数据不再是以网络化连接的方式传输,而是在和云端充分融合后,实现信息交互自由,并在信息流动和分享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也就是说,课程和教学资源将不再受班级和学校的局限,其固有的结构和边界被打破,向外界延伸和开放。

3.2 融合化

加强“云计算”、“互联网+”、“终端”三者的建设和有机融合,是实现从信息技术到数字技术的数据形态的转变的有效途径,从而整体推进新技术形态的建立。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不但为“互联网+”提供了内容、数据的存储空间,而且提供了针对内容和数据空间的计算、服务能力,在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够更加反映真实状态的整体模型。“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关联、延伸、拓展,它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广泛连接、交互成为可能。“终端”是指各种类型数据载体,它包括传统的桌面设备和可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此外,所谓的“端”也指这些设备中应用到的各类应用软件等。“终端”使得数据信息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随时随地地实现与用户的接触、激活,使用户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3.3 应用化

从高校信息化建设层面来说,智慧校园建设还意味着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理念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和管理为中心,智慧化校园建设逐步走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建立符合数字化的理念和思维方法、科学制度和先进文化、大型数据和应用组件模块化的共享共用思路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科研、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虚拟服务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则更强调学习者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强调应用过程中人与系统的个性化交互。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各类校园应用系统以不同的传达形式动态地、按需地、碎片化地提供给用户,数据以高能或高效状态持续被用户所利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http://).

[4]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5]胡钦太.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框架与趋势分析[J].教育研究,2009(10).

[6]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辨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2).

推荐访问: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 历程 智慧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