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海外传播及研究情况

时间:2023-05-10 20:0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残雪从事写作三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在国外出版,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主要有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越南语;迄今为止,共有近三十个外文版单行本,国外多家主流媒体对她和她的作品有过大量报道,欧美、日本知名评论家对她的作品不吝赞美之词;日本还成立了残雪研究会,创办了《残雪研究》杂志。残雪海外的影响在二〇一五年集中呈现出来,一连获得三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奖项:一是已经入围本届纽斯塔克终生成就奖(此奖被誉为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十月份揭晓);二是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唯一中国作家;三是英国伦敦的独立外国小说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残雪的先锋写作在国内产生影响,在那个年代,能够引起话题的有两种,一种是追求纯粹艺术感的先锋创作,一种是身体写作或者大胆地披露自我,写情欲、写性的。但是,这两种类型的作品在西方很难走俏。因为搞纯文学和写性对他们来说更加日常化和普及化,可谓高手如云。倒是那些写普通人的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比较受青睐,他们可能更希望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实际上,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外的读者主要是研究者和对中国抱有浓厚兴趣的人,作品能够进入商业运作和市场的为数甚少。残雪的纯粹先锋艺术能被国外评论家和媒体关注算是一个特例。有西方评论者认为,残雪为小说观念注入了活力,这与三十年前西方读者从拉美作家那里获得的东西有些相似,但她的作品也因其题材和写法的限制,在国外也属小众作品。

一、国外残雪传播和研究现状

残雪自一九八五年起先后发表短篇小说《污水上的肥皂泡》《山上的小屋》《公牛》后,在国内文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七年这十年时间,文坛和部分读者熟悉了“残雪”这个名字以及她的作品。有些目光敏锐的汉学家、翻译家注意到了残雪,把她的作品介绍到了海外。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年是残雪影响迅速扩大的两年,美国《知识分子》杂志刊登了她的小说《瓦缝里的雨滴》《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和《黄泥街》,台湾圆神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小说集《黄泥街》,接着,日本的河出书房、美国的西北大学出版社又先后出版了《苍老的浮云》和《天堂里的对话》。与此同时,海外媒体对残雪的小说作了大量的评论。从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七年,在残雪出版的二十部作品里,海外以及香港、台湾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中国大陆的简体版只有五部。十年间,残雪的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出版,并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和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日本国学院的文学教材。日本、美国、法国的纯文学杂志均多次刊登残雪作品,一些有影响的大报对残雪都有评介。

在这十年内,残雪在海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二十部出版的作品中,非简体中文占总数的75%,欧美地区的出版社出版的数额占35%。除了欧美读者以外,亚洲读者尤其是日本读者比较推崇残雪的作品,仅日本一国就占了25%。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版也占总数的25%。它们分别是作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些外国出版公司或出版社在残雪作品的封面设计上,无一例外地做得极其神秘、玄妙、另类。他们采用夸张、变形、不可思议的色彩对比和构图,使画面具有跳跃感和穿透力。例如意大利理论出版社于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残雪小说集》,封面就是一幅后现代主义未来派的构图。它的构图和色块让一堆几何的、机械的冷静物体产生一种玄妙的空间感和运动感,与作品主旨相吻合,强调纯粹的个人感受和形式的探索。一九九一年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的《苍老的浮云》封面是沙漠黄昏般的响亮与沉闷,用惊悚、恐慌、妖艳和邪恶来衬托正义之美。一九九二年日本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黄泥街》的封面则显现出一种沉思、恍惚、睡眠和时间的不确定性。法国的中国之兰出版社,在《黄泥街》的封面干脆用一个大写的中国草体书法字“黄”的局部(右下部)来渲染那种神秘气氛。在文字的宣传上,一九九七年日本文艺春秋出版社出版的《突围表演》,在封面的下半部分占整个封面四分之一的位置,用略小于书名的字号写着:“现代中国文学的最高杰作”。

从一九九八年开始,残雪作品简体中文版的出版数量急速上升。在一九九七年加拿大菲茨亨利·怀特赛德出版社出版了《绣花鞋的故事》之后,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残雪文集》(四卷)共一百三十多万字。对残雪的作品作了一个阶段性的汇总。读者、评论家、出版界继续关注这位勤奋耕耘的作家。随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评论集《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民族出版社接着又出版了《残雪作品展示》(五本)。之后,云南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和海峡文艺出版社均多次出版残雪的作品。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六年十月,残雪又出版了三十六部作品,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简体中文版,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由国内的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中文版和外文版共有九部,其中台湾、香港出版的繁体中文版占了六部(台湾五部,香港一部);外文版实际上是三部,它们是法国中国之兰出版社于二〇〇一年出版的《黄泥街》、日本平凡社于二〇〇五年出版的评论集《灵魂的城堡》、美国新方向出版社于二〇〇六年出版的《天空里的蓝光》。

从出版的数量来看,海外出版的数量似乎比前十年要少得多,但海外的读者、评论家和出版机构并未减少对残雪及作品的热情和关注。这个阶段,个人的小环境和外围的大环境都不再像前十年那么单纯。从作者个人来讲,生活的动荡是其中一个因素。残雪由于对南方潮湿空气极度敏感,于二〇〇一年迁居到了北京。另外,作者个人在创作一段时间之后,有一个提升过程,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二年,残雪的主要精力已从小说创作转向评论———解读经典名著和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二〇〇三年至二〇〇六年,残雪的创作再一次进入比较好的状态。外部的大环境则由于文艺市场的多元化,一些出版公司更多地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二〇一一年之后,残雪的作品又开始被欧美一些纯文学出版机构所关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垂直运动》之后,仅二〇一四年就有美国耶鲁大学和日本平凡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美国《连接》杂志第六十五期发表短篇小说《煤》,不少报纸和杂志也发表了多篇评论。

推荐访问:残雪 传播 海外 情况 研究